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巫文化与北方的萨满教

来源: 2023-06-25 19:35: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商朝的巫文化与北方的萨满教

 
关于商族的起源,一直是历史学界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在此不一一细说各派的理论,基本四面八方都被论述过了。
商的始祖契被封于商丘的说法就不可信,三皇五帝的传说里掺杂了太多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儒家,他们不理解上古时期的社会环境,却喜欢以他们崇拜的西周的模式来编织故事,所以在儒家的典籍里出现了上古时期的分封、继承、赐姓之类的行为,这些都是荒诞不实的,却被当作史料记载下来。
商族的史料原本就单薄,并且单薄的史料还是不可靠的,依此来探究问题,必然不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我们在此只选取被篡改的可能性最小的《诗经》、《楚辞》和《山海经》来简单分析一下。
商的始祖叫契,《史记·殷本纪》说他是简狄吞玄鸟卵而生。
《楚辞·天问》有:“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
《诗经·商颂·长发》又有:“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诗经·商颂·玄鸟》又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楚辞·天问》中的“喾”即是帝喾,是商人祭祀的天帝,玄鸟通常被认为是燕子,通过以上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捋清故事的脉络,就是玄鸟奉天帝之命,降卵于有娀氏的女子简狄,而简狄食用该卵之后有孕,生了商族的始祖契。
用神话来解释就是,契是天帝之子,是遵照天帝的旨意而降生于世;用社会学来解释就是契是有娀氏的男子,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而契的出现实现了该部族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
现在的问题是,有娀氏来自哪里?“戎”字从甲戈,表意是擅长战斗,“娀”和“戎”通,所以“有娀”有时候也被写为“有戎”,那么“娀”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以女子为主的擅长战斗的部族,娀到戎,可以理解为该部族过渡到以男子为主后,部族名字中的“女”字也就不重要了。
有戎与西戎并无关系,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类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这是华夏中心论的副产物,更像是一种理论模型,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反倒容易混淆不同部族的起源和发展,例如西戎的范围就很宽,有周以来,西北地区更叠过几十个部族和政权,史籍上有记载的带戎的部族就有好几个,如犬戎、狄戎、豲(huan)戎等,而且其部族来源非常复杂,血统不一。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中原部族通常不会用夷、蛮、戎、狄这类字来命名自己以及自己的祖先。
关于有娀氏的传说,历史上始终是一个空白,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都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更像是一个突然出现的部族,但从其部族始祖简狄的名字大致可推测,该部族可能活跃于北方的丛林地带,因为在上古时期,携带猎犬狩猎的人才会被称之为狄。
商族有自己独有的谱系,祖先可以追溯到契,神是喾,所以有“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契、冥和汤是一个脉络下来的,都是这个部族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契已经说过了,是有娀氏的简狄吞玄鸟卵而生,汤就是伐夏桀的那个商汤,商王朝的建立者,那么冥又是谁呢?
先秦文献里对冥的记载很少,只是说他是一个治水而死的部族首领,“冥”字的本意是一个人在阴暗的地方得不到日月的照射,我们无从得知冥这个人遭遇了什么,但他对商族很重要,所以在商族的祭祀活动中,他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相对来说,关于他的儿子的记载要丰富一些,也许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这个人叫王亥。
王是祭祀的时候追加的,而他的名字应该叫亥,能被追认为王而祭祀,也说明他很重要,《山海经》里有一段关于他的记载。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
其实山海经记载的是半个故事,有开头有结尾,却没有中间详情,这也是《山海经》的一贯作风,所以《山海经》中的很多记载在没有其它史料相对照的情况下很难读懂。前面的一句应该是对画面的解读,因为《山海经》是按《山海图》而作,是以图示意,“两手操鸟,方食其头”就是画面内容,从后文的故事可推断,图中之人未必是王亥,寓意被食头的应该是王亥而不是鸟。两手操鸟是说明王亥的身份,其所在部族应该是以鸟为图腾的,并以其图腾来寓意其人。
大致意思是王亥与有易氏、河伯有交情,彼此贸易,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有易氏杀死了王亥,并扣留了王亥的牛,后来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攻灭了有易氏,有易氏的一部分人在河伯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在另外一个地方建国,被称之为“摇民”。
从《大荒东经》到鸟图腾,以及部族的起源传说,基本可以推断出商的始祖出自东夷部族,但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东夷所涵盖的范围太大了,南至长江下游,北至辽东,皆被称之为东夷,甚至其文明源起都是不同的,而以鸟为图腾的部族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至辽东地区。
而黄河下游地区的东夷源于少皞氏,己姓,是以凤鸟为图腾,而商族是子姓,以玄鸟为图腾,两者虽然有相似处,却也有明显的区别,而玄鸟的传说普遍出现在辽东地区。
东夷的后裔国,如莱国、郯国等并无商族的巫文化,事实上,商族的巫文化是不同于巴蜀的巫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存在,甲骨卜辞记录了商族仪式、诗、乐、舞四位一体的艺术存在,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商族的祭祀宽泛,不只是神和祖先,风雨雷电,江河湖海,奇珍异兽,可谓包罗万象,并且重牺牲,而且以人祭为主,其恐怖程度可谓是中国历史之最,其实这可以看作是远古的巫觋宗教。这种巫觋宗教更趋近于北方的萨满教,而萨满教源于原始的渔猎时代,流行于渔猎民族,而东北地区就是萨满教文化的源头之一。
 
×
商朝灭亡之后,商遗民箕子带领其部分族人北迁,这与后世入主中原的东北政权极其相似,此类政权通常会把东北作为他们的退路而保留,如建立燕国的鲜卑慕容氏,会保留龙城(今辽宁朝阳),金国会保留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辽国的五京有三个在东北区域,满清始终保留盛京沈阳,清亡后定都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不排除商族也有这个情况。商人如果在东北地区没有很强的根基,箕子也不会带领族人北迁,更不可能在强敌环伺的地方立足。
事实上,箕子部族北迁之后,先是在今天的辽宁东南部建国的,挨着他们的亲族孤竹国,并且持续了几百年,直到战国后期,燕国向北扩张,箕子部族才被迫进入今天的朝鲜半岛。
所以单从信仰方面来看,商族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任何部族,而与东北区域的远古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无法据此就认定商族一定源于东北地区,但其文化上受其区域影响的是很大的,甚至有一些红山文化的影子,但红山文化的重心在辽西至蒙古一带,而商族更可能是环渤海的辽东一带,所以说,如果非得把商族归为东夷,那么商族源自东北夷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东夷。这也符合中原地区遭外族入侵的规律,一条线路是西北,如周,秦,匈奴,突厥;另一条线路就是东北,如鲜卑,契丹,金,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