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我也注意到小哥会夸人了。 昨天,在和同伴玩wii 的时候,会赞扬别人 — 你这一下打得真好!由衷地赞美别人的成功是心胸开阔的一种表现,有多少成年人能做到? 相信这一点离不开他学校的教育。

仔细想来,英国文化好像更强调赞美和肯定。小孩子有了进步,就大大地夸奖。不管是谁,见面就是好话,‘今天,你的头发很漂亮’ , ‘这件衣服很衬你的脸色’。英国似乎推崇 这样的处事哲学–‘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nice to say, don’t say anything.’(如果没有什么好话可说,就什么也别说’。老师对小孩的报价也多是 ‘三明治式’的 — 一层赞美,加一点儿对缺点的改正建议,再加上赞美。一个篮球教练会给出有个性的评价: 这个小朋友很专心,他的能力会稳定地逐步提高。而那个小朋友IQ很高,心很急,但爆发力很强。各有特点,特点不是缺点。

而中国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就更强调批评,指出不足。 考了98分,不够好,问什么这么粗心。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父母更认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赞美容易让人骄傲,飘飘然,然后就是落后?落后怎么可以呢, 竞争这么激烈,落血,落泪,也不能落后!其实中国的文化一向更注重结果,更实际, 更看重成败。’十年寒窗,金榜提名’ — 寒窗不要紧,只要十年后有金榜。’一将功成万骨枯’ — 万骨枯不打紧,只要有一将成名。名将名垂青史,无名冢里只有白骨。 ‘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 不管你是博士硕士,只要没有房子,美女就一定不会嫁给你。

我猜人的天性是喜欢赞美的。我亦是, 可是从小被赞美表扬的机会缺缺。也许是敏感的性格,我所记得的多是负面的评价。如,你的眼睛这么小,嘴巴这么大。字写得这样难看。怎么一点‘三色’都不会看?长大后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做得不够好;就算父母不说,心中也是充满自责。一旦有什么错失,总是想 — 如果我再聪明点儿,再周全一点儿,再勤劳一点儿,是不是结果会更好一点呢?

当然,周围也有会赞美的人。年少时,我有一次帮忙外婆摆水果招待客人。大舅妈看见了,就说,‘哎呀,摆得真漂亮。真会花心思!’我一听,不好意思了,可是也就更尽心尽力地把水果摆得更好,也更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我那时心想,‘大舅妈真厉害,让人高高兴兴地干更多的活’。

我家小朋友也是这样。有时老公对儿子有点‘tough’,儿子就是情绪激动,甚至失控。我就对老公讲,能不能多鼓励他?小朋友不可能在各个方面的成长都和我们的期待一致。而小女儿呢,她更是在赞美中成长起来的。她对别人的负面评价采取反击的方法。如果我们说她是小笨蛋,她立刻反击说你是大笨蛋,老笨蛋。

赞美让人心情愉悦,提高自我认同,提高自信心。这些都是进步(或是成功)所必需的。在英国‘柔情脉脉’的赞美式的环境中生活久了,我好象就越来越不思进取了,对物质的东西兴趣少了很多,我是不是已经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