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燕园岁月 (3): 三十一楼里的记忆

来源: 日晨 2016-11-23 12:31: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37 bytes)

三十一楼是北大一个主要的本科女生楼,位于北大学生住宿区的较中心地带,它面对28楼,旁边两侧是29楼和30楼,四幢楼正好围成一个规矩的方块,中间是著名的“民主与科学”的雕像。雕像的主题尽管很严肃,浪漫的北大学子却常常把它戏称为一对亲密的恋人。为什么呢?原因是它的设计是D(民主)和S(科学)两个大写字母缠缠绵绵地绕在一起。当然,也因为这里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流连着很多浪漫的北大情人们。

大一的学期末最后一天我们就把行李都搬到了31楼。宿舍安排被稍微做了调整,我们四个外地的女孩儿被安排在四层角落的一个房间,因为房间小,只能住四个人, L和G被分到了另外的房间。三十一楼要比三十五楼更旧些但大不少,因此水房也更大更热闹,这里能够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也就不足为奇了。暑假回来后,早上上课前和晚上九十点钟后到熄灯前那里是最热闹的。叮叮铛铛的脸盆饭盆声里有各路“歌侯”的歌声,有”毫无忌惮”的大笑声;当然有更淑女的聊天和浅笑,那些都掺杂淹没在各种混杂的声音里。这里绝对是一众精灵浪漫的燕园女孩子们真实百态的聚集地。要让我回忆大学同学的样子,第一个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映像大多是她或她日复一日出现在水房里的模样!这里自由而又真切的气氛绝对连最腼腆最文静的女生都或多或少地会被感染!也是在这里你可以(如果有兴趣)侦探到不同宿舍里的同学是否有了“新情况”:如果她们晚自习后回来洗漱的时间突然变晚且持续,那十有八九是”谈上了“。还有这些同学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水房里,关心打扮着自己的花容月貌。回想起来,我这个有点”土气“的女孩儿还是在31楼的水房里明着暗着拜师访友学会了如何使用洗面奶,爱护保养自己的面部,皮肤等等非常重要的女生必有的常识。

三十一楼里一到吃饭时间也是热闹无比,尤其是晚饭时分。上课自习回来的同学往里走,急着取饭盆儿,懒在宿舍里的同学拿着饭盆儿往外奔,不宽敞的楼道里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论吃的方便程度,我认为三十一楼地理位置最佳。正背后是学二,那里点心特别好,我有时晚饭以点心当主食,眼看体重往上漂也抑制不住!学二的排骨也是蛮有名气的,忘了是星期几师傅会做排骨,一到那天,平时在或不在学二吃饭的都纷纷跑来。五点晚饭才开始,可是提前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热情大的同学就已经等在外面了, 不论春夏和秋冬。一般好像开门不到十分钟的样子,排骨就见盆底儿了!离得稍微远点儿的是学一和学五。学一男生好像特别多,大概是离他们宿舍区更近的原因。学一的大四喜丸子是我的最爱,肉不多,正合我的口味。学五离硕士研究生的几个楼最近,所以本科生在那里吃饭的并不太多。我最喜欢那里做的奶油蛋糕,当然只有哪位同学过生日时才能蹭点吃。记不住学五有其他什么特色菜了。对了,那儿的米粉和锅塌豆腐不错!学四和学三又更远些了,但是在三十一楼到图书馆和几个主要教学楼的必经之路上,所以也可以常常光临。学四里的凉菜窗口有卖鸡蛋炒辣肠(却是热菜)是我曾经着迷的一道菜,现在想起来还无比想念,从来没有在任何其他地方吃过。学三我并不常去,一则太大,二则总觉得不如其他食堂整洁些。当然那个年代食堂的环境都不可能和现在的比,不过对于我这个有点洁癖的人,相对干净还是重要参数。

我们宿舍的四个一般都是买了饭回到宿舍里吃,吃饭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快到考试的时候也会边吃边看书。H很会居家过日子,早早就买了电炉,有时自己会小锅做点想吃但食堂里买不到的东西。看到电炉的方便,我和Y也纷纷给自己办置了一个。S几乎把这种煮饭的事儿当作是不可思议的麻烦,自然没有加入我们的行列。那时我只会煮点方便面,远不如H和S会做。在那个大多数同学吃不起餐馆的年代,电炉是我们的宝贝。虽然按学校规定,使用电炉是“违法”的,可是在各个宿舍楼里还是相当普遍的。记得我们曾经自己做了一桌菜,把两张书桌摆在一起开了一个蛮盛大的新年聚餐,引来邻居宿舍前来观看加蹭吃!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通讯,哪有现在互联网时代这么方便,几乎全靠信件往来。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说,那时在一个城市里,从市里到农村的通讯距离比现在的美国到中国还远。我觉得说得特别贴切。所以那个时候,与家里,老同学,或远方恋人间的通讯来往基本全靠写信,收信自然成了我们每天生活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三十一楼的看门大妈们每天在十一点左右收到一堆邮局送来的信,然后开始按宿舍号分发, 再放到收发室外面的桌子上,同宿舍的谁路过时就会取走带回宿舍。因为送信时间比较固定, 很多急着等信的同学经常楼上楼下跑着等信,更有一些跟大妈混得熟的,干脆没课的话就守在收发室里,边聊天边等。后者多数是钱囊空了等家里寄钱或男朋友的信J。大家到了大二以后,彼此之间很熟了,就会常常抓住等信人急切的心理偶而开个小玩笑。那会儿,我们寝室的H有个高中同学和她常常鸿雁传书,差不多每天都有她的情书。她有课的时候,我和Y及S就会热心积极为她候信,一方面怕人多乱翻搞丢了,另一方面也想偶而择机“难为”她一下,搞个乐子。

记忆尤深的还有一段特殊的日子。在那段时间里,大概大一末到大二的样子,北大忽然出了股练功风和减肥风。功有好几个名目的,我已经叫不上名字了。我们宿舍的H就迷上一阵子。每天晚上熄灯后坐在床上打坐,据说可以减少对睡眠和食物的需要,健身且保养。减肥风稍晚一点,好像不是真的叫减肥,但是那么个意思。当时实际上没什么胖人,十七八九的孩子,消耗大又不是现在这种物资极其丰富的年代。可是当时我们不少女孩子已经非常关注自己的体形,清瘦细腿非常流行。我们四个人倒是在这方面挺前沿,从三角地拿了些信息,一本正经地参加了讲座并付诸行动。我参加过一次,试了下太痛苦以后就不敢试了。记得是要求每天只能喝菠菜清汤,基本没有碳水化合物,可以吃豆腐。试了一天多点就实在受不了了。不过那次的经历也没白白浪费,好像就是从那时起,我对饮食健康有了初步认识,而且它慢慢在我心里变得根深蒂固。

三十一楼是我们三年的家,不管回忆什么有关燕园的日子和经历,这个家都会出现在或远或近的背景里。难忘的家啊!

当然,我们作为北大人,学业还是第一位的,再继续回忆下去,就是我们的学习经历,还有不能不好好写一写的就是教导我们的老先生和老师们了。(待续) 

Happy Thanksgiving! Wish all friends in Wenxue City a restful break!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