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 揭秘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

来源: 弓尒 2015-11-15 13:08:2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100 bytes)

http://news.ifeng.com/a/20150421/43599115_0.shtml

http://www.fawan.com/Article/xwc/2015/04/23/153425285400.html

http://www.fawan.com/Article/xwc/2015/04/22/143759285229.html

法制晚报讯 

    入驻“游泳池”值班的医师最后缩减至仅三人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参加完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时身体着凉,从那以后,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就急转直下,但仍不愿意看大夫。随后的几天,他的病情加重,在原来咳嗽、咳痰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低热、脓痰,并有血压增高、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以及两腿明显水肿,不能平卧,只能被迫在沙发上坐着睡觉,而且时睡时醒,迷迷糊糊,已明显并发了“右心功能衰竭”和“二氧化碳潴留”。

    在听取保健医生的汇报后,周总理也感事关重大。他亲自到“游泳池”,说服毛泽东同意,立即为其正式组建一个专职医疗小组,专司相关治疗事宜,并在具体人选上征求了毛泽东本人的意见。

    1月18日,由周恩来亲自紧急安排,首次正式组建了毛泽东专职医疗小组。实际上,在这之前,小组的人员已经到位,而且人数更多,但不固定。这次,进一步明确了人员组织及分工,而最重要的是首次允许三名临床医师移至毛泽东本人的居住地“游泳池”值班。以后的医疗组人员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病情变化的不同需要,集中或回院待命,并随时加减人员。如果把不太正式的医疗组织形式都分开来统计,应该在3-4次以上。

    父亲的大女儿吴锦中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父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汽车马上就到,让他带上出差用具准备出发。而后许多天父亲都杳无音信。因为毛泽东一贯不希望周边的人太多,所以这个最初建立的正式医疗小组的核心成员,也就是经毛泽东本人同意的入驻“游泳池”值班的临床医师,最后仅缩减至三个人。其中:一个是保健医师李志绥,一个是先前已到岗协助工作的专科医师胡旭东。这两人都隶属于中央警卫局辖下,当时都属于部队人员,另外一人便是多次参加会诊并主导医疗的父亲。

    对于这个组合,当时有人称为“老(吴)、中(李)、青(胡)三结合”,也即所谓的“三人小组”。在这三人中,父亲最为年长,为资深著名心内科专家,学术带头人,一级教授。李志绥时值中年,出身于医生世家,属正规名牌教会医学院校毕业,英语不错,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医院干了两三年就改行做了船医,以后曾在北京医院进修过外科,属于资深的医师,只是限于业务经历,在大医院做临床工作的时间较短。这时的他,更多的是向行政领导方面发展,行政职务及政治地位都比较高。胡旭东当时还比较年轻,曾在心脏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任主治医师。因此,他虽然相对年轻,但在中南海门诊部也属于有一定专业临床经验的医师了。

    在这个医疗小组里,李志绥为召集人,主要负责医疗组的行政事务,包括组织人员、往来联系、一般汇报等,也称之为组长。这个组长并没有国务院、中央办公厅或保健局的正式任命文件。根据父亲自身的性格特点和20多年的保健经验,不擅长,或者说不喜欢行政工作,而且一贯保持低调,不愿意抛头露面,尤其在当时还是党外人士,并背负着“历史问题”的包袱。这时的他,也更多倚仗李志绥的人脉关系和经验,处理复杂的政治或人事关系,从而能全心放在具体医疗上,顺利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周总理:“你们专心搞好主席的医疗,不要管我。”

    毫无疑问,身为一级教授的父亲,当时是医疗技术的总负责人。按照当时的护士长吴旭君所述,“周恩来很重视医疗组的工作,后来决定由吴洁担任这次医疗组的专家组组长,对保健、医疗、抢救等业务负总责。”这个“负总责”,具体地说,就是所有重要的诊断意见和医疗方案都要经过他的同意并担负相应责任

    胡旭东那时是年轻有为的心内科医师,在医疗组内相当于经治医师的角色,主要承担一线医师的具体工作。作为医疗业务总负责人的父亲,有什么诊疗意见,一般情况下需要告诉胡旭东医生负责执行,比较重要的问题胡旭东医生也需事先请示父亲。鉴于病人的特殊性,有些医疗相关问题也要相互商量一下,统一意见。

    在毛泽东医疗小组成立之前,父亲也曾是周恩来医疗小组的非专职专家。当时 总理患有冠心病,父亲一直在为他治疗,并协助保健医师修改完成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抢救预案。但当毛泽东患病后,周恩来考虑到主席对我们父亲的信任和需要,在决定成立主席医疗小组时,首先想到了父亲,决定让他专职主持主席医疗组的医疗工作,并指示:“让吴主任专心给主席看病,其他任何人想找吴主任看病时,都要经过(总理)办公室的批准。”

    据当时主席的联络员唐闻生回忆:“总理把最好的医生安排到主席身边,对他们说,‘你们专心搞好主席的医疗,不要管我。’”

    那时,所有有关毛泽东的关键医疗措施,周恩来都必亲自过问,任何病情不好的变化他都比自己的疾病还着急,必定亲自到场坐镇,包括他自己重病在身时。1973年周恩来患膀胱癌后,一次我们的父亲出于关心去看他,在其住处附近相遇,他问道:“你怎么又回来了?”随后他表示:“凡是在毛主席医疗组的人,专心搞好主席的医疗,就不要到我这来了。”以后父亲见到了邓颖超,也是同样的意见。

    毛泽东因为气喘,日夜只能坐在沙发上,根本不能平卧

    医疗小组成立后,父亲等三人被特许入住“游泳池”。1966年,毛泽东自菊香书屋搬到此地居住,最后十年的时光就是在此度过的,所谓“游泳池”,原来是个室内游泳池。后来将原来的室内游泳池休息大厅覆盖上木地板,再铺上地毯,改造成了一个几十平米的大厅。大厅的两侧经改造装修了两排小房间。这时,其中的一排作为医师的住处,一排作为中办相关负责人的值班用房。其南侧有一个相对小一些的更衣室,改造为毛泽东的书房兼会客厅。这个会客厅的东侧是秘书室,再南侧则是毛泽东本人的卧室和小书房。而在“游泳池”的北侧又重新修建了一个新的室外游泳池。

    医疗小组成立后,由父亲主检,毛泽东主要诊断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性脑病。建议注射抗生素,并应用强心和利尿治疗。毛泽东始终认为自己的病不像医生说得那样严重,不愿意接受过多的检查和药物,勉强同意口服抗生素,强心剂也只应用了一次。医生们多次劝说接受治疗,仍然无果。毛泽东因为气喘,日夜只能坐在沙发上,根本不能平卧。到了1月21日,也就是医疗小组成立三天后,血气分析提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已经有了肺性脑病的先兆,而且心电图还有室性期前收缩和心肌缺血表现,几个医生商量后上报了病重。

    所谓“肺性脑病”,按照那一时期父亲的手稿记载,“为中度、重度呼吸衰竭的一种临床表现,是一种以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肺部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症状为:在病程中出现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短暂的神志模糊,有时可烦躁不安,甚至精神失常,少数可有四肢肌肉抖动,进而转入昏迷。主要由于脑组织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造成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所致”。父亲在手稿中,还特别注明要加上“血二氧化碳升高,示有呼吸性酸中毒,本测定有助于鉴别其他原因的昏迷。”同时,父亲也提到了治疗原则,“为此,在治疗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改善和恢复心肺功能。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要做好鉴别诊断,并及早进行相应治疗。”

    《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

    本书简介:作为毛泽东医疗专家组首席专家,吴洁和同事们用精湛的医术为国家领导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他是毛泽东、周恩来眼中的“老实人”,是他们最信任的医疗保健专家。他及他的同仁们,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本书由他的子女们回忆撰写,详细记述了他的一生。

 

 

所有跟帖: 

【远情 Lovers 4 首】xm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526 bytes) () 11/17/2015 postreply 20:51:10

【OMW 3 MUSIC】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3316 bytes) () 11/22/2015 postreply 12:48:46

【毛泽东 画像】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1933 bytes) () 11/30/2015 postreply 22:54: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