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CT,IQ,刷题,与大学录取 之关系。

来源: 2019-02-27 19:41:3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最初版SAT考试设计的特点,就是总有几道题是没学过的知识,但是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出来正确结果的。SAT就是用这种推理能力,其实就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来预测大学1-2年级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所以叫aptitude test。Aptitude test 不是智商测试,但是分数分布复合智商分布的曲线,有相关性(correlation)。越是接近裸考的状态,与智商的相关性越明显。最初的大学高智商儿童项目的筛选,比如JHU-CTY 都是用SAT而不是ACT就是上述原因。

从理论上讲,智商不够的孩子,或者推理学习能力不够的孩子,永远会在这几个推理题上丢分,这个就是所谓的test ceiling。刷题会提高分数,但无法提高到1个SD以上,除非符合一万小时练习定律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孩子两次SAT考试之间,分数提高2个SD以上,几乎百分百会被college board复查分数, 且有极大可能性会被取消分数。

ACT最初的设计则是只考大纲考点,只要学到,复习到,刷题足够,考试不粗心,理论上都可以拿满分,所以叫performance test. 但缺点是不能拉开分数差距。ACT36分,可能是SAT1510-1600,自然SAT更能显示出钟型曲线头部的更细微差别,比如最高0.2%-0.6% 分位之间的1510-1600差别。

学习扎实的孩子,大部分女孩子,更适合考ACT拿高分。但智商越高的孩子,考SAT,test ceiling 越,越容易考高分,越容易在0.2%-0.6% 分位上拉开分数。SAT 1510 和1600的差距,其实是蛮大的。因为确实是有些T5的名校,几乎不会考虑1550以下的亚裔,尤其是亚裔男性的。

不过,经过2005,2016两次SAT题型的改革,SAT 的IQ correlation 越来越不明显。

同时,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过度复习的刷题问题,也造成了SAT预测大学学习能力的功能降低。过度刷题和刻意包装是大学申请中最大的潜规则,不公平竞争,或者说作弊。也是大学招生官最反感的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私立名校越来越倾向于用一些和过度复习在时间和动机上不太兼容的行为指征 (behavioral indicators),比如体育,义工,课外活动,来甄别哪些人是天然的高学习能力,哪些人是刷题的高分。因为这些EC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注意力,而降低了这些学生过度刷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