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台海2009: 胡锦涛马英九会面有惊艳无意义?

来源: 十方 2009-02-06 10:43: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51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十方 ] 在 2011-01-08 08:1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如果把两岸关系的脉动看作时钟的运转,有秒针、分针,也有时针,那么,对台海局势的叩问既要逼近秒针般的精准,更要跳出当下,纵身高地,把握时针的趋势。

2009年两岸关系的大幕正启,厦门卫视邀请大陆与台湾的十大两岸问题研究院所的院所长,叩问今年两岸关系的十个最重大议题,给出专业而前沿的解读。

十个叩问,“胡马会”或是美好的愿景,而两岸如何通过制度化合作走出经济危机、深化和平发展模式,则更切乎每个中国人的利害。两岸“通”,通则久,而大陆游客背包自由行宝岛,也颇值得期待。

本报特别精选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特邀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蔡东杰 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

曹小衡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

林德昌 台湾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所长

刘国深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刘红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邱坤玄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邵宗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

余克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

张五岳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

章念驰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胡马会”,会不会?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下,海峡两岸都以稳定经济为首要任务,同时两岸仍然在持续推展制度化交流机制的过程中,许多功能性的议题尚待协商。这样的情形下,两岸领导人会面,虽然有惊艳效果,却无实质意义。

刘国深:虽然不能完全排除特殊情况下两岸领导人“偶遇”的可能性,但在正常情况下,2009年之内实现“胡马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尚未进入最高领导人正式会见的阶段,甚至连事务层级最高首长正式会面的时机和条件都还不成熟。

首先,两岸双方虽然都接受以“九二共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但双方对于“一个中国” 的具体内涵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知,两岸政治对立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其次,台湾内部对于“九二共识”的看法严重分歧,“台独”分裂势力仍然有较大的牵制力,双方最高领导人的会面仍将激化岛内恶质化的政党关系。第三,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内部,都不具备做出重大政治让步的舆论条件。

当前的两岸高层交往还处于“白手套”阶段,低阶的官方直接交往仍然是一项“政治禁忌”。2012年台湾“大选”以前,还是要注重夯实民间关系的基础,同时试探性地推动低阶官员的接触问题。

邱坤玄:2009年,“胡马会”若能举行当然会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但这是否就是双方最需要处理的议题?会晤的议题与意义何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下,海峡两岸都以稳定经济为首要任务,同时两岸仍然在持续推展制度化交流机制的过程中,许多功能性的议题尚待协商。这样的情形下,两岸领导人会面,虽然有惊艳效果,却无实质意义。“胡马会”比较有可能的时间点是在2012年的春夏之际,马英九若能顺利连任“总统”,再次得到人民的信任与付托,而胡锦涛总书记也将在当年年底任满,两人会面,同时又为两岸立下和平的框架,因此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不是想象,而是期待!

章念驰:“胡马会”确实是营造两岸和缓最有期盼的大事,符合两岸利益,也符合两岸需要,尤其马英九要兑现让台湾“马上好起来”,最现实的做法是让两岸关系首先好起来,合则两利、和则两赢。但我们又不要操之过急,应看到两岸关系的基础还很薄弱,李登辉与陈水扁统治台湾20年,建立了一整套“台湾论述”,尽管国民党重新执政,但“爱台论述”还牢牢控制着台湾民众的意识,这就决定了马英九不可能脱离台湾政治现实而走得太远,否则他会在台湾失去最最重要的东西——选票。而大陆未来“和平发展”目标,也无需立即实现统一,而是通过“三通”的广泛交流、经贸、谈判,建立起坚实的两岸互信基础。因此 “胡马会”也许只是人们过于乐观的一个良好愿望而已。

台湾能用两岸都认同的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吗?

就“中华台北”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大陆势必对“一个中国框架”作出安排,不管是用事先宣示或是共识声明的方式,事实上将不会脱离过去在“世界贸易组织”或“亚太经合组织”曾作过的安排。

邵宗海: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基础上,大陆非常关切台湾面对“非典”疫情时的困境,自不待言。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4月与连战会晤中达成的“五点愿景”,就曾提及对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关心。2008年年底发表的“胡六点”,胡锦涛也强调说“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透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幸好自马英九上任以来,对此问题采取“务实”立场,宣称希望只以“中华台北”名称,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2009年5月举行的WHA。至少台湾方面并没有刻意去凸显“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国际组织”的企图,也因而就没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

理论上,大陆应可接受这项安排。不过或许大陆更多考虑的是,万一今后岛内台独势力又告升起,再度导致台湾的政党轮替,那么这次大陆放宽空间,是否会反而给台独势力见缝插针的机会?这应是大陆一直持保留态度的关键所在。

因此,对“中华台北”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大陆势必对“一个中国框架”作出安排,不管是用事先宣示或是共识声明的方式,事实上将不会脱离过去在“世界贸易组织”或“亚太经合组织”曾作过的安排。

张五岳:在当前两岸和平发展的互动中,最为敏感的关键议题即为两岸的国际空间议题。展望 2009年,在台湾参加WHA的问题上两岸双方如何互动,事实上已经被各界视为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最为重要的观测指标。一般认为,如果两岸在三通之后也能顺利就台湾参与WHA成为观察员取得共识,那么,两岸关系将会持续朝着正向快速发展;反之,如果2005年4月国共论坛初步达成的共识愿景、加上胡锦涛总书记数度对此议题有所说明 (特别是去年年终的“胡六点”更是再度重申)、直接三通正式启动等等积极因素,都不能对此议题有所解决,则两岸关系可能将会有负面问题体现。

邱坤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两岸关系的互动性质:两岸之间如果能够本着诚意,体会对方的善意,不使用伤害对方感情的语言与行动,两岸政府凭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应能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表述方式与安排,让台湾有意义地参与WHA的活动。

大陆对台政策逐渐融入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的国家发展战略,去年3月22日之后,台湾政治的发展也往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海基、海协两会恢复协商,促成两岸直接通航、奥运会中华台北代表团顺利参加、连战先生参加亚太经合会领袖峰会。双方若能持续累积善意,相信定可作出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决定。

两岸将签订什么样的经济和金融协议?

对大陆而言,政治意涵依旧较浓厚些,至于台湾关注的,则更多是经济利益。所以,台湾的重点应会放在签订金融监理备忘录(MOU)以促进金融登陆,以及相关台商投资优惠与保障协议上;至于大陆方面则或许更希望发展出类似《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合作形式,目的在透过制度性架构来建立更稳定的互动纽带。

曹小衡:2009年,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MOU)是可以期待的。MOU将包括三个部分,即两岸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理备忘录。同时,2009年两岸还有可能签署货币清算协议,实现两岸金融往来的正常化,使困惑两岸多年的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问题、信息沟通问题及其它合作与业务问题得到一揽子解决,为两岸经济合作深化奠定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两岸可以为实现最大限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2009年两岸应能在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蔡东杰:无论基于政治考虑(借此提升民众支持度)还是经济因素(共同对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两岸是否能尽快(最好是在2009年)透过签署经贸协议来建立直接联系,都将是当务之急。

当然,双方重视的焦点恐怕还是有所差别:对大陆而言,政治意涵依旧较浓厚些,至于台湾关注的,则更多是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两岸在推动签署经济协议时,核心目标也会出现若干差异,台湾的重点应会放在签订金融监理备忘录(MOU)以促进金融登陆,以及相关台商投资优惠与保障协议上,希望利用大陆市场来协助台湾脱困;至于大陆方面则或许更希望发展出类似《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合作形式,目的在透过制度性架构来建立更稳定的互动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两岸来说,协议名称是什么并不重要,但如果“台湾意识”重新高涨,那么恐怕对台湾来说“什么名称都不可能”;而另一方面,“分期付款”的渐进模式虽显然较“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更高,但因此所拖缓的“信心建立”进程,也无疑又将埋下新的变数。

章念驰:签订更紧密的两岸经贸协议,是全球经济危机下台湾现实的需要,但台湾又不乐意与港澳一样与祖国大陆签订CEPA,避免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区”,避免“矮化”,这种矛盾复杂的鸵鸟心理,正是台湾当局目前最辛苦的心理挣扎。

海协会与海基会将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吗?

2009年的两岸交流程度势必将更进一大步,与此同时,接触增加也必将同时带来更多的问题(或冲突),致使“陈江会”非但得相对应地提升讨论频率与议题广度,两岸之间能否互设代表机构,以便于更实时地交换意见,既值得预期,也有极高的实质必要性。

邵宗海:严格来说,这是个旧话题,但在两岸新形势下,这却是个新的期待。

大陆应该是一直以乐观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的。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就曾表示: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是努力方向。不过,台湾以往总是有所保留。

照理来说,海基、海协两会“是一座桥,不是一堵墙”。台湾的看法确是比较保守,它的考虑主要是,目前两会的业务处理尚未发展到必须到对岸去设立“代表处”的境界,所以在没有特别需求的前提下,去创议或呼应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似有画蛇添足之感。

但是,当“间接航行”必须进展到两岸“直航”后,两会目前协商的机制,可能也要发展到经常当面沟通,以真正应对两岸交流而衍生的庞大且复杂的责任,因此互设办事处已经到了必须整体考虑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如果运作良好,不但可奠定两岸互信基础,并能建立通畅的两岸沟通管道。会不会进而形成今后两岸政治性议题预备性磋商的平台角色,实在值得两岸当局的进一步思考。所以,两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已经不是“可不可行”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考虑了。

曹小衡: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两岸互设代表机构的可能性与日俱增。理由有三:第一,两岸关系的快速升温,衍生出许多技术性的、执行层面的问题需要两会及时沟通;第二,两岸人员、经济方面的大量交往需要两岸有常设机构帮助随时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做一些应急处理,需要有这样一个有官方授权的机构;第三,双方从事两岸工作的人员应相互有更为深入的近距离地了解和观察对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为两岸人民服务。

我个人认为,两会互设代表机构的主动权在台湾方面,大陆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蔡东杰:无论如何,在台湾政党轮替、“陈江会”重建两岸沟通联系管道,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下,不仅2009年的两岸交流程度势必将更进一大步,与此同时,接触增加也必将同时带来更多的问题(或冲突),致使“陈江会”非但得相对应地提升讨论频率与议题广度,两岸之间能否互设代表机构,以便于更实时地交换意见,既值得预期,也有极高的实质必要性。

关键在于形式与层级问题。表面上看来,先建立两会(海基会与海协会)的驻点机构,应是可行性较高的选项,但考虑到两岸之间在“失落的十年 ”(1999-2008)中所错失的沟通黄金期,再加上目前急速累积中问题的复杂度与急迫性,或许两岸也可以更宏观且积极地思考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提升 “准官方”形式?

即便还是由两会互设代表处,也要考虑让双方中低阶层官方人员加入,甚至同时建立多渠道且更广泛的互动网络。总而言之,从政治谈政治,有时候或许“跟着感觉走”就对了。

赴台旅游能否“自由行”?

张五岳:两岸旅游如果能够进步到“自由行”,我相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发挥到极大化。现在采取“团进团出”的方式,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交流的扩张效应并不强。在朝着“自由行”努力之际,当务之急在积极改善当前旅游的不便。

最近两岸相关旅游部门都在陆客来台观光议题上努力着:原来组团人数要求要在15人以上,到目前已经降到5人左右;以前只有周末包机,到现在有了平日包机;以前包机只有5个航点,现在有21个航点;以前旅行社接待家数少只有33家,现在已经增多到100家,以前到台湾,只有10天时间,现在开放到15 天了。

从大陆和香港、澳门旅游开放的经验来看,当“团进团出”取得一部分绩效,也总结了若干经验、大家更有信心的时候,就是开放“自由行”的好时机。而目前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运行了一段时间,如果既有的旅游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不能从中总结若干经验,贸然推动“自由行”,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它必须要一个过程,必须要各式各样的准备,包括在人数上、在接待上、在旅游的软硬件配套上,甚至双方因为旅游交流而衍生的权益问题,每个问题必须要有效克服。

陈水扁会定罪吗?

刘红:阿扁在台上8年,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但是有一样却“成就非凡”,那就是捞钱、搬钱、藏钱和洗钱。因为台湾把高官贪污称为“A钱”,有笑话说,陈水扁的小外孙学外语时,都不好意思认读英文字母“A”。

既然有罪,应该会定罪。从台湾媒体报道的司法部门的查案情况看,认定陈水扁贪污数目巨大、A 钱理由无耻、捞钱手段恶劣、洗钱方式隐蔽、认罪态度顽固,再加上仿造、毁坏公文、滥用政治特权,可说是罪至不赦。陈水扁被收监,在铁窗中度过牛年春节。如果没罪,司法界会对“前总统”如此对待吗?

阿扁对自己的罪行心知肚明,早作安排。为寻找保护伞,执政期间,一直使用推行“极端台独”方式,巩固自己在绿营的地位,一“独”遮百“贪”。同时,也使用一部分赃款收买一些要员,给过不少“封口费”。如今,两招开始见成效。此外,陈水扁方面还可以利用漫长的三审过程,为逃避惩罚找门子寻路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陈水扁方面的极力抵制,只能让办案再增加一点社会成本而已。

台湾县市长选举,蓝绿谁消谁长?

蔡东杰:根据过去20年来台湾蓝绿势力发展看来,其正常支持率约在6∶4左右,但会因执政而有所消长,最大区间应在7∶3与5∶5之间。由此看来,蓝营现在“完全执政”,已属“巅峰极限”,其影响力应自此开始下滑,再加上重新执政后的适应期与当前金融海啸对执政优势的冲击,2009年底的县市长选举恐怕不容乐观。民进党除将继续守住南台湾基本盘之外,在中部与北部亦有机会突破。无论如何,绿营支持度应该都会有所上升,由此,蔡英文将可借此巩固在党内地位。

余克礼:年底县市长选举是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后举行的第一次重要选举,被视为是对马执政当局的“期中考”和2012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国民党把此次选举视为走出执政困境、巩固执政地位、争取持续执政的关键战役,其选战目标是:巩固现有执政县市席次,并在民进党执政的南部6个县市攻下一至两席,打破不能染指南台湾的格局。民进党则把此次选举视为走出“立委”、“总统”选举惨败及陈水扁弊案阴影、提振士气、图谋东山再起的关键一役,其选战目标:保住现有执政县市席次,再攻下具有指标意义的台第一大县台北县及在台中县市中拿下一个。

在台湾目前的选民结构“蓝大于绿”、民进党的政党形象难以争取到中间选民、选战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民进党内普遍对年底县市长选举和2012年“总统 ”选举持悲观态度。岛内舆论分析,马英九将有惊无险地度过“期中考”。即便民进党实现“保六”目标,甚至侥幸地再拿下一两席,那也只能算赢了这场选举,短期内仍不易扭转因“立委”、“总统”选举和陈水扁弊案拖累所造成的颓势,东山再起尚待时日。

国民党、民进党,两个党中央将如何换班?

刘红:2008年,“国民”上“民进”下,所以两党的权力中心调整的思考方向不会一样。

对于国民党来说,党的机器运转正常,整体实力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虽说台湾整体经济陷入低潮,台湾执政团队给反对党提供了批评的靶子,但金融危机的冲击也并非执政决策失误,所以没有到“换班”的程度。今年底台湾将举行县市长选举,明年底是北高市长选举,赢得选举保政权的任务很重,只要马英九不兼任党主席,党主席恐怕还是吴伯雄。事实上,国民党已经递补2名年轻副主席,从长远看,接班梯队已经初现。因此,国民党中央大换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对于民进党来说,经历大失败,虽说没有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基本盘也能够保持在四成以上,但是党的状况正如台湾媒体所说,出现功能性全面衰退。民进党亟待解决的难题很多,如何处理“台独党纲”、“台独”活动、“街头路线”、失败检讨、党内整合和“护扁贪污”等问题,无一不关系到全党能否顺利再出发。民进党从党内到党外,相信党主席蔡英文有能力处理上述难题的人并不多,但是目前也找不到比蔡英文更合适的人。因此,民进党中央大换班同样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两岸三通能否畅通?

张五岳:未来在两岸三通议题上,只剩下最后一项,也就是在今年内完成两岸空运航权谈判,将目前的“平日包机”变成“定期航班”。

大多数人在谈到两岸三通时,都着重在经济层面与政治层面的论述,但两岸三通最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两岸的社会层面的交流,或者说,两岸人民长期隔阂的心理距离是否能够透过三通而达到真正的情感与利益相通。

长期以来,两岸关系始终停留在单向、间接、局部的互动交流,虽然维护与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与利益经常作为两岸执政者主要的诉求,但一般老百姓对此并未有太多实质的感受。两岸三通不仅是将两岸关系变成双向、直接、全面,更重要的是,两岸关系只有回归到以人民作为交流的主体,透过两岸人民彼此正确认知以增进人民的感情,具体维护人民的权益作为判准,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符合人民所期待的两岸关系。

大陆媒体会在台落地吗?

林德昌:过去8年,台湾在民进党的执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停滞,进而影响到两岸媒体的交流:第一,媒体交流一直受到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制约;第二,媒体的交流依然呈现不对称的局面。

自2000年以来,大陆记者赴台驻点采访,仅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5家。而只要台湾媒体的申请在大陆驻点采访,原则上并无数目的限制。目前已批准在大陆驻点采访的台湾媒体,则共有13家。2008年9月,台湾恢复了中断三年的新华社驻点采访;12月,福建日报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亦各派两名记者赴台驻点采访。这象征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乃是强化两岸媒体交流的必要条件。

自2008年5月马政府成立以来,透过11月间“两会”四项协议的签署,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与改善。但在两岸新闻媒体的交流方面,一直仍未见有更深层次的讨论与协商。展望2009年,在两岸关系良好氛围的前提下,两岸新闻交流应可逐步走向常态化。首先,开放新闻工作人员常驻采访的问题,应于今年内获得解决。其次,关于两岸电视频道相互落地,以及报刊的相互发行等,亦将逐渐获得重视与讨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