台湾 1:解析“一中各表”

来源: 山光谈影 2015-11-24 08:11: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27 bytes)

台湾 1:解析“一中各表”

中国古代一则关于一个街头小贩的寓言故事无意间给后世传入中国的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抽象概念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而又准确无误的意译词一一“矛盾”。

逝者东去,世易时移,从“之乎者也”到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中国人的表达工具总是走在历史的前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有多少青涩的词藻,被匪夷所思地创造,朝气蓬勃、轻佻而又任性地昭示着时代的变迁;又有多少曾经时髦的语汇,一如老去的红颜被薄情地离弃,永久地幽禁在泛黄的书页里。可是“矛盾”,一个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由两件冷兵器的名称组合而成的“骨灰级”的词汇,却无可替代地永驻于时代的潮头,印证着不朽的传奇。

然而世事终究无常,在二十、廿一世纪之交,聪明的中国人又一次在无意间创造了一个与“矛盾”一词意趣相仿、有得一拼,虽未必有能力取而代之,但完全有资格替而代之的新成语。这,就是时下非常耳熟的“一中各表”。

既然“一中”何需“各表”?若是“各表”即非“一中”。“一中各表”,彰显了台湾政治处境的尴尬一一似独非独、拒统难独;道尽了当时国民党内心的纠结一一不想离婚、又不愿同房。其中意味岂是冰冷的“矛盾”一词了得?

大陆讲“九二共识、一中原则”,台湾讲“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两者差异一目了然。可见“九二共识”只是个盒子,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各自认知不同,大陆坚持是“一中原则”,而台湾认定是“一中各表”。世人多以为,是共产党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殊不知实质上,是国民党自相矛盾、自悖纠结。

“一中各表”源于“九二共识”、但并非出自“九二共识”,也即“九二共识”中并没有“一中各表”这个成语表达,完全是事后单方面的提炼归纳。“九二”会谈纪要的文字表述是:两岸都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对一个中国的内函定义,两岸各自进行“口头”表述。注意!“一中”可是“原则”,而“各表”只是“口头”。彼此岂可平等而语?两者何曾并列而论!

大概是基于“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的斗争原则,在“马习会”后、在习近平把“九二共识”一一当然里面装的是“一中原则”一一谕为“定海神针”的情势下,一向不承认有“九二共识的绿色台湾人也一夜之间也都把“一中各表”挂在嘴上。仿佛“一中各表”是能够拔除“定海神针”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殊不知,无论是想统还是要独,抱住“一中各表”都是自我缠绕、作茧自缚。

台湾有人认为这其中有模糊空间,能给未来保留更多选项机会,说白了就是独立的机会。然而就语言逻辑而言,“一中各表”等同于“自相矛盾”,就是一个死结,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并无任何模糊空间。更何况,台湾未来会有多少机会取决于台湾未来能有多大相对实力,而不取决于今天预留了多少模糊空间。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固步自封,坐失时机。百姓本固缺远见,政党岂可乏卓识!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