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 - 德黑兰 - 开罗 - 雅尔塔 - 波茨坦 2年中 5次大国会议 制定世界二战后国际新版图新秩序】

来源: 2015-08-17 19:16:4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序言

 

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8月,在近两年时间内,有过5次大国首脑的会议。

都是 切割地球西瓜的 会议。

其中英国的丘吉尔是个最活跃的穿梭牵线人物。他,罗斯福,斯大林,蒋中正,是主角,

后来 法国的戴高乐有所参与,杜鲁门接替罗斯福,艾德礼接替丘吉尔 后 仍代表各自的国家

主角是美国 和 苏联。英国第三,

中国是被动地被美国拉进去的,老四,根本还是为了美国的利益。那时还没法国嘛事。

这些会议 是列强 战胜国 瓜分战利 划定新的势力范围和版图,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和秩序的会议。

大战后,这些新规则是必须的,强者 胜利者来制定 是自然的,遵守规则和新秩序是应该的,不服,你就去挑战。

 

本文 梳理了 这期间的大事记 以及 5次会议的来龙去脉 和 主要成果,以飨关心这段历史的朋友们。

 

后 附 旧金山和会 和约  --- 一次 没有中国参加和同意的 会议, WWII 结束6年后的会议

一次 非法和无效的会议及其条约

 

 

莫斯科會議   ----- 1943-10月底

召開開羅會議的構思,源自莫斯科會議。1943年10月英美中蘇在莫斯科舉行四大國外長會談,美國認為這次會談確認了四大國聯合行動的重要性,會上美、英、俄、中共同簽署繼續合作的聲明,發表戰後共同建立國際機構宣言。中國因美國支持,亦得列名。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極力遊說蘇聯把中國攬進四強,蘇聯與日本有互不侵犯條約,原本感到為難,且蘇聯和英國不承認中國為強國,但最終都接受美國的遊說,接納中國為1943年11月1日莫斯科宣言的簽字國。宣言是四大國堅持作戰到底直至勝利的誓言,特別否定了與敵國單獨簽訂和約的意圖,要求各國為德國的無條件投降而戰,對其三方佔領,並在戰後為國際安全合作

--------------

 

 

开罗会议 -----  1943-11-23~11-27

美國總統羅斯福,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蒋中正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3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舉行會議後,在1943年12月1日所發表的对日作战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的通稱

1943年8月,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中,讨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问题。之后,罗斯福策划召开中、英、蘇及美四国首脑会议。但是苏联與日本訂有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不便出席,而且 斯大林不参加有蒋中正與會的国际会议。最後罗斯福与丘吉尔商定,将四国会议分成两部分召开。

第一部分是没有斯大林参加的美、英、中 在埃及舉行的开罗会议

第二部分是没有蒋介石参加的英、美、蘇 在伊朗舉行的德黑兰会议

為徵求斯大林的意見,開羅會議所制訂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並未簽字,而開羅會議結束後第二天(1943年11月30日),羅斯福、丘吉爾即刻前往德黑蘭,同斯大林會晤。

當邱吉爾詢問史達林是否已看過在開羅會議所制訂的公報,斯大林回答稱他「完全」贊成「公報及其全部內容」,並明確表示: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朝鮮應該獨立,滿洲、台灣和澎湖等島嶼應該回歸中國」。翌日,中 美 英(在苏联实际赞同和参与下)發布「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即一般常說的《開羅宣言》。

(1945年4月5日,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由蘇聯單方面宣佈廢止,並於8月出兵攻擊在中国东北的日本關東軍

美、英、蘇並商定三國領袖會議,11月1日,羅斯福電邀蔣介石參加,史達林指出蘇聯未對日宣戰,未便與蔣介石會面,以免激怒與蘇聯訂立互不侵犯條約的日本。蔣介石也不太願意與史達林見面,他不滿日蘇中立條約及蘇聯援助中共,要求先單獨會見羅斯福,如果不能安排這個會晤,那麼寧可推延會見。

於是會議一分為二,改於兩地舉行,在開羅見蔣介石,在德黑蘭見史達林

邱吉爾擔心羅斯福偏袒中國,作出太多承諾,影響歐洲戰場,要求先跟羅斯福舉行預備性會談,但羅斯福害怕此一舉動會引起中國和俄國的猜疑,所以只是直接到開羅開會。他一面示意邱吉爾,在與蔣介石、史達林會面前他們二人另有討論機會,一面又邀請邱吉爾和蔣介石同時來到開羅

開羅地方治安欠佳,會晤地點又為敵人所知,羅斯福的顧問曾建議改在喀土穆馬爾他開會,但兩地都無法提供合適住所,邱吉爾堅持去開羅,表示當地由英軍保護,保証安全,並派英軍一旅,在開羅安置高射砲和雷達網以作防禦

 

《开罗宣言》是二战期间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1943年11月22 日至26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中国委员长蒋介石一同在开罗举行会议,

宣言声明三 国坚持抗战直到日本投降,并要求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

包括将满洲、台湾及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华民国。对中国来说,这 次会议意义重大。

 

开罗宣言 要点:

---------------

 

德黑蘭會議 -----  1943-11-28~12-1

德黑蘭會議英语Tehran Conference代號:Eureka)是由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自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舉行的戰略會議,地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蘇聯大使館。該會議是第一個由同盟國「三巨頭」(美國英國蘇聯)領袖召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會議,緊接著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召開的開羅會議,並早於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波茲坦會議。雖然三位領袖有各自的目的,但仍在會議上達成了向納粹德國發動第二波攻擊的共識。該會議也討論了同盟國與土耳其和伊朗的關係、在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對抗大日本帝國等等。除了簽訂關於對德作戰和戰後事項的宣言和協定,三巨頭還簽訂了承認伊朗獨立的宣言。

File:Tehran Conference, 1943.jpg

德黑蘭會議上的「三巨頭」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

 

主要決議:

  1. 成立聯合國代替國際聯盟
  2. 蘇聯可得波蘭東部一些土地作報酬。
  3. 通過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決定,即諾曼底登陸
  4. 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

 

 

雅尔塔会议 -----  1945-2-4~2-11

雅尔塔会议("雅尔塔密约")
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首脑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和斯大林(苏联)。

1945年2月4日雅尔塔会议召开 中国失部分主权

雅尔塔会议现场 会议讨论了联合国的基本组织原则,决定安全理事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苏、美、英、法、中)和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会议还决定联合国成立大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首脑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和斯大林(苏联)。

1944年7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希望再次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斯大林回信表示,他要亲自指挥苏军对德作战,不克出席。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赴莫斯科会晤斯大林,英苏单独讨论欧洲巴尔干问题。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丘吉尔与斯大林之会谈(史称第四次莫斯科会议)。1944年12月,哈里曼奉命拜会斯大林,询问苏联有关参加对日作战及参战条件等事项。1944年底,三国一致同意三国首脑再次会晤。

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三巨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斯大林聚集在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之行宫里瓦幾亞宮)举行会议。這是二戰期間,繼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之後,盟國領袖的第二次重要會議。罗斯福去世後,再舉行波茨坦会议

這次會議在蘇聯境內進行,是因為斯大林拒絕到黑海雅爾塔行宮以外開會。結果,丘吉爾和羅斯福必須再度遠涉重洋。

会前未邀請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蒋介石参加。一方面,斯大林向来讨厌蒋介石;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此时对蒋介石失去信心。

 

--------

 

1945年2月11日《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協定》正式簽字: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一.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 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應須予恢復,即:
甲、庫頁島及臨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
丙、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 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經諒解,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徵求得蔣介石委員長的同意。根據斯大林元帥的提議,美總統將採取措步驟取得該項同意。
三强領袖同意,蘇聯之此項要求須在擊敗日本後毫無問題地予與實現。
蘇聯本身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中蘇友好同盟協定,俾以其武力協助中國達成自日本枷鎖下解放中國之目的。
 

約瑟夫. 斯大林
富蘭克林. D. 羅斯福
温斯頓. S. 邱吉爾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前及罗斯福总统去世前,最后一次的重要会议。東歐大部分地區的納粹軍隊已被紅軍消滅了,所以斯大林有條件和美英談判,結果蘇聯在東歐得到一個夢寐以求之緩衝區。過程中,一些小國利益因為要保持盟軍內部穩定而被犧牲,蘇聯繼續統治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雅尔塔会议迫使中華民國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诺外蒙古在战后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前途。

 

------------------

 

File:Potsdam conference 1945-3.jpg

File:Clement Attlee, Harry S. Truman, Joseph Stalin and their principal advisors - Potsdam Conference 1945.jpg

File:Bundesarchiv Bild 183-R67561, Potsdamer Konferenz, Konferenztisch.jpg

 

波茨坦会议  -----  1945-7-17~8-2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德国波茨坦(靠近柏林塞琪琳霍夫宮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同盟国一方在此聚首,讨论决定如何管理八周前(5月8日)无条件投降的納粹德國,以及在戰勝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帝國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会议目标还包括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平条约的签订和应对战争的后果。

与会者

约瑟夫·史達林迟一天到达会议,据称有“政务”需要处理,事实可能是由于心脏病发作,抑或有其他原因。
会议期间英国大选结果揭晓。工党战胜了保守党,取得了首相职位。

 

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声明),要求日本無条件投降。(苏联后于8月8日加入,对日宣战。)

 

波茨坦公告》,又稱作《波茨坦宣言》,又稱《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國民政府主席[註 1]蔣介石(未實際與會,只是簽名以示發表)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与会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但當時蘇聯尚未對日本宣戰,故7月26日没有在公告上代表苏联列名签字;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波茨坦公告》中添补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名字。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即對日本帝國所下的公開招降宣言。

 

波茨坦公告 全文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華民國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待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可以使其获得原料但一切可能使日本能够重新武装进行战争者除外,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

1945年7月28日,日本首相铃木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不管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始终根据既定方针,向完成大东亚战争而迈进。发誓军方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铃木首相发表声明,称中、美、英三国宣言无异于开罗会议,日本政府毫不关心,拒绝投降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当时为满洲国占领)。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于8月10日通过瑞典瑞士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国照会接受波茨坦公告。重庆时间1945年8月15日7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軍事交戰行動在同盟國軍事佔領大日本帝國後完全结束。

 

-----------

 

舊金山和約 ----- 1951-9-8

 

對日和平條約》,通稱 舊金山和約 或 舊金山和平條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各國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包括日本在内的48個國家的代表(注:不包括中国,中国台湾,苏联)在美國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了这份和約,並於1952年4月28日(日本時間晚上十點三十分)正式生效;這份和約的起草人為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顧問杜勒斯

該和約主要是為了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日本的戰後地位問題、與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台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島嶼的主權權利。於第三條中,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諸島實施聯合國信託管理。這些規定造成後來北方四島的爭議與台灣問題的產生。

 

旧金山合约 要点:

領土與信託托管統治

  • 第2條 【領土放棄】
  1. 日本政府承認朝鮮的獨立,並放棄對朝鮮包括濟州島、巨文島與鬱陵島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2. 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3. 日本政府放棄對千島群島、 1905 年 9 月 5 日獲得之庫頁島南樺太)部分,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4. 日本政府放棄國際聯盟委任統治相關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同時接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1947年4月2日所採取有關日本前述太平洋島嶼委任統治地之信託統治安排。
  5. 日本政府放棄因為日本國家或國民在南極地區活動所衍生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6. 日本政府放棄對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出席國家:

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高棉加拿大錫蘭 (斯里蘭卡)、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爾埃及薩爾瓦多衣索比亞法國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尼伊朗伊拉克寮國黎巴嫩賴比瑞亞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土耳其南非英國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越南日本

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反對條約內容,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印度緬甸南斯拉夫則是受邀沒有出席,哥倫比亞印尼盧森堡代表雖然簽署了和約,但沒有批准該和約。因此共有46個國家簽署並批准了《舊金山和約》。

 

即 中国 和 中国台湾 都未出席 旧金山和会,因而 都未签字,中国政府历来不予承认。

由於舊金山和約簽訂之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政之初並積極參與朝鮮戰爭與美國為首的諸國對抗。在國際間缺乏正式承認與美國的強力排斥之下;被排除參加當時對日和約商議和簽署的機會,因此周恩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51年8月15日和1951年9月18日两次發表聲明,指該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與絕對不能承認的

 

本来 物归原主 日本从中国(自清朝 民国算起)掠夺的领土权限 归还中国是 天经地义 理所当然的,但

山姆 这小子 不地道,老蒋这老儿 不争气

日本 “放弃”了一些, 却 “拿去”了另一些, 而且闭口不谈 “归还” 和 还给谁。

这是 美日等 狼子 故意谋设的棋局,蒋介石 不识 而 下咽。

台独 借此 曰: 旧金山和约 没提 归还中国 或 任何别的谁, 因而 台湾无主 地位未定,不属台湾,不属中国,属于自己。

 

泥马 拿老子的家当 送人 摆卖 充阔气! 老子 岂能容尔曹 如此 胡作非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