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来源: zuileigong 2023-02-10 15:23: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003 bytes)

杜甫 宋玉故居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欣赏

乍读这首诗的第一句时,让人不由得心头一紧,看架势以为老杜这是要放开了的倾倒一肚子的苦水。句子以悲字结尾,除了悲的字意,音韵上也带出来了压抑的气氛。老杜诉苦的技巧非同一般,他的诗读着读着会不知不觉让读者的心中比作者自己还要苦。所幸还好,老杜这次整首诗,尤其这一句,确实只是意在怀古,而且气氛意境充足,并没有转而变成为对自己身世的悲叹????????。

“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实只是在套用宋玉最著名的诗赋,《九辨》,的开篇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借着作者的原文兴起对作者的怀念,对作者事迹的感怀,属于文学手法,没有借机感慨不平自己。

“风流儒雅亦吾师”,这句当然是表示对宋玉的敬仰。可为什么要用个“亦”呢?有甲已经是我师,才会说乙“也”是我师,这里的甲在哪儿?这后边确实有故事。李商隐也有首七律“宋玉”,其中结尾是“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李商隐明白的讲述了庾信访问宋玉故宅的故事,说是从宋玉故宅里顺便捡到些文采就足够支持庾信三朝为官。“风流儒雅”的典故也是来自庾信。所以,杜甫是因为推崇庾信才随之敬仰宋玉,这里的“亦”说的是庾信宋玉,两位都是我师。宋玉故居是子美这一系列五首咏怀古迹的第二篇,第一篇是庾信。

宋玉也是春秋楚国的大诗人。虽然被后人安在屈原之后。但他确实有与屈原不一样的悲,而且他的《九辩》被奉为后世所有悲秋题材作品的开山祖师爷。其中的名句是“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所以,宋玉悲秋,实际慨叹的是人生。

老杜访问宋玉故居也是在深秋季节,而且,他自己名副其实的也是位“志不平”的“贫士”。咏怀宋玉,老杜感触自然非常之深,因此很自然的有接下来两句,“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远隔千秋的同道,生于异代的相知。

这首诗真正怀古的具体内容是接下来的第三联。什么叫“江山故国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宋玉达到家喻户晓的文学典故有两个。一个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另一个是巫山云雨。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宋玉是著名的美男子加才子,无论气质相貌,人品文采都是光彩照人,同时也因此招人嫉妒非议,才引出来阳春白雪的自辨。宋玉甚至不得不向楚王进一步解释,长得帅是父母所生,不是我的错儿,(俺没有去过韩国整容啊????????????)。

另一个就更不用说了。“巫山云雨”,尽管后来有伟大领袖曾经试图赋之以新式含义,可领袖自己也不免立刻联想到的就是“神女应无恙”。总之,“云雨”对于中国男人乃是无人不知尽人皆爱。但是,宋玉的高唐神女赋的原意说的却是梦境,说的是楚王与神女云雨是做梦娶媳妇。

这也是杜甫的诗意。当年楚王纪念云雨之处如今只剩下荒台,但是,宋玉做赋云雨本来的含义是想警醒楚王于梦中。沿着此意,李商隐后来进一步道明:“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这也是巫山云雨的故事后面,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普遍形成的,差不多可以称为共性的一个深层内容:表面上说个故事,深处却总是试图蕴藏着某种寓意,一定要引申制造出某种疑端。

话不直说乃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必须修炼的功夫,却也是古今所有文字狱之所以可以成气候的基本原理。自己不直说,自然就给别人解释留下了余地。所以,文字狱可以在中国繁荣,在外国市场就比较小。

当然,子美并非意在文字狱,他在诗里要说的是,宋玉故事告诉后世,人生好比是在做梦,追溯历史好比是在寻梦,正所谓: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意境力道双贯古今,所以,杜甫这首宋玉咏怀名副其实乃是怀古的上乘佳作。


可是,楚国已经在疑与梦中灭亡了,如今还要人作梦的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