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要人始末】

来源: 弓尒 2016-08-01 13:56: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35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6-08-02 10:4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八一军旗红】----- 解放军建军89周年弓尒2016-07-31 22:18:19

 

 

自1924年5月广州以东黄埔岛上军校的开办,至1927年春夏国共彻底决裂,黄埔军校及其各地的分校共培养出1万多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成为蒋介石的起家班底。可是在这六期黄埔生之中,却也有3000余名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或共产党武装的参加者,这些人构成中国共产党最早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种子。有了革命的军事人才,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开始前也建立了自己领导的军队。1924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以周士第等刚刚毕业的第一期共产党员黄埔生为骨干,会同工农积极分子,在广州建立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建队时官兵不过:130人,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部队。

 1925年11月,经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一个团的正规军队。除了提拔铁甲车队原有的骨干当干部外,陈延年、周恩来等区委负责人又派出一批共产党员黄埔生到团内担任军官,再按旧军队的雇佣法招募士兵,以刚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叶挺为团长,于广东肇庆成立了第四军第三十四团,翌年改称第四军独立团。这支在北伐开始前只有2100人的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山始祖。

  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在战功最为卓著的第四军中又以战斗力最强著称。北伐攻克武昌后,第四军获得汉阳铁厂赠给的铁盾,上面刻着“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的字样,被人们称为“铁军”,叶挺独立团即是“铁军”中的骄傲。“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着先烈的殊勋。……”这首《新四军军歌)的头几句,即道出了共产党人“铁军”的光荣历史。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后期扩编为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及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其中第二十五师的第七十三团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统算起来,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叶挺独立团扩编为6个团。

南昌起义以第二十四师叶挺部、第二十五师周士第部为骨干,加上原由绿林武装改编、这时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贺龙部第二十军,以及蔡廷锴部第十师(该师参加起义很勉强,不久即叛逃,以后发展成为著名的十九路军)一起发动。叶挺部队原来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听党的命令参加暴动顺理成章,而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能率自己的几千人的部队跟随着参加武装革命,的确也是很不容易的。

南昌暴动之时,由于那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党的前委对外不公开,所以人们都称这支起义军为“叶贺部队”。

  暴动之时,贺龙为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军军长,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聂荣臻任军党代表。起义部队其实也就是这两个军,自然外界将“叶贺”当成起义军的代表。

  刘伯承当时任参谋团参谋长。

朱德担任的是没有什么部队的空头的第九军副军长,陈毅赶上部队后担任了团指导员。他们两人是在潮汕失败时“受命于危难之际”,带起剩余的部队即叶挺独立团老底子第二十五师转奔向湘南,后又上了井冈山。这支部队,后来成为红四军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十八团。后来成为元帅的林彪,暴动时只是第二十五师的一个连长。成为“第一大将”的粟裕,当时是第二十军第三师的一个班长。后来也成为大将的许光达,当时是一个排长。如今还健在的老上将肖克,当时是第二十四师的一个连指导员。

 

--------

韦杵

(1883-1951),少将,布依族,原名韦明俊,字天培,化名赵善成,贵州省安龙县钱相乡巧马村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学校、云南讲武堂特别班(与朱德是讲武堂同学)。年轻时曾从湖南回乡于今安龙县第一小学任教。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8师师长,云南“剿匪”军第2路总指挥部军训处处长,滇黔绥靖公署干部大队大队长,第58军新编第12师副师长兼旅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

大革命时期,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第3军8师22团团长,在第3军受到政治部主任中共党员朱克靖的影响,对蒋介石独裁尤为反感。1927年初朱德到南昌担任军官教导团团长,与朱德是云南讲武堂同学,交情笃厚,往来密切。5月起历任第36军28师师长、副军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任命为第9军军长,朱德为副军长,当时因在九江养伤,故未到第9军任职。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部驻玉山县,消极对待蒋介石的“剿共”命令。1928年仍任国民革命军第28师师长,驻军赣南。1933年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等酝酿建立抗日反蒋政府时,参加了在福建南平举行的会议。11月参加蔡廷锴、李济琛等主持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率部撤至福州。后因支持“福建人民政府”而被蒋介石通缉,为避蒋介石的追杀,在其上司金汉鼎的帮助下,化名赵善成从上海回到贵州望谟。1936年初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遣人到安龙,迎请其赴昆明共事,被任为云南“剿匪”军第2路总指挥部军训处少将处长,后改任滇黔绥靖公署干部大队少将大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58军组建时,任新编第12师副师长兼第2旅旅长,参加了鄂南(湖北省崇阳县大沙坪)战役。不久,回昆明继续从事军事训练工作,全力培养军事人才。性忠厚,生活朴素,严于律己,不计得失,与下属、士兵友善,深得大家的爱戴。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退出军界,主持贵州旅昆同乡会主办的在黔中学,直至云南省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1951年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68岁。
 

-----------

 

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国民革命歌》,在大革命时期唱红了大江南北。词作者 廖乾吾(1886-1930)原名正元,又名华龙,曾用名刘省三。陕西平利人。曾读私塾,考取贡生。北京京师农业学校肄业。1922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一”起义中协助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指挥所部进行战斗。起义后被任为革命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
起义军南下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军委工作。
1930年被中共中央派赴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坚贞不屈。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惧于他的威望和声誉,不敢公开审讯。遂于9月3日秘密将其杀害。
 
-----------
 
image

朱克(1895年10月29-1947年),名宏夏,字竹懿。湖南醴陵人。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1927年4月,任武汉国民政府江西省政府秘书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任第九军共产党代表。

1938年1月,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1940年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1945年4月任苏浙行政公署主任,11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1946年1月策动国民政府淮海绥靖公署长官郝鹏举部脱离国民政府。1947年1月因郝鹏举部复归国民政府而被捕。1947年10月在南京被秘密枪决。

-------------

李硕勋(1903年-1931年),四川省庆符县(今属高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总理李鹏的父亲。

李硕勋早年在北京弘达学院和上海大學就读,1924年由团员转为党员。

他是上海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是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委员长,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书记。

1926年底调中国共青团中央工作,旋即派到国民革命北伐军第四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成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是主力部队第25师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叶挺的得力助手周士第,陈毅当时是该师主力团第73团党代表,林彪当时是第73团的连长)。

起义失败后,朱德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委托周士第和李硕勋到上海中央汇报工作,朱德和陈毅则带领起义军余部开始游击战争。

李硕勋到上海后,领导华东各省共产地下党组织对抗中华民国政府和组织军运,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秘书长、主持省委工作;浙江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沪中区委书记;后担任江苏省军委书记,指导组建苏北红14军(后失败)。1930年春,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军委书记,成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之一,指导河南省组建了红17军,后改任江南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春任中央苏区红7军政委(未到职),6月改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驻香港。

1931年7月7日赴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一上岛即被中华民国政府逮捕,9月16日在海口市被處死。

------------

 

---------------

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中共中央发动了众多的武装暴动,南昌起义是规模最大、集中兵力最多的一次,有5个师2万人。当时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五名常委中,有三名到南昌领导暴动——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中央在当年8月4日的党内通告中,甚至称“我们军事的成败在此一举”。

  然而,起义后的情况却大不如人意。队伍在南下远征的道路上被拖瘦,到达潮汕地区时只剩下1.07万人,随后又在正规战中被打垮。主要领导人(周士第,李硕勋)离队赴上海找中央之后,只有朱德、陈毅等率余部不足千人到达湘南。

这次暴动虽然是共产党人领导,却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这些还是次要的问题。

周恩来后来深有感慨地总结这次起义的教训说:  “它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动员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毛泽东率队上井冈山的路上对秋收暴动余部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为建设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在此后不到一个月,朱德、陈毅在赣南对南昌暴动的余部也进行了“大庾改编”,内容与三湾改编很相近,也是让愿走者离开,把党员分到各基层掌握队伍,从而使这支队伍在危急关头没有垮掉。   

须知,那时信息传播手段很不灵通。朱德、陈毅不仅不知三湾改编的消息,连毛泽东所率的队伍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只能解释为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使“英雄所见略同”。

早期暴动的无数艰难曲折,终于教育了共产党人。在奔向井冈山时,他们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都带到了井冈山,从而以集体智慧开始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创建。

 

-----------------

 

http://www.jianshu.com/p/7f93d60e430b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