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来了~~~~~~~~~~~~~ (图)

来源: 2007-02-26 10:18:3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一把戒尺/ 蘇永祁 2007-1-8
我藏著祖父遺留下來的一把戒尺,木質,長三八點五厘米,寬四厘米,厚○點八厘米。(如圖) 戒尺者,按《辭海》的釋義為「舊時塾師對學童施行體罰的木尺,也叫戒方。」這把戒尺究竟何時製作,已難考證,但我在童年侍讀於祖父身邊時曾挨過其板子是確實的,有記憶。而今歲狗年是我本命年,已屆七十有二歲,故此尺起碼存世一個甲子以上了。 尺上有先祖父蘇局仙先生的手書墨蹟,額為篆體豎寫「壓尺」兩字。下面是三行秀麗的豎寫楷體文言文,試斷句如下:「《書》曰樸,作教刑。《禮》曰夏楚工物,收其威也。三代盛世,猶不廢體罰。而今乃欲專恃口舌,使其感化,卒致蒙正失養,民德從漓。然世之敝屣良規,與夫矯枉過正,及因噎廢食者,豈止一端也哉!」原文書寫時不慎將「因噎廢食」少寫了一個字,故特在全文末附註小字「廢下漏食字」以修正。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已不知戒尺為何物了。祖父是生於光緒八年的清代末科秀才,一生從事教育四十六年。日偽統治時期為不讓我這個長孫接受奴化教育,就離開學校教師的崗位,專在鄉間家居教我讀書識字長達六年,兼收鄉鄰村童數名,重新過起他早年開設私塾的生涯。這把戒尺就放置在他的書桌上,即使不用,也對我們學童產生一種警示作用。 老夫子寫在戒尺上的此番議論,可明顯看出他是主張德威並重的。怪不得我當年因背不出書挨了打手心之罰。其實據我七十餘年的體會,人確有惰性,許多事是迫出來的,外力有其促進成功的獨特作用,專恃口舌教化也難。用現在的話來說,思想工作很重要但也不是萬能的。德、法兼施,不可偏廢。當然,如今戒尺體罰早已過時了,然而育人治國並非不要威嚴和強制,個人行為必須以法律和道德為準繩,接受制約乃至懲戒。學童年幼,童心童趣固然可貴,只是自控能力、識別能力弱,所以家長、教師的督導與鞭策不可或缺。猶如玉之需雕琢,枝之需修剪,不能一味放任遷就。「玉不琢,不成器。」「教不嚴,師之惰。」這些古訓是有道理的。祖父稱戒尺為壓尺,恰似其中有了一層希望將壓力變為動力,促進學業的含義。祖父是位書法家、一百一十歲的壽星,在紀念他逝世十五周年、誕生一百二十五年之際,我和弟妹們正編印《蘇局仙先生墨蹟選》,此戒尺上的墨蹟亦已收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