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与父母的养育之恩

来源: 2019-03-27 20:05:3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如果没有看到最后几集的苏大强,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对他各种负评价,也是言之有出处。其实那个样子的苏大强,可能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曾经看到过一点或者两点,人非圣贤,日常生活里,特别是老年人,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很难改变几十年的思维和习惯,而作为子女,特别是远离故乡故国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无形的差距不言而喻。所以,苏大强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一直生活在老宅子里的固化模式,他对明玉和明哲的作,他们之间巨大的差距,看得屏幕前的我们,难以言表。

    人的一生两头空,中间热闹。这是外婆在人世间可以说话的时候留给我最后几句话里其中的一句。外婆在她那个年代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她很小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一个人来到长江边的城市,工作、成家、生活,于是有了我和外婆一生的缘分。外婆一生的思维朴素善良,年轻的时候一心工作,辛苦生活,对于教育子女,我想她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她有一个明确的做法,就是对待子女公平,绝对不允许孩子之间的自己私心的想法,于是,在我年幼的记忆里,外婆少有的几次说到母亲和姨妈之间的教育场景,就是要团结,不能互相搞分裂。这和苏大强最后给三个子女的教育重叠式的一致。外婆虽然离开很早,但是住院生病的那一段留给我的记忆刻骨铭心,母亲和姨妈没有任何一句怨言,出钱出力,姊妹之间没有一句负面的话,这是我看到的很少的家庭之间的和睦。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看赡养父母的问题。在外婆那个年代,父母对于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好像没有现在这个年代人的各种想法,也许两代人都是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相对简单。而现代的人,经历了生活的苦与甜,变得没有那么简单了,想法多了。有道是父母千日不好,总有一日好。我们大多数的人对自己的孩子,对青春期的叛逆,都有足够的耐心去付出,为什么对于自己的父母,拿不出对孩子的那份心呢?说到底,也许是那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孩子带给自己的是今后的盼头,父母走向暮年,是结束。很悲哀的看到,自己身边对父母宽容的越来越少,一个好朋友80岁的老父亲动了心脏手术,恢复不错,很为她高兴,而大多数旁边的人对于这样的案例是沉默,也有人说换成有些人就放弃了。

    我们的父母都是从买米买肉需要票证的年代过来的,他们的年代是一心为公,努力工作的时代。我想如我父母一代人,很少有年轻时为自己养老有计划的,于是,苏大强一批人出现了,他们年老了,同样害怕自己孤独终老,因为他们轰轰烈烈的时代没有养老的问题,他们的作,其实是内心孤独的害怕,是他们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老了去养老院,因为我们经历他乡的生活给予了我们从思想到物质的准备。父母之恩,需要我们足够的耐心,精力,也许还有物质的付出,就像他们当年抚养我们一样,无条件的往前走。

    也许,尽己所能的陪伴,这是唯一的没有回头的和父母一生的缘分。苏大强最后的表现让人很感动,其实,那些场景,多少是不是也在自己父母身上看到过。父母之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血脉相承,父母在,有家的方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