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锦涛称谓“中华台北”的政治意义

来源: 联合早报 2009-06-03 22:34: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0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联合早报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论胡锦涛称谓“中华台北”的政治意义


  “中华民国”是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创建的中国政权的国号。该国号在1949年10月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这一历史事实在1971年10月25日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政治认同,而“中华民国”的残余政权以占据中国台湾地区的方式得以存续。以1949年10月1日为标志,中国内部的不统一状态或政治分治状态开始出现。这就是“台湾问题”或“两岸关系”的由来。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为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以来,为方便台湾地区人民参与国际活动,经过两岸执政机构授权的组织协商,已经不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中华民国”的偏安政权可以通过“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等名义参与非主权国家或地区性质的国际活动。于是,自国际范围内,两岸共同协商的“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等名义就是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特定称谓,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偏安政权参与非主权国家或地区性质的国际活动的特定称谓。对于“中华民国”的偏安政权而言,为了维持台湾地区内部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维护“中华民国”的宪政制度是其偏安政权得以存续的唯一途径。所以,该偏安政权始终以“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自诩。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是两岸在共同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台湾地区参与非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活动,台湾执政当局认同并接受的政治称谓。

  2009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见时,首次称谓台湾执政当局为“中华台北”就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一、“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是两岸经过协商共同认可并接受的“中华民国”偏安政权的特定政治称谓;

  “中华台北”沿自英文“Chinese Taipei”,本来是欧美等地昔日对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台北政府)的称呼。从197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取代“中华民国”代表在联合国的席位,逐渐在很多国际组织中取代了“中华民国”的地位。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所以不承认在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反对其参加任何由主权国家参与构成的国际组织,并反对其在国际上使用“中华民国”的名称。而“中华民国”政府亦拒绝使用“中国台湾”的称呼,也反对直接使用带有台独含义的“台湾”称呼,因此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华台北”作为折衷名称。

  1989年4月6日,当时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何振梁与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秘书长李庆华签署协议。这就是 1989年的名古屋协定。两岸协商之后,“中华民国”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运动赛事。1970年代后“中华民国”也常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与APEC、OECD等国际组织。

  二、“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是台湾执政当局参与非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活动的特定政治称谓;

  对于“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政治称谓,并不是两岸都满意的称谓。在2008年以前,除了正式比赛场合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习惯以“中国台北”的称呼来翻译“Chinese Taipei”。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引起了两岸间关于使用“中华台北”还是“中国台北”的争议。这起争议起始于2008年7月10日台湾执政当局对北京国际媒体中心使用“中国台北”称呼来称谓台湾体育代表团的抗议。台湾执政当局认为,“Chinese Taipei”应译作“中华台北”,大陆媒体将之译为“中国台北”则有矮化之嫌。而中国大陆起初认为,奥委会协议不涉及他人在协议范围外使用“中国台北”的权利,因此不认同矮化一说;然而,在台湾执政当局最高政治领导人马英九、中国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等人士相继表态不满后,中国大陆的新华社、中新社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7月下旬后已逐渐改用“中华台北”来称呼台湾体育代表团。

  以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奥运模式成为两岸开展国际协商的特定政治称谓。中国大陆本着“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在2009年4月经过政治协商,台湾地区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09年的世界卫生大会(WHA)。用台湾执政当局的话说,“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作为“中华民国”的政治称谓“不满意但可接受”。

  三、“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两岸政治认同标志着两岸将以特殊的方式确立未来两岸不统一状态下的政治关系;

  2009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谈及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时,称呼“中华台北卫生署”。这是中国大陆最高政治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台湾执政当局的政治表述。中国大陆对台湾执政当局的以“中华台北”称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意义:

  1、 两岸由1949年的相互否认起步,开始向两岸政治实体特殊承认的政治方向发展;

  2、 台湾执政当局试图以“中华民国”的方式获得中国大陆的政治认同是不可能实现的两岸政治发展目标;

  3、 台湾执政当局对台湾岛内以维护“中华民国”的宪政制度的方式实现其政治统治、对国际社会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方式获得非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空间是其主要的政治存续方式;

  4、 经两岸政治协商,中国大陆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方式对台湾现行宪政体制予以政治认同和保留就是两岸可行的“形式统一”的基本模式。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以“中华台北”称谓台湾执政当局既是对台湾执政当局参与国际空间的政治认同,也是对保留台湾现行宪政制度的政治保证。这既是中国大陆对台湾执政当局最大的政治善意,也是两岸唯一可行的融合、统一与繁荣的政治道路,更是标志着两岸构建不统一状态下新型政治关系的开始。

  归根结底,这也是两岸实现“形式统一”唯一的政治选择。

  作者:肖永国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