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一首五律别调佳作谈近体诗景物有序搭配和气韵关系

来源: 2017-03-23 21:10:2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近日诗坛各位诗友围绕如何赏评诗仙李白诗作和诗中对仗议论纷纭,见仁见智,清泉读后,受益匪浅。特别是中间小谢诗友所说“”李贺诗意象能跳不能流。白居易诗能流不能跳。只有李白诗歌流而能跳”颇有见地。我的理解是,跳,谓之意境出奇;流谓之气韵顺畅。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达到李白诗歌流而能跳的境界呢?仙非常人,李白有此成就和美誉,实乃天授,岂可人人得之。如此,莫非李白雄浑雄奇飘逸而气韵流畅的风格遥不可及?个人觉得还是有迹可寻,下面就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景物有序搭配和气韵关系作一肤浅探讨: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我们细心读完这首诗后,就会发现此诗歌虽然被衡唐退士孙洙收入《唐诗三百首》五律中,但一反常规五律作法,即颔联和颈联并没有严格的字词对仗。然而,奇怪的是,即使我们不知道李白在此诗中用了晋朝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以影射自己怀才不遇典故,我们读起来觉得非常自然流畅,也会被这悠然神远而凄美的意境所打动。那么,为何李白这首诗会产生如此令人叫绝的效果呢?我觉得这与李白落笔注重景物有序的变化而致气韵顺畅有关,试析如下:

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李白夜泊牛渚,自然四顾。首联“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即点题而言所顾。面对此空阔渺远的牛渚之夜,李白兴起登舟,仰望秋月。那么,诗人是否仅仅停留于赏月呢?非也,李白想起四百多年前在此镇守牛渚的谢尚,于是就回忆谢将军月夜泛舟牛渚江上遇见袁尚之轶事而有“空忆谢将军”句。此句妙在既以“谢将军”上承“牛渚”以怀古再点题,又以一“空”字下启后面两联。这一“空”字下的绝佳,既实言谢将军人去之空,又虚写自己怀才不遇心中之空而引出卓然伤神的颈联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然而,诗人心中之空毫无释然,他想到了明日孤帆离牛渚情景,虚笔写道“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一幅空幽凄美画面。全诗以平实易懂的文字,从今夜开叙,回首过去发兴,结以明朝伤怀。处处不离牛渚,中两联借以怀古,笔法回环阔卓,笔触疏朗、清新、含蓄,气韵自然流畅而意境空阔、飘逸而凄美。

于此,我们或可感受到一首诗中平实的语言,有序的景物的搭配对气韵的流畅是多么重要。即搭配有序,则气韵畅;气韵畅则意境出;意境出则感人。就我个人的读写经历而言,有时我们刻意追求出奇,不太注意景物有序的搭配,或堆砌漂亮的词藻;或用典太深;或用词生僻;最后看似靓丽新奇,实则臃肿不堪,逻辑混乱,弄得读者一头雾水,消化不了,产生所谓“隔”而致气韵不畅,自然只能入眼而不能动心。

行文至此,清泉还想起李白的《塞下曲》之一也有不对仗者: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李白这两首五律看,是不是过度强调对仗有损气韵的流畅?但杜甫六百多首五律不对仗者极少,也少见气韵不流畅之作。也许,流水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可以弥补对仗有时产生的气韵不畅的不足。孰是孰非,有待高人指教。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