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思是平是仄,我也糊涂了。呵呵。好在咱有古狗,搜了搜唐诗300首里七律五律里用到思的句子,有下面这些. 这里红色的是仄,绿色的是平。紫色的是不确定。
想与墨师讨论“思”的平仄,请见内连,不知墨师的想法?
到底思是平是仄,我也糊涂了。呵呵。好在咱有古狗,搜了搜唐诗300首里七律五律里用到思的句子,有下面这些. 这里红色的是仄,绿色的是平。紫色的是不确定。
所有跟帖:
•
A long-lasting question! 即因如此,许多次沁文急切欲用“思”而不敢用(怕莫名其妙挨砖),谢胶兄提出并盼讨
-沁文----古来客-
♂
(166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2:37:00
•
今天关于“思”之讨论结果似将可以铸盾,以后右手执笔、左手持盾,无复惧怕砖块矣^_^
-沁文----古来客-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2:50:03
•
我的写法是:循平水韵,作动词,是平;作名词,是仄。“相思”特例,这个思永远是平。
-墨瑞-
♀
(40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2:43:04
•
嗯。。墨师说的很明白。但有时思在句中可动可名,尤其当思无宾语时:如俺才写的句子:飘逸神思脱俗风。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2:57:56
•
感觉这里可以当动词也可以当名词解释,作平声无妨。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21:42
•
呃。。。这一句可以扔了。这个思,我认为是名词。
-墨瑞-
♀
(593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28:14
•
呵呵,不大同意。因为“飘逸”可以是副词。飘逸地神思(游)。
-阿留-
♂
(72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32:01
•
飘逸地思,我可以想象;飘逸地神思,就是一个动词前面加两个修饰词,特别是飘逸和神的原生词性还不一样,
-墨瑞-
♀
(238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56:43
•
“神思”可看成一个词组,如:“一夜地神思鬼想!”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04:55
•
一夜,本身也是名词。
-墨瑞-
♀
(1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09:17
•
Okay, 优闲地神思鬼想!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11:59
•
飘逸地、很神地“思”啊。: ) 两个副词并列总可以吧。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39:59
•
这个“思”的问题,曲师曾经研究过。他发现“相思”这个词里,名词的“思”也作平声。见
-阿留-
♂
(151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15:35
•
如“前思后想”,可动可名!“我前思后想”是动,“在前思后想中”是名。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22:47
•
这里有篇文章,讲“思”其实可平可仄,不局限于动词名词的区别。其中一些例子比较有理。
-阿留-
♂
(91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29:06
•
才读了此连,很有意思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39:41
•
刚加了几个注释贴在楼上了。由此可见,“思”真的是可平可仄,不必纠结了。: )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47:52
•
胶兄和留侯可是解决一大问题:以前沁文只心内胡"思"乱想、不敢用于习作.今solved once for all
-沁文----古来客-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20:36
•
静听诸位讨论和学习,只想最终可以得到一块盾牌(共识/结论),确保至少于坛内发帖使用“思”时不会有砖块飞来^_^
-沁文----古来客-
♂
(616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34:11
•
才copy了留兄的帖,供您一读!
-胶老爷-
♂
(2364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43:23
•
谢转贴。如此则可平可仄。恕沁文冒言:觉或一些古人有意、无意违了最原始规定==》出现如许矛盾之处(留侯帖内所列)
-沁文----古来客-
♂
(522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51:27
•
陈子昂: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思,一定是动词,作平声的。
-墨瑞-
♀
(124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17:06
•
不过。琴山词性也不太对。
-墨瑞-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18:59
•
同意!这个例句是不和适,但其他的例句还是说得很明白的。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20:54
•
墨老师差矣。见我楼上点评。此句是"平平仄平仄“特殊拗,所以”思“必须是仄声,否则“平平平平仄”,太出律了。
-阿留-
♂
(235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42:47
•
惭!!俺没看出!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52:49
•
李商隐的“一弦一柱思华年”更经典,思肯定是动词,而且必须读仄声,否则“三平尾”了。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5:03:33
•
这首锦瑟让我心碎得像饺子馅了。只好认了。
-墨瑞-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00:07
•
大可不必;拨云识先贤,应该高兴才是啊。: ) 知道了李商隐先生那里,动词“思”是可作仄声的。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14:20
•
我个人是反对这样拗救的。我认为二四六平仄必须锱铢必较。
-墨瑞-
♀
(102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7:37:15
•
但格律诗里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啊,古人觉得这样更有古意(比唐更古),就在格律诗里保留了。您自己的作品恪守规则没有问题,
-阿留-
♂
(326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08:24
•
我想说的是,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前,诗词理论的完善时期在后。
-墨瑞-
♀
(153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57:07
•
嗯,有一定道理,但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有大量先例,才使得这些拗救规则成为可能。而且所有的拗救,其原则都是平仄平衡。
-阿留-
♂
(4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9:07:32
•
可供您作盾牌!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44:41
•
观如许“特例”,可知此盾牌宽大且坚固无比,从此高枕无忧、安步当车矣 --- 似可随意使用“思”字于坛内^_^
-沁文----古来客-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3:53:13
•
谢过各位诗友,收藏学习。
-寒砚-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5:30:31
•
学习!
-momo_sharon-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6:12:04
•
很有深度的討論,學習了,謝謝各位詩友分享!
-清泉水-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6: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