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岳麓山

来源: 2010-07-26 09:09:5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七律] 岳麓山


城西岳麓臥江邊,地造成形億萬年。

峭澗清溪橋下過,忠魂傲骨柏旁眠。

紅亭愛晚楓林繞,碧水親岩鶴影翩

更仰山中儒釋道,和諧共處久相傳。


注(多引自”百度”,供未去過者):

岳麓山:岳麓山屬南岳衡山山脈,海撥僅300多米,連巒疊峰數十公里,古人把岳麓山列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稱為靈麓峰。山中名勝古跡眾多,植物資源豐富,古木參天,山澗泉流終年不涸。據地質學考證,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發展于新生代,距今三億余年。岳麓山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橘洲浮碧江心,雙橋飛架東西,湘江東邊即為古城長沙主城區。  

岳麓山上有許多先驅的墓葬(多為辛亥革命前後軍人及文人志士)。這些塋墓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莊嚴肅穆。黃興、蔡鍔墓則是其中最巍峨雄偉的兩座。

愛晚亭:地處青楓峽的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風景絕佳之地,原名紅葉亭,後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三行》的詩句,改名愛晚亭。又經過同治、光褚、宣統、民國至建國後的多次大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今亭與安徽滁縣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1695年建)並稱中國四大名亭。1952年重修愛晚亭,毛澤東書亭名。

白鶴泉:在麓山寺後,古樹環抱,有泉從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鶴泉有“麓山第一芳潤〞之稱。有“白鶴泉〞三字于崖上,有石碑,亭于旁。

儒:岳麓書院,在岳麓山山腳。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為宋代四大書院之冠,1903年更制易名為湖南高等學堂,1912年又更名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改名為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古岳麓書院現為湖南大學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門書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釋:麓山寺,在岳麓山半腰,系晉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時更名為萬壽寺,民國初年復名,古麓山寺。山門上有“古麓出寺”的橫額,兩旁為“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對聯,門外古楓參天,濃蔭覆蓋,門內園圃百花爭艷。

道:雲麓宮,在岳麓山峰頂。屬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二十三洞真虛福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所建。多次毀壞又重建。清同治二年(1863)增建宮門時,進士吳獬游此時為宮門題寫"對雲絕頂猶為麓,救道安人即是宮"一聯,聯內隱"雲麓道宮"四字,傳為佳作。抗日戰爭期間,雲麓宮殿堂、神像、碑刻遭到嚴重破壞。1946年,籌款修復。于望湘亭中增置純陽真人(呂洞賓)浮雕石像,並刻真人所著《百字銘》。亭壁掛清人黃道讓"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木刻楹聯。文革期間,雲麓宮遭到嚴重破壞。現存道宮房屋600平方米,部分建築由長沙市宗教部門管理。長沙市道教協會設此。雲麓宮地處岳麓山巔,四周古木參天,景色宜人,是游人品茶、談聯、觀景、歇憩之地。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七律] 岳麓山
  • 长沙小吃
  • [七绝] 忆游岳麓山 (步韵麦师)
  • [七绝] 题落叶 (步韵遍野君)
  • 无题 (和老后相守与mike05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