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点《论语》(ZT)

来源: 2007-02-20 09:22:4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原标题: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来源于: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gb/book/view.asp?id=460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有:同“又”,古人在和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习惯用“有”字,而不用“又”字。“十有五”即“十五”,古人十五岁为入学的年龄。②“立”:自立 ③“不惑”:不迷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志,也指受上天主宰的人的命运,是宿命论的观点。⑤耳顺:耳朵通顺不逆。指人到了六十岁,善于听人之言,什么话都能够听得进去了,不像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得时代,只听得进好话,听不得坏话。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即随心所欲,不逾矩指不会超越规矩。这句话所描绘得实际上是一种自由得境界:一方面随心所欲,不再受这样那样得羁绊喝役使;另一方面又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做出越轨的事来。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大凡人到七十岁的古希之年,所存欲望本已不多,所以能够达到自己适应外界事物的境地。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我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够听进去,到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读解】

  与其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不如说“人到七十万事休”。表面上看,圣人似乎说人到七十已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但实际上,这种“自由”,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以欲望的消退为代价而换来的。也就是说,人到了七十岁,还有什么呢?即使随心所欲,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更不要说有什么超越法度和越轨的行为了。

当然,夫子自道,也许说的是圣人的境界,或至少是古典君子的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物欲横流,奢望无穷,到七十岁的古希之年仍穷奢极欲,贪婪不止的仍大有人在。如若不信,只看那些经济犯罪和政治犯罪的大盗即可一目了然。

回到夫子自道的话题上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

圣人回顾生命历程,饱含人生的品味和喟叹,言有尽而意无穷,令千古读者读之,莫不感慨万千。

当然,“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也。”(张潮〈幽梦影〉)

不同读者根据自身的人生历程和体验来品味圣人的微言大义,必然是酸甜麻辣各不同,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