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番茄炒蛋,你可要感谢哥伦布

来源: 冯墟 2024-02-10 09:58: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501 bytes)

全球化·倭寇·台湾(1/4)

今人觉得不可或缺的物资,古人却没有。李白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皎洁的月光下,四处都是各家各户洗衣服时捶打的声音。这是误解,这里“捣衣”可不是洗衣服,而是一项今天罕有的操作。

汉字里面,宋以前有绵无棉。绵是丝、动物制品,棉是植物。中国本来无棉。棉进入中国之初,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所谓“棉花”。宋元之际才进入内地。明太祖朱元璋强力推广棉花种植,普通人才穿得上棉做的衣服。

在那之前,条件好的人家穿丝,普通人家穿麻。麻衣、尤其粗麻,穿着不舒服。所以服丧时期,披麻戴孝,表示内心难过。麻衣僵硬,需要不时捶打,才贴身。夜间的万户捣衣声,可一点也不浪漫。

唐朝胡椒还不普及,一般人吃不上胡辣汤,当时中国也没有辣椒。能听到万户捣衣声,说明建筑隔音不好。茅屋为秋风所破,且不说冬风。盛唐气象,普通人的衣食住,不过如此。

 

1405-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发生在海禁严厉的明代,实在是历史的悖论。他的船队具体到过哪些地方,有人说到过澳大利亚、难以确认,应该到过肯尼亚、可能在当地留下了后代,进了红海、到过麦加。甚至于他远航的目的,我们也不确知。六下西洋之后,仁宗朱高炽即位,以耗资过巨,下令停止远航。1421年流年不利,不但六下西洋中途遭遇飓风被迫返航,而且新修好不久的紫禁城失火。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日志和其他文档原存兵部,全部佚失,原因未详,以致今天我们对当时远航真正了解有限,不排除少数人想象无边。这是历史的悲哀。

郑和七下西洋,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是人类亘古未有的壮举。他的船队七下西洋,船只数量少则40、多达62,载人两万七八千人,航程跨印太,基本每次历时两年左右(第六次只有一年半)。不管他们到过澳洲、美洲没有——我还说他们到过火星呢,也不论他们远航的收获,飘洋过海这么久、走这么远,多数人能活着回来,就是伟大的胜利。

不要说十五世纪,就是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海军,还一直被远航中发生的坏血病困扰,约15%的水手死亡,更多的终生残疾。当时不知道维生素C,维生素C一直到1912-1933年间才发现。到十九世纪初,船上坏血病基本解决——无非是吃新鲜酸橙,但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疟疾、伤寒和斑疹伤寒经常发生。坏血病也没有绝迹,1876年英国海军到北冰洋探险,120名水手有一半患坏血病,其中4人死亡(Magner & Kim 2018,p.245)。

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7月4日英军远洋舰队到达舟山,军事上所向披靡,但兵员难以保障。当地居民不肯给他们提供淡水、粮食和蔬菜。他们支撑了半年,水手约3000人,住院高达5239人次。死亡448人、占15%,为战斗减员的5倍。最后被迫撤兵(Ouchterlony 1844, p.54)。中国历史里只说是“水土不服”,实际上是营养和医疗卫生问题。

郑和船队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首先,他的船很大。史料记载其中大船长150米、宽60米。当时木船造这么大,今人难以置信。他们在上面种果蔬,在里面养禽畜,沿途捕鱼,可以提供部分新鲜果蔬鱼肉,但主要依靠沿途采购,并且配有专门的水船、以便沿途补充淡水。船队配有180位医务人员。

航海日志无存,无以确知途中减员事故。但肯尼亚拉穆群岛帕泰岛有岛民有华人血统。当地传说郑和船队有一艘船遭海难,400名船员留在了当地。但迄今考古尚未发现沉船遗迹。另外《明英宗实录》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副手洪保负责的那艘船在索马里失事,300名船员有100人被救起。其中3人在1448年设法回到了南京。

但是无论如何,郑和下西洋,比鸦片战争早400多年。英国皇家海军3000人在舟山只能支撑半年,郑和船队两三万人在海上漂、能支撑两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巴哈马群岛水晶海滩,2007年摄。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在巴哈马登陆,是为哥伦布日。

 

1492年——郑和之后大半个世纪,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他的创举,不光是在航海探险方面,而且是风险投资最早范例。他一开始还谦虚,坚称自己到达的是亚洲,所以后来美洲没有以他命名,而是以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1451-1512)命名,后者确认这是一片新大陆。哥伦布抵达美洲的那一天,10月12日,后来成为哥伦布日。连这个,今天也有人反对。

哥伦布先后四次到美洲。第一次航程不过半年。他的船队小,三几只船,载人最多的一次也不过1500。规模和航程远不及郑和。

但是,他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大航海和全球化,进而改变了世界格局。美洲是金银的宝藏,而且当地人并不格外珍惜。这里更是农业的天堂,是土豆、番茄、辣椒、可可等重要农作物的故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才能生产巧克力,毛人才能吃上土豆烧牛肉,四川人才能做麻辣烫,中国人民才能吃上番茄炒鸡蛋。

References

Magner, Lois N., and Oliver J. Kim. 2018. A History of Medicine. 3.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

Ouchterlony, John. 1844. The Chinese War. London: Saunders & Otley.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祝大家龙年吉祥! -冯墟- 给 冯墟 发送悄悄话 冯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24 postreply 09:59:41

麻的衣服要捣软了才穿,那时候没有电视,大家有的事可以做。 -燕然山- 给 燕然山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04:19:54

万户捣衣声,相当于上海封城时,大家拼命点击手机阿普抢菜。 -冯墟- 给 冯墟 发送悄悄话 冯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06:40:38

艾玛:))) -燕然山- 给 燕然山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3/2024 postreply 10:27:45

玉米起源于墨西哥,不知道何时传入中国。还有地瓜,起源于南美洲,对国人填饱肚子也起了很大作用。 -FollowNature- 给 FollowNature 发送悄悄话 FollowNatur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08:08:00

美洲真是农业的天堂。您说的地瓜,是番薯吧? -冯墟- 给 冯墟 发送悄悄话 冯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09:05:11

有没有这种可能:欧亚非大陆因为早期人类把玉米土豆地瓜吃绝种了:)))美洲因为人口少,好吃的生存了下来 -温村- 给 温村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2/2024 postreply 11:32:16

土豆很好,我们每星期都吃土豆。 -燕然山- 给 燕然山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1:08:26

土豆传到欧洲之后,英国、爱尔兰人猛吃,当时食品实在单调。 -冯墟- 给 冯墟 发送悄悄话 冯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2:23:44

喜欢玉米,也爱吃地瓜。怪不得有些时候看到墨西哥人的眼神里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是在西人眼里看不到的。原来饮食同源过。 -loveisgod- 给 loveisgod 发送悄悄话 loveisgo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9:55:03

鸡的祖籍在哪里?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吃鸡蛋的 :-) -三步两桥- 给 三步两桥 发送悄悄话 三步两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2:41:10

东南亚 -冯墟- 给 冯墟 发送悄悄话 冯墟 的博客首页 (383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2:47:14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好像是首情诗,妇人思念远征的丈夫。能不能把全诗连起来,讲解一下呢。最好不要联系现实。 -loveisgod- 给 loveisgod 发送悄悄话 loveisgo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6:12:14

可以试着探讨一番 -冯墟- 给 冯墟 发送悄悄话 冯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1/2024 postreply 16:34: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