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七夕究竟是不是情人节?

来源: 晴悦 2017-08-27 19:17: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895 bytes)

     

    中国人对奇数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一年中从一月初一的春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一直到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每一个都是对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要的节日。(加上现如今11.11的光棍节,我大天朝算是凑齐所有奇数节日了)。尽管如今,七夕节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但其实在古代,七夕节的可不是一开始就被当做情人节的。

  七夕最早的风俗:晒晒晒!

  最早关于七月七日的节日的可信记载来自东汉时期。这个节日最初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没有关系。《玉烛宝典·七月孟秋第七》引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著《四民月令》记载:“四日,命治麹室,具簿持槌,取净艾;六日,馔,治五谷磨具;七日遂作麹及磨。是日也,可合蓝丸及蜀柒丸,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这里记载,七月四日和六日要对七日的活动做以准备,而到了七月七日,则需要制作“蓝丸”、“蜀柒丸”和炒麦,采集苍耳,还要曝晒图书和衣物。

古人怎么过七夕?七夕在古代是情人节吗? 

《四民月令》中关于的七夕节的记载。

  《世说新语》中记载到“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犊鼻裈(kūn)”就是一种穷人穿的短裤,以其像牛的鼻子而得名。这两段引文,第一段讲的是阮咸和阮籍没钱也任性,第二段中郝隆的行为艺术,“仰卧”而美其名曰“晒书”。在那个时代,到了七夕节这天,这种曝晒防潮的风俗十分盛大且郑重,一项常见的劳动,也具有了节日的仪式感。

  穿针乞巧

  七夕其实是女儿节,或者说是乞巧节。过去的女儿家,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而织女是巧星,传统女性的偶像。所以每到七夕,姑娘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玩艺,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祈祷之后,姑娘们还会互相赠送小工艺品,送上美好祝福。

  对这一节俗的最早的记录来自晋代。晋人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又有“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汉代是不是已经有了这样的风俗,我们还不能下定论,但可以看出乞巧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了。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指肖蛸科的蜘蛛。这里谈到的卜巧风俗,就是如果肖蛸在供神的瓜果上结了网,那就是乞到了巧的预兆,而且网越密,乞到的巧越多。

古人怎么过七夕?七夕在古代是情人节吗? 

   看到这蜘蛛,小主我宁愿笨点儿

  除了乞巧,还可以乞些别的

  《玉烛宝典·七月孟秋第七》引周处《风土记》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七月俗重是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机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荧重为稻,析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荡而辉辉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或云颇有受其祚者。”

  这里罗列了乞富、寿、子三种情况,然而文献中最多见的都是祈子。有人说蜘蛛名为“喜子”“喜蛛儿”,这与喜事关系密切,或许也有几分乞子的意思在里面。

  七夕还是个购物狂欢节?

  宋代的七夕,是一个非常盛大、隆重的节日。节日的热闹气氛,从农历七月初一就开始了,据《醉翁谈录》的记录:“七夕,(京师)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宋朝人过七夕,在七月七日晚饭时分,全城的儿童、女子,都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新衣服。富贵人家,在开阔的庭院中,摆放香案,案上罗列酒菜点心。女孩子排列成行,抬头看着月亮、北斗星,行跪拜之礼,向牛郎织女乞巧。

  七夕到底能不能算是中国的情人节?

  当前很多商家将七夕打造为中国的情人节,此举却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反对。七夕最初的基本节俗是与爱情无关的曝晒,后世最重要的节俗乞巧和祈子与爱情也缺少直接的联系,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的牛郎织女传说,又确实多多少少与爱情有关。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都会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的就是唐明皇和杨玉环在七月初七晚上对月盟誓的情景。像“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样的动人诗句,无疑也包括了对爱情的期待,和对爱人离别的伤感。

古人怎么过七夕?七夕在古代是情人节吗?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和夫人过七夕节的浪漫情景,他这样写道:“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七夕的夜里月色很好,他们摆上香烛瓜果,共拜织女星。波光粼粼的河面像白丝绸一样,他们摇着轻罗小扇,并坐在临水的窗前,祈愿夫妻恩爱长久。这般夫妻情笃,令人感叹,更为七夕的浪漫添了浓重的一笔。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七夕原来本不是情人节的,也许是七月初七乞巧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风俗,让在闺阁中的女子和男子有了见面的机会,再加上女孩子乞求心灵手巧(为婚嫁)、夫妻乞求多子多福,牛郎织女美好爱情故事以及后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等等因素,让七夕成为了当今国人的情人节。

古人怎么过七夕?七夕在古代是情人节吗? 

  最后希望所有在最初因为寄予人们美好愿望才兴起,从遥远的古代流传至今的节日,都能不失初心地将同样的美好回馈给今人。希望在过节的时候,除了各大商家争相推出的秒杀、热卖和爆款,除了送礼物的抓耳挠腮和攀比外,我们还能和身边人以最纯粹的方式一起享受节日带来的幸福和美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