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总节目 711 总播放 93738 总点赞 0 总评论 4
  • 总结两波转型的经验教训,就是不能使国家的危机到了天下大乱才追求转型,像一次大战前后的转型之所以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乱中转型之难所致。而要在大乱之前转型,人们就要在日常状态下从各个方向增加推动转型的压力。
  • 二十世纪50年代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统一”,“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都是构成50年代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那个时代的基本面相,但是新国家究竟是通过什么具体的方式和路径实现它对全社会的“统合”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一些宏大的词语下被高度简略化了,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50年代新国家是怎样进行社会“统合”,如何实现高度一体化的?
  • 因美国警察执法过度造成黑人佛洛伊德死亡所引发的抗议,席卷美国,在新冠疫情仍没完全遏制,美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重大考验,且值大选年之际,此事件深刻地影响到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引发高度关注,也间接影响到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中文世界就此也多有讨论,我们为此刊发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发表于2020的讲座。
  • 这是一本揭示海盗行为背后隐藏的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的书。 本书将读者带入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早期的海盗世界。作者彼得•里森告诉我们原来海盗虚张声势的张牙舞爪与恶魔式的狡诈都只是表象,他为我们揭秘了隐藏在海盗那臭名昭著的、有趣的有时又赤裸裸的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内涵 。我们所知道的海盗行为和海盗们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博爱原来都是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对于普遍经济状况的理性反应。
  • “反右运动”及“大跃进”等无疑与后来的“文革”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是1949年以后中国发展历史中绕不开的课题。想回避是不可能的。华东师大教授韩钢在香港科技大学所作的讲座:反右运动的来龙去脉
  • 《墓碑——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中国大饥荒纪实》,历史著作,新华社退休高级记者杨继绳著,内容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年大饥荒,2008年12月由香港天地图书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持续热销。自由亚洲电台称为“最畅销的中国禁书”。 2012年英、法、德、日文译本发行。杨继绳因《墓碑》而获得多项荣誉和称赞。
  • 宪政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世界范围一如在中国都是如此。而作为现代宪政的发端与最重要的范式的英国,是如何“无宪法却成功地落实了宪政“,这个问题长久地吸引着世界各国宪法与政治学者们的关注。认真地了解其历史,体认这其中所内涵的超越具体历史的智慧与意义,相信对探索宪政道路、处于历史大变革时代需要做出明智的行动选择的中国人来讲,尤其有着现实的意义。也许,多了解些历史,以历史视角审视某些现象与制度的产生与演变,有助于矫正那种过度用观念或理论来倒推逆向解释论证历史的倾向,张千帆教授这篇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些有用的启示。
[上一页] [1] [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