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篇相同的文章需要贴几次?

来源: 不明则问 2009-03-03 12:36: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2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不明则问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而且是被批驳过的。。。

下面是我原来的批驳文章:

-------------------------------------------------
-中華之聲-提出简体字的十大问题。我们来逐一看看他提出的问题: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  许多汉字原来是形声字,简化后失去了表音功能,而这正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字的特点。


从传统的角度看,好象是有这个问题。但从简体字在这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来看,简化的好处远远大于某些字的表音功能。也就是说,学习者(包括大量的教育程度很低的农民等)因为简化而记住的字比因为表音功能而记住的字要多而且容易使用(尤其是书写)。


》二、无理简化
  
》  许多汉字的部首被毫无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优美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


这类简化多来自于古时行书的简化。而且是否无理、是否优美、是否不伦不类是个很主观的认定。在从小学习简体字的人看来,他们一样优美,并非不伦不类。即使他们后来又大量使用繁体字(如在下),也没有觉得繁体字更优美(只觉得繁体字黑漆漆的一片,不甚美观)。


》三、割裂汉字体系
  
》  许多汉字是自成体系的,常用字简化后割裂了与非常用字的联系,致使从小学简化字的人一辈子也记不住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如:
会写“扑(撲)” 不会写 “璞”和“蹼”,
会写“还(還)”和“环(環)”不会写“寰”和“鬟”。


这确实是个疏漏。应该把同类的字做类似的简化。对于不好简化成同样边旁的,可以简化为另外的形式。

其次,“与非常用字的联系”其实并没有那么一成不变的。在文字的演化过程中,有些旧的联系失去了,又会有些新的联系建立起来(尤其是随着发音的变化)。

另外,“非常用字”就是使用频率低的字。为了那些非常用字的偶然使用而死抱着繁体字,让社会大众每天多花时间和工夫在写那些繁体字上,是低效而不值得的,尤其是在现代讲求效率的社会。


》四、形体笔画不美观
  
》  许多汉字原来是非常方正美观的,简化以后失去美观

这个本来就是非常主观的认定。许多从小学习简化字长大的人还觉得很多繁体字不美观呢。所以这个论点只对于那些思想僵化的遗老们成立。


》五、合并偏旁,字不达意
  
》  像“貓(猫”)和“豬(猪)”简化以后都成了狗类了。

这个新的边旁是“兽类”的意思。下次发言前请多了解简体字再说,以免再闹这类笑话。

另外,在社会大众来说,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分什么动物是“猫类”、什么动物是“狗类”的吗?那对于现代科学搞出来的混血动物,如“狮狗”,你又要用什么边旁来描述它们呢?


》六、同音字合并,字义混乱
  
》  汉字本来是有精确分工的,人为地让一个字去承担本不该它应该具有的含义。


Again,你举的的几个例子在从小学习简体字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另外,我相信会有某些情形是会造成字义混乱这个问题的。但应该去改进简体字而不是退回到繁体字去。


》七、汉字进行切割,音形皆损


音损了什么?形有损了什么?这些大多是主观认定。Again^2,你举的几个例子在从小学习简体字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八、简化后出现表音错误

》如:鄰(邻)賓(宾)
  
》韵母本是in,但简化字是用韵母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让人读错。


简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学习者能容易记住这些常用字。记住了,也就不需要(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再从这些边旁来发音了。

而且,这类问题在繁体字里也有,比如“編”,你说它实际上发什么音?而根据它的边旁,它又该发什么音?


》九、有些字笔画本不多,完全没必要简化
  
》  如:減(减)涼(凉)於(于)時(时)國(国)


我对于“減(减)涼(凉)”的简化不是很了解。但仍然认为“於(于)時(时)國(国)”的简化大表认同。

尤其是“國(国)”,简体字有更好的传统意思---其中的“玉”代表的是“皇帝玉玺”。这不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吗?

另外,照你的表音做法,“國”字是不是应该发成类似“或”的音?


》十、使汉字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
  
》  汉字简化以後,使原来差别很大的字变得非常相像,导致经常被人搞错。
  
》  如:鳳(凤)和風(风)厲(厉)和歷(历)


实际上,这是对简体字不够熟练的人的问题。Again^3,你举的几个例子在从小学习简体字的人来说都不是大问题。

当然,如果能够把它们的形状再分开点,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繁体字当中,这个问题也不小,尤其是比划多的,呈黑压压的一片,更不好分清字形。比如,“瞏”跟“寰”、“龎”跟“龐”(请问这两个字如何发音?),等等。


如今的简体字方案定案时间好象很短,但其源头和来历却很久--往往有至少几百年的历史--很多是从古行书来的。而且,民国政府就曾经提出几个简化的方案。只是民国政府来不及完成这个任务就被赶到台湾去了。如今的简体字方案很多就是根据那些方案来的。

另外,简化字是否你所说的“过渡形态”,不在你、我或者某些专家的认定,而在于社会的使用情况。如果能用上几百年,你还会说那是“过渡形态”吗?

所有跟帖: 

要一直講下去。讓更多的人們真正理解和意識到中華文字的重要。 -中華之聲- 给 中華之聲 发送悄悄话 (70 bytes) () 03/03/2009 postreply 20:55:45

把不好的主张一直讲下去 -不明则问- 给 不明则问 发送悄悄话 不明则问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03/04/2009 postreply 10:37:14

随然有少数简化字并不好,但是使用简化子绝对利大于弊 -cpsc333- 给 cpsc33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3/2009 postreply 22:06:44

回复:你一篇相同的文章需要贴几次?想要狗不叫?难! -一个字,顶!- 给 一个字,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4/2009 postreply 10:26: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