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是一个小众而高度国际化的项目

来源: 都是国货 2017-11-16 14:18:0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4193 bytes)
搏击是一个小众而高度国际化的项目

      “你们做搏击比赛的赚钱吗?”“看起来挺高大上的。”“怎么老看到你们全世界到处飞?”我相信从事,乃至参与搏击项目的人都肯定听身边的人问起过这几个问题,是啊,有时候也不得不想想这个项目带给自己的利弊,好像真的也不赚什么钱,撑死了也就是饿不死,但是有时候又觉得其实没那么坏,经常各地走走,看看,也挺好,工作环境经常都是国际友人,各种国家的都有,说着的都是你听不懂的语言,感觉特别高大上的样子。换别的上班族,别说出国了,就算国内跨省旅游,又得年假,又得攒钱的折腾一番,如果是出国旅游,那更是一年只有一次的福利,有的还没有这种福利。而搏击项目这一边,出国比赛一点也不稀奇,国内到处跑更是家常便饭,所以业内给这种情况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搏击旅行团”。说到底,学成武艺闯荡四海,本来也就是武侠小说基本设定,但没想到这个行业还真是如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么这些万里路或者说这些平台真正带给我们的机会和益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恰恰正是其中的国际化和增长的阅历吸引着大家, 但一个本土赛事国际配比多少才合适?50%对50%?还是四六,三七开?这都值得去思考。

       记得是在两年前,笔者到东部沿海一发达省份参与协助一场赛事,由于提前要准备,所以比运动员们都先到了一天,当晚入住的是当地一个高端五星级酒店,办理入住的时候酒店前台服务员很好奇的问我是不是和明天到场的几十个外国人是一起的,我说是的,然后她就很不解的说怎么搞个打架比赛还这么大声势,我笑了笑,拿着房卡就去休息了。第二天,选手们到齐,办理入住,这个酒店每年也有很多外国商人入住,所以大堂也有一个外籍经理,但是拳手入住的时候他还是懵了,因为除了少数讲英语的人外,很多都是讲俄语,泰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的,这时候前台服务员开始觉得惊讶了,酒店经理也开始问我们这些选手是不是冠军,我们说基本都有冠军头衔,然后他表现得非常感兴趣的样子,之后几天的拍摄,采访录制都非常顺利,经常在电梯里面遇见其他的外籍或者中国房客,都会投来好奇的目光,然后询问,表现出兴趣,有的比赛日还真去现场看比赛去了。

搏击作为小众项目的快速兴起有目共睹搏击作为小众项目的快速兴起有目共睹

?

 

        其实以上这种情况,相信参与比赛的朋友们大都经历过,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拿来吹嘘的事情,但这就是搏击这个项目的真实写照,小众而高度国际化,而且快速国际化,这个概念是明确的,所以很多比赛也好,制作方也好,一旦跟不上这种速度和节奏,比赛经常就会被拖得四不像,不洋不土,甚至成为另类,全盘国际化了,就会不接地气,而太强调接地气,那么外国选手形同动物,不伦不类,所以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从业者乃至赛事方应该多方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说搏击小众?这个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国家有较多人口了解或者观看搏击类比赛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非常小众的一个运动,但正因为小众,所以各国比赛赛制不会太长,动不动获得冠军后就要对外作战,一对外,就开始跨国,跨洲,最后全世界,而搏击的世界冠军争夺战也非常好做,全世界格斗强的几个国家一个出一人,轻轻松松组成“世界杯”,换成其他大众项目,光选拔赛就得几个月,弄一个世界赛更是费时费力,所以快速的国际化也是由此而来。那么哪些才是格斗强国或者大国呢?世界上称为搏击强国或者说有武术文化背景的国家大致有美国,日本,泰国,中国,韩国,巴西,俄罗斯,荷兰这9个国家。

UFC就是在美国的土壤上壮大的UFC就是在美国的土壤上壮大的

?

 

美国:先说美国,美国虽然没有自己的国技,但是任何国家的国技都会选择到这里扎根发展,而从早期的职业拳击到如今的UFC,美国可以说集合了世界上最顶尖的拳击手,MMA选手以及部分站立格斗选手,而这些选手基本都说英文,美国的赛制也是目前全世界争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无论在合作赛事还是选手引进上,对于美国的选手和赛事方,除了英语外,更多的是思考如何让他们更好的模式切入我们的赛事中。

日本的武道文化奠定了当年做出K1等优秀赛事的基础日本的武道文化奠定了当年做出K1等优秀赛事的基础

?

 

日本:日本的武道文化深厚,格斗技术输出大国,有柔道,空手道,柔术,合气道,相扑,日式踢拳等等,加上曾经辉煌无比的K1与PRIDE分别代表了当时世界站立格斗比赛和MMA比赛的两个巅峰,至今其比赛的情怀,武道元素,赛制乃至明星选手,仍然深刻的影响着世界格斗界,其风格符合亚洲武道文化为基石和主题的地区赛事,深度挖掘参赛选手背后的格斗文化,与日本方面的选手和赛事方合作,最大的问题就是除了部分经纪人外,基本英文都不好,所以交流起来很麻烦,许多格斗文化,赛事包装的东西,我们可以和日本学习,所以有长期在日本待过或者精通日语的人才会是一个赛事的利器。

泰国作为世界站立格斗强国为世界格斗项目做出了很多贡献泰国作为世界站立格斗强国为世界格斗项目做出了很多贡献

?

 

泰国:泰国应该是世界上站立格斗选手输出最多的国家了,没有之一,因为算上各种海外中小型比赛来说,随处可见泰国拳手的身影,更别说早期K1这种大型的世界赛,泰国选手数量多了,基本就破坏了赛事平衡,至今国内的赛事也面临这个问题。泰国庞大的职业选手人口以及选手长期的比赛经验,基本随便抓一个就能在赛事里面作为干货保证,稍微挑选一些好的选手,就能当赛事中坚力量,而顶尖的泰国选手,基本就是一个赛事的明星选手,播求,苏波邦,西提猜,善猜,星当等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泰拳作为泰国的国技,作为站立格斗比赛的基础技术,刺激了世界各地站立擂台格斗技术发展,欧式,日式,乃至踢拳也都是从泰拳或者与泰拳对垒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至今全世界的格斗选手都会到泰国去增强自己的站立击打技术,以至于很多长年在泰国训练的外国拳手都掌握了泰语,泰语也变成世界格斗界的一个较为通用的语种,泰国也有大量的比赛提供给选手们锻炼,和泰国的赛事以及选手合作,除了泰语以外,大部分著名的俱乐部都有会英文的经纪人,但主要是学习泰国方面对于拳手的培养以及技术分析,这些年大量的泰国拳手到中国执教也促进了中国选手的站立格斗实力和硬度,但泰国赛事自成一派,很难被其他地区模仿。

作为战斗种族的俄罗斯在各类格斗项目上都让人生畏作为战斗种族的俄罗斯在各类格斗项目上都让人生畏

?

 

俄罗斯:其实具体应该说前苏联地区的所有国家,战斗种族的绰号不是随便叫的,可以这么说,俄语覆盖地区的国家,格斗能力都不差,中亚,东欧,乃至受其辐射的蒙古国,都出产大量的擒摔体系的选手,除了俄罗斯本身的桑搏格斗技术能为MMA比赛直接服务以外,拳击,摔跤,泰拳,空手道,柔道等各类格斗比赛项目都有俄国冠军诞生,总统普京,格斗沙皇菲多,都是世界格斗粉丝的偶像,俄语一系国家的选手在MMA项目上有庞大的基数,也有自己的赛事,前苏联时期的体育制度给这些地区带来了良好的运动基础,很多该地区的选手除了俄语以外几乎不懂其他外语,所以沟通交流的难度其实是最大的,俄语翻译在中国还处在断代恢复的状态,即使有,也一下难以适应格斗比赛这个新兴的项目类型,而到俄语地区落地比赛也存在这个问题,不过一旦能打通这个交流障碍,那么对于MMA赛事来说,无论是到国内比赛的选手资源,还是广阔的俄语地区国家比赛落地,都是不可想象的巨大,同时对于俄式的技术体系引进,对大级别选手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诞生了像彼得阿兹这类顶级选手的荷兰,选手输出率一直居高不下诞生了像彼得阿兹这类顶级选手的荷兰,选手输出率一直居高不下

?

 

荷兰:世界站立格斗强国,彼得阿兹,拉蒙德克,胡斯特,雷米本加斯基,克劳斯,安迪苏瓦等等数不胜数的格斗名将,K1王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荷兰式踢拳,泰拳,立体X型线路攻击等都在世界格斗界享有盛誉,对于搏击技术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如今流行于世界的自由搏击项目,荷兰系的拳手给世界各地的选手技术养成带来的启示和影响也是巨大的,至今最优秀的站立格斗训练体系依然是荷兰一派,这个欧洲小国在站立格斗上取得的成就是瞩目的,在整体质量上甚至能和泰国战个平分秋色,荷兰能给我们提供优良的训练,教练资源,而且通用英语,所以交流问题不存在多大困难,中国选手汪柯函,郑召玉等都曾经远赴荷兰训练,增强自己实力,而荷兰系的拳手更是赛事中不可多得的悍将和配对资源。

靠着柔术一枝独秀,开创出MMA项目基石的巴西靠着柔术一枝独秀,开创出MMA项目基石的巴西

?

 

巴西:作为格雷西家族的诞生地,巴西可以说是靠着自身的努力在格斗界打下一片天地,当年大量的日本移民流入巴西,把柔术中的寝技发扬光大,走了日本高专柔道的路线(寝技优先),横扫当年的世界格斗界。并且成功反哺刺激日本柔术,乃至为MMA项目奠定技术基础,这都有巴西柔术的功劳。早期横扫UFC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来说,巴西柔术就是地面技的代名词,巴西的MMA著名选手更是数不胜数,而站立格斗方面,巴西也出现过佛多萨等名将,可谓南美第一格斗大国,巴西也是世界格斗家的求学圣地,世界一流的柔术教学,大量的柔术比赛,MMA选手出产国,可谓是格斗界的一块宝地。与巴西方面的合作,虽然是葡语国家,但是基本英文都没问题,而且可以带来很好的MMA选手资源,柔术资源,乃至站立格斗选手资源,国内目前MMA选手整体实力不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多少柔术基础,如果能多引进,慢慢培养,那么这个情况就能获得改善。

韩国推广的跆拳道成为了绝大多数格斗练习者的入门武术,记住是绝大多数韩国推广的跆拳道成为了绝大多数格斗练习者的入门武术,记住是绝大多数

?

 

 韩国:韩国对于格斗文化的推广最大的贡献就是跆拳道,许多格斗选手的入门武术就是跆拳道,这项技术被韩国人发挥到了极致,也推广到了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与此同时,韩国也深受日本,美国的影响,对于格斗比赛的推广,制作也非常积极,诞生过的拳击,泰拳,自由搏击,MMA冠军也有很多,特别是MMA上面,韩国的整体水平在亚洲排名仅次于日本,韩国人对于武道的追求一点也不亚于日本,虽然并不如日本那样做出了K1,PRIDE这样的历史性赛事,但是像ROAD FC 这类质量的赛事也很有说服力,韩国的赛事制作能力也非常突出,但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并不是太好,不过好在懂韩语的人并不算难找  ,赛事公司如果具备一个相关人才,那么对接韩国赛事,乃至选手,落地等等事物,会方便很多,中韩文化交流的项目很多,格斗这块虽然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但是迟早会成熟,吸引相关人才加入。

中国是如今也是未来最大的搏击市场中国是如今也是未来最大的搏击市场

?

 

中国: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大国,有自己的武术,但是在搏击这块上,我们目前只能算新兴国家,但是中国的市场潜力,赶超速度都是惊人的,中国的市场只要能打开任何一个小口子,其诱惑力和对于任何国家和赛事来说,基本上无法抵挡。所以大量的赛事想进入中国,武侠文化之前已经给中国留下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并且这几年迅速转化成拳迷,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也在一点一点的进步,拳击,站立格斗,MMA等几个项目也都有自己的明星选手诞生,其中站立格斗的水平发展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其他项目的潜力也都巨大,所以对于从业者来说,路还很长,前景虽有,但是一点都不轻松。

       其他诸如墨西哥,菲律宾,克罗地亚这样的国家,虽然在单一项目上经常有世界瞩目的冠军诞生,比如菲律宾帕克奥,克罗地亚米尔科,墨西哥众多的世界拳击金腰带等等,但整体上并不算格斗强国,但因为诞生的人才太耀眼,所以基本上在所在国引起全民关注,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地区的赛事,格斗文化,人才方面整体都突出。

每一次赛事都是多国选手参与的小型聚会,多种语言要求很重要每一次赛事都是多国选手参与的小型聚会,多种语言要求很重要

?

 

 

      综上所述,搏击这个小众项目,如果真的要做好,基本需要的语言有中文,英语,泰语,日语,韩语,俄语五种语言,光这个搭配就已经是许多世界500强企业才有的语种要求了,再不济也需要有精通英语的人才存在,这其实并不显出搏击项目有多高大上,相反一点都不,反而是如此标准的要求面对的是并不匹配的收入和投入的精力成本,所以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或者说有广泛的格斗文化熏陶,是很难坚持做下去的,相关的从业人才并不好找,笔者一直认为,搏击能发展成一个正常的小众体育项目就算是一种成功了,一定得正常化,哪怕就像山地自行车那样,每年固定的国内,国际比赛,看看泰国红牛集团的发展路线,专注极限体育运动,其他不做,虽然小众,但是粉丝受众群体粘度大,依然可以做得有声有色。

        虽然做一个小众项目,但是随便一出去,面对的就是整个世界的眼光,有的国家更是高度关注,把这个项目作为重点打造,加上如今自媒体时代发达,江湖武林做派,过分强调论资排辈等等国内的陋习,一旦展现在大家面前就会显得极为的不合适,体育行业就要有体育行业的样子,格局和态度,很多人还是拿着旧社会“武行”的思维来运作赛事和选手,这是必须要调整的,业内有句话说搏击是“小现场,大媒体”,笔者认为很正确,这一亩三分地上发生的事情,通过媒体的放大,话题性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这一点上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一点也不小众,所以更考验心态,而对于各国赛事和拳手,还必须拥有国际视野,因为你的比赛也好,选手也罢,必须大家都能认可,才能一起把事情做成,自己人眼里理解你的事情,在其他国家选手乃至经纪人眼里就是不可理喻,所以拓宽自己心胸,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事情,因为无论哪个赛事,一旦做好了做大了,都会迅速面对“国际”,应有的格局必须建立起来。

        笔者有个业内的好朋友,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苦恼,因为自己一个人要跑的事情太多,国内国外的折腾很累人,所以希望招一个助理,结果硬是招了两年都找不到,为什么?懂搏击的人不懂赛事,还得英文讲得好,联系的事情一半是和外国人对接,我当时就感叹,这一个小众项目还如此折腾人?后来想了下之前的日本能通过K1,PRIDE掀起世界上的一个格斗热潮,如今的UFC,职业拳击,哪个不是小众但是做得精致,甚至极致,要求能不高吗?那人才怎么来?因此,对于格斗文化的发掘和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之前的《K1,PRIDE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文中有详细论述日本对于格斗赛事的制作成功之处,虽然我们差距很大,但是也不是不可弥补,当年K1能引用《街头霸王》的思路做出伟大的赛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各种格斗文化。

格斗文化的培养至关重要,街霸影响了很多人格斗文化的培养至关重要,街霸影响了很多人

?

 

        曾经有两档格斗真人秀节目非常火,一个是《格斗全天下》,一个是《人体武器》,笔者一度很向往里面主持人的那种生活,去到世界各地学习当地的格斗技。而为了发掘世界上有独特格斗技的国家,节目组更是费尽心思,但最终还是让观众们看到了优良的作品,当年的武术论坛上很多粉丝看了很感慨,觉得世界还是很广大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世界各地有这么多独特的同好在,很有归属感,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是独特的桥梁。当年法国的水兵对阵暹罗拳手刺激出了法式踢拳,并带到欧洲,让欧洲地区开始知道泰国的格斗技术,日本移民将柔术带到巴西去,诞生了威震世界的格雷西家族,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格斗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交流诞生的价值,文化只有交流才会发现互相之间的价值,所以我们做的每一场赛事,都是在做交流,甚至不仅仅是交流,而是两个文化个体的“交战”。笔者记得去年11月份TOPKING南昌站的时候,中国选手李宝明对阵以色列选手欧玛尔,欧玛尔出场的时候他的教练在拳台边角用力的吼了一声“OSU!”远在T台准备步入擂台的欧玛尔顺势双手握拳胸前交叉,用力分开向两边砸下,也大声回应了一声“OSU”!表明了他作为空手道技术选手的身份,这就是格斗文化的体现之一。

格斗行业对于多语言的要求至关重要格斗行业对于多语言的要求至关重要

?

 

       而我们的比赛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很多选手和从业人员有难得的出国旅行机会,并且赛事落地方还会经常招待参观一些风景名胜或者文化体验,最后看他们国家的格斗文化。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其他同龄的年轻人还在办公室朝九晚五,存假期,存机票,而你们途中的一切都可以学习,赛事制作,当地人对于搏击格斗的态度,文化,哪怕一两句当地语言,都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对自己有益处,很多时候,去到国外落地,或者外国选手来中国比赛,一两句他家乡的语言就能迅速拉近距离,很多事情也好处理得多,像来自苏里南的拳王“野兽”曼霍夫,他们国家是唯一个把中国客家话当作法定语言的海外国家,这种实际接触的机会如果你之前有所准备和了解,你就能在和他的工作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体会,对你日后的工作也有帮助。笔者也看到很多赛事的工作人员,从一开始进入赛事组从一句英文都不会到慢慢能说简单的句子,到最后能独立交流处理事物,这都是一步一步锻炼出来的,改变的不光是你的语言能力,更是你面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人的协同做事的能力,思维。改变的是你的思维,去到任何国家都多学习,总没错。

        再一个,如今能伴随着一起成长的项目和体育赛事并不多,搏击还是算一个的,抓住这个窗口期,尽量学习,能获得多少就获得多少,最终还是能受益的,一个从无到有,从20万就能办一场大比赛到如今资本的介入,从简单的擂台搭建,到如今全套的灯光舞美,电视包装,直播,海外直播等,这些都是可获取的知识经验,如果能调整心态去看搏击项目,那么诸位心中或许会开阔许多,精品小众,大媒体,快速且高度国际化,有了这个基本判断,相信能帮助大家在今后的推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项目正常化,只有正常化了,大家才能从中真正获益。

文/雷武龙Tian????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