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坛人物】之二,甘麓士

来源: 2013-01-24 05:29:4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摄坛人物】之二,甘麓士

Nikon D300
Nikon 24-70mm F2.8
Nikon 50mm F1.4
Nikon 18-200mm VR I F3.5
Tokina 12-24MM F4.0
Nikon 70-300mm F4.5

 

出生于城乡结合部的理工大学,从小喜欢绘画,也喜欢135相机。80年代高考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理工高,而理工类计算机最俏。于是乎也俗一把,学了没有丁点兴趣的IT。大学期间基本不务正业,专攻国画,三山五岳,天涯海角掠尽奇峰打草稿,记得一年三十在桂林过,另一年初一在奉节过。作画之余,实验室的暗房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拍的多是同学合影,大头照。黑白的风光片,艺术片太奢侈,想都不敢想。

毕业后分到外贸成了IT男,看那些外销员满世界的飞,心中充满羡慕嫉妒恨,终于费尽九鸟二虎之力成为了他们的一员,广交会的石斑鱼盒饭成为我的最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傻瓜机记录了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但基本拍的还是到此一游和风情片。

1996年,外贸体制改革,企业自营进出口,外贸公司名存实亡。不得已去"补血快得象输血"的红桃K应聘,即将成为副总助理的我,回家路上听到移民加拿大的信息,于是乎97年深秋踏进这梦幻般的国度。

数码相机的普及,给平民百姓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必再心疼浪费胶卷,快门的寿命。 2007年去甘露市看三文鱼洄游的晚上,上网发现了文学城,看到了蕉下客,空心竹,心晴,半缘心,U96,闲人558,车头,老六。于是乎起了个歪名甘露氏,当U96把我用G3拍的鹿湖晨雪置了顶,从此开始在鹿湖玩雾丧智。08年买了D80,初次接触HDR是九寨回来以后,老U,大眼把我的处男作批得一无是处,于是乎发毒誓要拿下它。当时的软件玩HDR就像爬珠峰,越往上越难,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现在的软件有直升机可乘,但练不出扎实的基本功,建议初学者从旧版本开始练。

国画讲师古法不如师造化,摄影也一样,想自成一格就不要对大师迷得太深。小时候酷爱徐悲鸿的马,临摹了不知多少遍,到头来听到对我画作的评价往往是"哇,徐悲鸿的马!"。

 

就象国画里有泼墨写意,工笔重彩不同画法一样,HDR无疑也是摄影艺术大家庭里不可缺少的一员。而在文学城摄坛,真正能把HDR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恐怕非阿甘莫数了。阿甘是摄坛的元老,至今仍然非常活跃,对摄坛的繁荣昌盛无疑做了很多贡献。

除了看阿甘的作品,我没有和他本人打过交道,但我能想象得到,他一定是个执着的人。这么多年里,我从来没有看到他发表一张非HDR 的作品。对我来说,这种执着,是非常难得的品德,往往也是艺术和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我个人喜欢HDR,说实话,几年前初到文学城就是看到阿甘发表的纽约的那张,图(1),颇觉震撼,从那时刻起我才下决心要把片子拍好些。观阿甘的HDR作品,风光也好,人文也好,都借用HDR技术的夸张,用超突出的细节,用tone mapping 产生的独特光影,形成了那么一种诡异的震撼。这种震撼,对我来说,就是艺术感染力!实际上阿甘的摄影技术是全面的,如果你细心看,抛开HDR后期,很多片子无论在构图还是在光影上都显示了深厚功底。

阿甘在著名的HDR摄影网站上曾获得前十名的大奖,他也很乐意把他的HDR技术和别人分享。记得他曾经写过数个帖子来传授技术。遗憾地是在摄坛似乎是喜欢唯美风光的人远远多过喜欢HDR的人。

我说过无数次,艺术是多元的,有喜欢的,就有讨厌的。没有人强迫谁去喜欢HDR,当然也不应该强迫别人讨厌HDR。记得云漫说过:"摄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我想这和老毛说的"百花齐放"的意思也差不多吧!

 

  华翰斋,2013年1月

 

 

摄影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附:    
【摄坛人物】之一
【摄坛人物】之二
甘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