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的绝笔辞】

来源: 弓尒 2015-11-08 22:07: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33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5-11-08 23:46:1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红旗》一九七八年第九期。 

  注释 

  〔一九六四年春〕这首词一九七八年发表时所署写作时间,是根据原在毛泽东身边做医护工作并曾帮他保存诗稿的同志的回忆。 

  〔石头磨过〕把石头磨成石器。石器时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指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青铜器和铁器都要用炉火来冶炼和翻铸。 

  〔不过几千寒热〕这里作六字句,是此调的一体。赵朴初提出,照词律,这里一般是七字句,当作“不过是几千寒热”,可能写漏一个字。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只经过几千年,和石器时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说明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前句用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句:“尘世难逢开口笑”。全句指人类过去的历史充满了各种苦难和战争。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 

  〔五帝三皇神圣事〕传说中国上古有三皇五帝,具体说法不一,总之都被认为是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圣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zhí职),跖被古代统治阶级污蔑为“盗”,后来袭称盗跖,春秋时人。庄屩(jué决),战国时人。近人多认为他们是当时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同书《议兵》称楚国在垂沙一战(前三○一年)被齐、韩、魏三国打败,将领唐蔑被杀,“庄屩起,楚分而为三四”。流誉,流传名誉。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进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称王。挥黄钺(yuè越),挥动饰以黄金的大斧。《史记·周本纪》曾说周武王用黄钺斩商纣。这两句是用来概括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被压迫人民的武装斗争。 

 

---------------------

这首词作于1964年春,在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办公之余,一直在读司马迁《史记》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词写得深沉阔大,气势恢弘。“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昔日赠送毛泽东的两句诗,恰可形容这首词的作风。词并不艰深难懂,但其间暗藏的本事,解诗者历来不察。

 

不过几千寒热:是对这一争论不休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化解。就是说,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不过经历几千年,比石器时代短多了。不管起于何时,猜不猜得也仅几千年罢了。寒热:冬季和夏季。借代一年。

这里作六字句,赵朴初说,“不过”二字下脱落了一个“是”字,依照词律应为上三下四七字句(见1978年10月号《诗刊》),应作“不过是几千寒热”。

但作者手书真迹俱在,未见疑痕,似乎亦可视为变格,另作一体。

 

《贺新郎·读史》最早发表于《红旗》1978年第9期和同年9月9日《人民日报》。

  作者留存手迹一件(用铅笔书写,是他硬笔书法的杰作。),无写作时间,词中修改多处:“流遍了”原为“洒遍了”;“一篇”原为“一遍”;“无涯”原为“无穷”;“歌未竟”原为“歌未尽”。据吴旭君回忆,1973年冬她为毛泽东校对和用毛笔誊写词稿时,当唸到“为问何时猜得”,吴问:是“为”字还是“如”字,毛答:是“如”不是“为”。吴请毛在手稿上改一改,毛说:“不要改了,随它去。”

 

  词中提到的战国时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庄屩,在作者手稿中原作“庄蹻”(qiao),正式发表时校订为“庄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又订正为“庄屩”(注:屩,文中是它的简体。)。作者留存的一件手迹,文字同誊抄件完全一样,都将庄屩错作“庄蹻”。

 
1964年2月13日(旧历正月初一),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召开春节座谈会,与会者计十六人,有刘少奇、邓小平、康生、郭沫若等,还有党外人士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许德珩等。
  会议的主题是谈教育问题,但开始时有一段闲聊,谈到诗歌和许多诗人。毛泽东笑称章士钊是“桐城遗种”,而自己则是“选学余孽”。毛泽东称赞《海赋》“写得很好”,又由《海赋》联想到《庄子》的《秋水》。毛泽东说:“《庄子》秋水篇很可以看一看。”又说:“《海赋》值得看看。黄炎培的儿子黄万里写的《贺新郎》词写得好,我欣赏。历史上的状元,出色的没有几个。唐朝的李白、杜甫两大诗人都不是状元。出色的状元只有文天祥、秦桧。柳宗元、韩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等,都不是状元。……要把唱戏的、写诗的、文学家、戏剧家赶出城,统统都轰下去,都要分批分期到农村去,到工厂去,不要让作家住在机关里。不下去写不出东西来。谁不下去,不给他开饭,下去了再开饭。”
  毛泽东可能是受到《海赋》和《庄子》以及黄万里的《贺新郎》的影响与启发,于是借古颂今,有感而作了一首《贺新郎•读史》: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这首作于1964年春的词,1978年发表后曾轰动一时。有人说,此词气压万代,是毛氏晚年词中的“压卷之作”。

不少论者,曾称它为读史词中的“千古一篇”。

赵朴初先生的《贺新郎》一阕《读毛主席(贺新郎·读史)词书感》写得最耐读,词如下:

 

    挥洒横天笔,气泱泱,笼今罩古,有谁堪匹?五十万年石头记,翻到开张第一,抖净了破铜烂铁。

留得人间恩与怨,几千年多少英雄血。长不灭,光和热。     词人心事凭谁说?甚来由,重提蹻跖,东方既白。

省识称王称霸梦,还有贪夫恶客,果出现压城黑云。十载回思惊预见,真“一篇读罢头飞雪”。遗弓在,为呜咽。

 

    毛泽东的诗词,更登上了当代诗词创作的高峰,无人能及。他的这首《贺新郎·读史》,具有三个方面突出的优点。

第一,气魄宏大。

毛泽东有着开拓万古之心胸,上承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的词风(他自称“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以熔铸古今的笔墨,把几十万年的社会发展史,写入百余字的词作中,气魄之大,前无古人。读遍唐宋以来前人词作,没有像他这样评说历史的。

第二,极具艺术魅力。

写作时,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活跃之极,词情极为浓郁炽热。他一生填词30余首,对比之下,其形象思维与情感之浓郁,当以此阙为最。

第三,以鲜明的唯物史观,概括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这一点,前人论述已多,不再赘言。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