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夏令营分享:RSI清华

来源: sangang 2018-08-12 07:32: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708 bytes)

作者:原创: Greg ShareSTEM

RSI(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科学研究项目是1984年由CEE(Center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美国精英教育中心发起的、在世界著名学府MIT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高中生科研项目。该项目提供MIT的师资与硬件设施,为世界的前沿科研提供新鲜的血液,十余年来已经培养出包括几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Rickoids(Rickoid是RSI Alumni,也就是RSI项目的校友)
。2015年起,CEE在清华开展了RSI(Research Science Initiative),一共6周,旨在利用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资源开展相同的项目。我在这个暑假有幸能来到该项目体验科研。




项目的第一周是一系列的通识课,分别有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和人文。除了生物老师是美国2005年IBO(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以外,其余的老师都是来自各大学校的教授,包括Georgia Tech乔治亚理工,MIT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每个老师会让大家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内容,并教授理解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这周的内容是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清华教授讲的Engineering课。

另外在第一周,清华大学的“清华讲坛”邀请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得益于RSI给予我们的清华大学“访问学者”身份,我们得以近距离聆听该讲座,并见到了台下的另一位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2017年RSI-Tsinghua没有如往年一般找到诺奖级的大牛Rickoid来清华专门进行RSI营的讲座,但是清华讲坛也让人受益匪浅。

第二周开始就是自由的科研了。我和另一名来自PRISMS(Prince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Mathematics and Science)的同学有幸分到IIIS(Institute for Inter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Sciences)清华交叉信息学院,每天去办公室都会经过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姚班以及叉院的创始人姚期智的同层楼办公室,可惜他这个暑假从未现身过。



在RSI-Tsinghua,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个课题。我的课题是关于后量子密码学的。后量子密码学是量子密钥分发的替代品之一,我需要了解包括量子物理在内的诸多基本知识,以及许多近年来量子信息领域前沿成果,包括最近比较火的“墨子号”等等。我前三周基本都在阅读文献,了解各种知识(因为我这方面的基础实在薄弱)。这里需要感谢我的导师和每个老师给我的帮助。我的导师是一个刚30出头的清华教授,学术成果累累,充满活力,但相对来说更忙,负责帮我把握大方向,也会经常来询问我的情况。我的老师则是叉院的博士,也是我导师的学生,在细节方面都由他替我解答,十分有耐心,更是给了我很多学术和将来career上的建议。他在项目结束后仍与我保持联系,关心着课题的进一步发展。在项目期间,老师还邀请了我去其办公的中关村软件孵化园,给了我更直观的career体验。同办公室的学长们也非常之热情,十分愿意帮助我们。



除了科研,每周都会有1-2场evening lecture讲座,演讲者包括清华各个领域的顶尖教授以及海尔的副总裁等等。这些讲座难度不会很大,时间也很短(一小时到两小时)。这也意味着讲座教授们不会讲述细节(但学生可以提问了解),主要是给学生们了解各个领
域目前国内外的顶尖水平大致如何,极具有启发意义,指明未来各个领域可预见的发展方向。

最后一周赶完科研报告,准备演讲。项目最后会有一个展示会,分成两组:物理、生物、化学为一组,数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为一组。先在组内轮流演讲,评出最优秀的代表。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听最优秀的十个报告,并由Expert Panel领域内专家们评判出前五名。RSI-Tsinghua所有同学们所涉及的内容有且不限于: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CRISPR基因编辑、量子物理、时间晶体、量子信息、等离子体、机械臂、材料科学、大数据、社会科学等等。在夏令营结束后,CEE会为每一个Rickoid写八封纸质的大学推荐信,并送至其大学招生办;分量如何无从知晓,但聊胜于无吧。



RSI-Tsinghua并不是只有科研。大部分周末,我们都会由RSI老师们带领,出校园游玩半天,包括颐和园、海洋馆、首都博物馆,为单调的学术生活增添几分色彩。项目的第二周,我们举办了一场老师的欢送会。每个老师都收到了礼物,并观看了学生们带来的表演。除了歌舞外,还有一组别出心裁地在黑板上排队默写“pi”。最后还会有一个Talent Show才艺表演,大家展示了武术表演、魔方复原、
多国语言Let It Go、诗词朗诵等等。

除却官方组织的活动,学生们自己也可以组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清华的气膜馆、综体、西体、室外乒乓球桌、篮球场、游泳馆等等都是向大家开放的,大部分免费,也有的收费。学生们自己也会组织玩狼人杀、王者荣耀等游戏。



总的来说,RSI-Tsinghua还是挺好玩的。忙与不忙主要还是看学生自己,如果学生愿意多学点东西,做出更好的成果,清华的教授老师们也自当愿意支持,那么每天晚上熬夜到凌晨3-4也便是家常便饭了。但清华大学不提学术,光是剩下的,也足以显出其优越了。餐厅物美价廉,五六个仍开放着的食堂可供挑选,菜式从洋快餐到红烧肉,麻辣香锅到生煎包,横跨大江南北,四海内外,预缴的餐费更是压根吃不完;校园环境十分优美,“水木清华”匾前的荷塘盈着千百朵盛绽的莲花,新老建筑错落有致,无一不诉说着这座文化殿堂深厚的底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坐落于学校的各个角落,“无体育不清华”言犹在耳。

我也算是半个叉院的了吧,起码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每夜老师查过寝后,我总会再溜回我在叉院的办公室——这固然是不被允许的,但好在老师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寝室外碰上了也可放心打招呼。研究院的晚上总是灯火通明,一路经过的数扇门大多都开至午夜。回到办公室后,与好友买好夜宵,便开始了清华的“夜生活”。不远处是夜夜笙歌的五道口,灯火辉煌处与静谧的清华校园“隔江相望”,这或许就是北京吧。夜里困了,便倒在靠椅上酣睡片刻;饿了,便胡乱塞几把夜宵。直至天际添
上一抹若隐若现的红,方知一夜便这么过去了。


临别前的夜晚无疑是难熬的,多少人彻夜未眠。觥筹交错的背后是愁“前路无知己”的无言;高谈阔论声中隐匿着对未来的企盼与迷惘。每个人都从清华带走了一些东西,却也因此留下了回忆。从一开始走遍校园寻找自己的宿舍,到最后的熟门熟路;从一开始对自己课题的一知半解,到最后能做出完整的presentation;从一开始对科研的一厢情愿,到最后为自己的课题疲于奔命,这才意识到科研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甚至忘了起初,曾是以外来者的身份来到了这里。最后,我很庆幸,自己成为了RSI-Tsinghua诸多Rickoids中的一员。

愿同行者初心不负。
 

所有跟帖: 

ABC写的吗?中文真好 -成功的兔- 给 成功的兔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12/2018 postreply 08:08: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