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马青霞】

来源: 偃月劃戟 2017-10-29 14:21: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662 bytes)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携手组建了同盟会,吸引了将近20名女性加入,包括秋瑾、唐群英、张汉英、何香凝、吴木兰等人。革命,成了比教书更值得奋斗的事业。

敢于参加革命的女性,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男子。1905年,日本政府在清政府的压力下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大哗,陈天华在激愤之下蹈海自尽。自费留学的秋瑾就属于激进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她甚至拔出佩刀,对不肯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呵斥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1907年7月秋瑾在绍兴的大通学堂主持浙江地区起义,打算与远在安徽的徐锡麟遥相呼应,却因为机密泄露而被捕。被捕后两天,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引颈就义。

 

---------

秋瑾
清末革命家
Qiu jin.jpg
於日本留學的秋瑾
國家  中國
姓名 秋瑾
璿卿、竞雄
祖籍 浙江山阴
初名 秋閨瑾
乳名 玉姑
旦吾、鑒湖女俠
其他名號 筆名:秋千、汉侠女儿、白萍
出生 1875年11月8日
 大清福建省廈門
婚年 1894年
婚姻名份 正室
逝世 1907年7月15日(31歲)
 大清浙江省紹興臥龍山
墳墓 浙江省杭州
親屬
父親 秋信候
母親 單氏
王廷鈞
夫之父 王黻丞
同胞兄弟 秋譽章
同胞姊妹 秋閨珵
庶兄弟 秋宗章
王元德
王桂芬
其他親屬 誼姊:吳之瑛
著作
  • 《秋瑾诗词》
  • 《秋女士遗稿》
  • 《秋女烈士遗稿》
  • 《精卫石》
  • 《秋瑾遗集》
  • 《秋瑾女侠遗集》
  • 《秋瑾史迹》
  • 《秋瑾集》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留學日本后改名,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被清兵捕殺,而她的死亡間接促成辛亥革命

 

File:Hangzhou Qiu Jin Mu 20120520-01.jpg

秋瑾精於詩詞,著有《感懷》、《感時》等,其著作輯錄计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精卫石》(小说)、《秋瑾遗集》、《秋瑾女侠遗集》、《秋瑾史迹》、《秋瑾集》等数种。体例有:七绝、七律、五绝、五律、五古、七言排律、七古七绝、七律、五言、乐府古诗、断句、七古、五绝、五言排律…

 

 

 

 

 

 

 

 

 

http://www.baike.com/wiki/%E9%A9%AC%E9%9D%92%E9%9C%9E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

马青霞(1877—1923),女,河南省安阳人,中国赫赫有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她被清政府封为一品夫人;袁世凯亲自上门拜访她;孙中山亲自题写了“巾帼英雄第”的匾文送与她;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著名人物都是她的座上宾,与秋瑾齐名,时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谓。

 

对此,刘氏族人纷纷怀疑,并对马青霞怀恨在心。随着婆婆杨氏去世,孤儿寡母的处境变得更加险恶。于是便有了晚年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中所写的富孀传说:1907年12月,河南留学同乡会在日本创办《河南》月刊,周作人和当时还不叫鲁迅的同胞兄长周树人,被安徽人孙竹丹拉去写文章。负责支付稿费的是正在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河南开封人、同盟会会员程克。“总之关于这本月刊杂志的一切都不明了,只听得一种传说,说河南有一位富家寡妇,带着一个独生儿子过活。本家的人觊觎她的财产,阴谋侵略,她觉得不能安居,只能叫儿子来东京留学,自己也跟了出来。她把一笔款捐给同乡会,举办公益事情,一面也求点保护,这样便是《河南》月刊的缘由。至于事实有无出入,那就不得而知了。”

又一次致命打击

富家寡妇马青霞之所以选择到日本游学,与两位男士有直接关系。 

第一位是同盟会革命党人张钟端。比马青霞小两岁的张钟端,1879年生于河南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1905年考取日本中央大学,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刘恒泰是好朋友。而刘恒泰又是马青霞在尉氏刘家的侄孙辈。1906年,张钟端、刘恒泰等人一同回国。经刘恒泰介绍,张钟端登门拜访了马青霞。他与马青霞的交往,让马青霞产生了对日本的神往之情。 

第二位是比马青霞大18岁的二哥马吉樟。马吉樟1883年考中进士之后,先在翰林院学习,然后充任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和光绪皇帝身边的侍讲、侍读等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联合河南籍官员袁世凯张邵予等人,在北京筹办“豫学堂”。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捐白银1万两,其他河南籍官员共捐5000两,而马青霞独自就捐银3万两。为此,她被光绪皇帝诰封为“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年仅4岁的刘鼎元,也被授予候选主事的官衔。 

1907年,马吉樟奉派前往日本考察,马青霞要求一同前往,并带上了正值学龄的刘鼎元。同年12月,马青霞资助张钟端2万两银子,联合留日豫籍同学创办了《河南》杂志。在此期间,她还加入了同盟会,并为河南籍留日女学生燕斌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捐银1.8万两,让这本已经陷入经济困境的杂志起死回生。 

国内革命的时机渐渐成熟,革命党人纷纷回国,接受了革命思想洗礼的马青霞也回到了河南尉氏。她在自家花园创办了“华英女校”,这是河南开办的第一所私立女校;随后,她又捐地30亩,创办了一所蚕桑学校。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钟端受湖北军政府委派,回到河南开封秘密联络同盟会会员王庚先、周维屏等人组织起义,并被推举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马青霞先后交给他3万两银子充当革命经费。12月22日晚,张钟端等21人在召开发动起义的会议时,被当场逮捕。12月24日,张钟端被袁世凯委任的河南巡抚齐耀琳下令处决。对于马青霞来说,张钟端之死应该是她丧夫之后的又一次致命打击。 

“我不能欺人,人亦不能欺我”

1912年11月19日,被袁世凯授予筹办铁路全权的孙中山,在致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的密电中写道:“兹有河南尉氏县刘马氏青霞认缴本处股银20万元。据称家藏金1300两,银9万两,欲设法运出。但路途危险,族人眈视,愿得汴督饬地方官护送。可否由公转恳总统知照豫督,准予保护?此人现在上海,专候复示。” 

就在同一天,马青霞在此前资助过2000银元的开封《自由报》上,公开刊登了《豫人刘马青霞披露——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按照马青霞提供的材料,刘氏家族中归她独立经营的5000亩田产和四五处商号全部盈利,族人共同经营的商号却亏损了50多万两银子。她在族人的苦苦请求下,划拨了18.5万两银子资助亏损商号。这样的举动依然不能得到习惯窝里斗的刘氏族人的容忍谅解。在这种情况下,忍无可忍的马青霞公开表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共和肇建应变方针。退让主义,一变而为竞争主义;家族主义,一变而为社会主义……我不能欺人,人亦不能欺我……”称将把家产捐出。 

急需钱用的孙中山大喜过望,亲自给马青霞题写了“巾帼英雄”的匾额。可惜马青霞那边的钱款还没来得及送出,国内就又生战乱。1913年,孙中山发起的旨在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与孙中山保持联系的马青霞,被刘氏家族告到官府。后经马吉樟多方协调,才免除了一场牢狱之灾。 

眼看革命受挫,马青霞心灰意冷。1922年,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已经在族人逼迫下与养子刘鼎元脱离关系的马青霞,把价值400多万大洋(相当于280多万两白银)的家产全部捐赠给冯玉祥代表的地方国民政府,只象征性地给刘家留下1万元的安慰费用。随后,她乘车返回安阳马氏庄园。1923年农历二月初六,马青霞在娘家的绣楼上去世,终年46岁。 

“南秋瑾、北青霞”的真伪

如今,孙中山写给马青霞的“巾帼英雄”匾额仍悬挂在马氏庄园东厢侧楼的门框之上。那里是马青霞在娘家的绣楼。走进她的闺房,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正面墙壁上、孙中山书写的“天下为公”的匾额。匾额下方是装裱在玻璃相框里的两张照片,左边是秋瑾,右边是马青霞。旁边墙壁上,悬挂着马青霞的大事年表,其中写道:马青霞(1877—1923),马丕瑶三女,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 

但是,遍查民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从来没有看到过“南秋瑾、北青霞”的文字记录。马青霞在《祭秋瑾文》中曾明确表示,自己“本欲回国前去面晤,聆听高见,不料天不暇人,竟身遭不幸,使余不得见而哀痛。”也就是说,马青霞与“为救国而死,死得悲壮,死得其所”的女杰秋瑾之间,从来没有见过一次面。事实上,比起秋瑾来,马青霞在日本期间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国学家刘师培艳丽又强悍的妻子、中国女权运动史上更具影响力的先驱人物何震。 

所谓的“南秋瑾、北青霞”,完全是近年来从事文化宣传的一些人,自欺欺人的一种浮夸捏造和以讹传讹。虽然没有马革裹尸、英勇赴刑场的壮举,但马青霞也堪称巾帼。对她来说,万贯家财早已化为轻烟,但世间永远留下一段侠女的传奇。[3]

纪念/马青霞 编辑

如今,不仅在安阳县蒋村乡的马氏庄园内有马青霞的故居,在尉氏县也留有她的故居,完好保留着两处四合院,院中还有马青霞生前在此栽种的一棵腊梅,挺立在寒风暴雪之中,宛如永不言退的革命女志士。

 

纪实文学/马青霞 编辑

马青霞纪实文学

作 者:杨贵生

出 版 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刘邓大军旧址

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晋东南上党地区,
刘邓大军旧址刘邓大军旧址

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分别下榻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东、西厢房。1947年6月22日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此院的堂屋召开。[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