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8)元宵与汤圆

来源: 大洋彼岸洋插队 2017-12-24 13:00: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337 bytes)

 

8. 元宵与汤圆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要吃元宵、品汤圆,隆重庆祝。但元宵和汤圆究竟有那些区别呢?
        很多人认为,元宵和汤圆就是一回事,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应当承认,元宵和汤圆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既然是两个名称,在工艺、外型、口感等方面一定有差别,只不过我们平常没有细究罢了。
        首先,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是“包”出来的。
        做元宵时,一般先将馅料切成比乒乓球小的正方体,然后蘸上水,在盛有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要一边继续用水喷淋,使其自然沾结糯米面滚成圆球。
        汤圆的做法有点像包饺子。先把糯米面加水和成团,放置几个小时让其“醒”透。在“醒”面的同时,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备用。因为糯米面的粘性极强,所以只需揪一小团湿面,用手挤压成圆片的形状,而不需要像包饺子一样动用擀面杖之类的工具。用筷子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中心,用手边转边收口就成了汤圆。
         这是工艺方面的区别。
        其次,在外形方面。因为元宵是“滚”出来的,所以它表面的糯米粉很薄,外层是干的,表面掉渣,一捏就碎,下锅煮时糯米粉吸收水分才变成糊状。汤圆是“包”出来的,中间的馅含水量较大,所以质量上乘的汤圆外观光洁,油润发亮,不易破碎,便于保存。
        第三,口感也不一样。下锅煮过之后,元宵表面的糯米面容易脱落,一不小心就容易煮烂,所以汤比较浓,喝汤犹如食糯米粥。而汤圆则独善其身,锅内清汤寡水。
        对于元宵及汤圆的吃法,中华民族总结出了水煮、油炸、笼蒸、火烤、拔丝、酒醉等等不一而足。据说有一种叫“穿衣”的食用方法,是将芝麻炒酥研末,与炸好的元宵或汤圆一同放入熬好的稠糖稀锅中,滚沾均匀,出锅上盘,逐个摆好,互不粘连,冷食、热吃皆宜,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除了元宵汤圆的吃法多样外,各地庆祝元宵佳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地方元宵节的日子也不一样。如部分江西客家人习惯在正月十四过元宵节,而云南的陆良等地,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则把农历正月十六作为自己的元宵佳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朋友博客这样介绍: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风趣,足智多谋。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当询问自杀的原因时才知,这个宫女是做汤圆的厨师,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在长安街摆了一个卦摊。不少人都争着来跟前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整个长安城一时起了恐慌。人人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五的晚上,火神君会派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以让当今天子想办法。”说完,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百姓捧起红帖,赶紧送上皇宫。

    汉武帝接过一看,上面竟是:““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女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然后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的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一来,就可以瞒过玉帝。此外,再通知城外的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做元宵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