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纪行---- 四、 今天的学校

来源: 2015-12-03 22:08:3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没有为这集找到合适的音乐
 
大凉山纪行---- 四 、 今天的学校

          “基于对凉山彝族乡村社会的长期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当地持续贫困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是教育的缺失和文化的边缘化。”

                           ----侯远高  彝族,四川凉山美姑县人,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除了走访贫困家庭,我们每天几乎都要去两所学校,有时,一个学校要去两次。去之前,Akiller老师一定要在县城的集市上买很多文具装在车厢里,

 买文具的钱则是"折射时代"的朋友们捐助的。路上他一直念叨着:过几年这里就该好些了吧? 大人再过几年苦日子没什么,可孩子不能等,错过这

 几年读书的时间,就失去学习的机会了。在凉山的时候,摄影在他心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不如孩子们。

1. 到达昭觉县的第二天,我和ACCEF的老师们来到县城边的普提小学。校园不大,没有大的操场,但这个学校却是我看到的8所小学里条件最好的。

1
2. 从学前班到6年级, 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主任老师。联络人瓦其提早通知学校我们要来,很多学生特意穿上民族服装。

2
3. 课间,孩子们集中在中间的小操场活动。墙上写着彝语和汉语的标语。

3
4. 学校有自己的厨房,墙上有详细的菜谱。站在厨房门口的瓦其校长介绍说: 除了粮食要管饱,配菜要求有肉类和蔬菜,营养平衡。

4
5. 学校的营养配餐标准是¥3/人。据说一家电视台录制贵州山区贫困学生辍学问题时,发现很多人家不送孩子上学的原因是没有吃的给孩子当午餐。
电视节目播出后,国家教委便在全国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大力推行学生营养午餐计划, 同时还在试点学校建设食堂。
普提小学因靠县城比较近,条件好,校长负责,所以营养午餐执行的非常好。

5
6. 在校门口, 一个懂事的小姐姐把自己的那份饭省出一点喂妹妹。

6
7. 这是普提小学可爱的老师们。有正式注册教师资格的老师, 平均每月工资有¥2000~3000左右, 这在大凉山足以过上小康生活了。
由于条件好,师资稳定, 这里很适合ACCEF 作为长期的助学点。除了资助学校里20个贫困学生, ACCEF正在帮助普提小学建立图书馆

7
8. 昭觉县四开乡黑洛村小。   为了送些文具,我和Akiller老师拜访了两次。因离县城较远,教室和操场就非常简陋了。

8
9. 学校里有一位校长和一位女老师。学校有两间教室,只有三个年级: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 再往上的年级要到其他学校去读。

9
10. 学前班有几十个孩子, 学校没有教室, 只能借用马路对面的民宅做临时教室。老师给高年级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自习。
我发现很多孩子没有书籍,但背书的声音并不小。 

10
11. 教室里非常昏暗

11
12. 我原本想帮Akiller 老师多做些事, 让他专心摄影。可老师总是亲历亲为,一边发文具一边逗孩子。倒是我贪恋镜头,不停的按快门。 

12
13.  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文具,孩子们却非常期待。

13
14. 校长让领到文具的孩子们站好队,孩子们很乖很听话。

14
15. 绿书包是上海的一家公益组织发放的。 大路边的很多学校经常有国内外机构或公益组织发放学习用品。

15
16.  我为这个小宝贝拍了好多照片。 下次去, 我会先帮他擦擦小脸儿。

16
17. 布拖县委格洛乡三村小平小学。 周末没有课, 听说我们要来, 老师组织孩子们在学校门口列队迎接。
这个学校是由香港的慈恩基金会和布拖县政府合资修建的。

DSC03837
18. 看见我拍照, 小女孩好奇的看着我,很配合的努力不眨眼睛。

17
19. 领到文具的小女孩把本子揣在怀里, 我想城市里的孩子没有谁会这样珍惜学习用品吧?

18
20. 昭觉县四开乡三邷村小。当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泥泞坡路看见这间烂校舍时,我回头问Akiller老师: 这是间废弃的校址吧? 不像有学生上课的样子。 

19
21. 推门一看,孩子们整齐的坐在里面,没有老师上课。 

20
22. Akiller老师曾在他的微信Moment 里贴出左边这张照片, 标题就是“今天的学校!”。
中间这张照片里,三个孩子挤在一个没有面板的条凳上, 如果不是最边上的孩子掉到地上,我一开始都没注意。
望着窗外,我在想:冬天的时候, 没有玻璃的教室孩子们怎么上课呢? 当然, 这里也不可能给孩子发午餐。

21
23. 学校有两个年级,共55个学生。 当时只有这一个代课女教师在看着孩子们, 她没有能力教学。 正式教师回家盖房去了。 
22
24. 看着这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突然感到无地自容,我无力改变他们的境遇。

23
25. 右边的女孩家一共有五个孩子,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在这间学校。父亲去世了, 母亲只能用发了芽的烂土豆喂养孩子们,最小的娃还在吃奶。
24
26. 最右边的男孩儿12岁,是个孤儿,他还有一个14岁的哥哥。 两个孩子的家就像一个垃圾箱, 什么吃的都没有, 处于生存边缘。
现在两个孩子已经由 “折射时代”捐助上了寄宿制的中心小学。 

25
27. 布拖县双河小学。 因为下一集我还要讲这里发生的感人的事, 这集我只讲我们遇到的一个孩子。

26
28. 在教室, 我一眼认出了这个小女孩, 穿着前一天我到她家送给她一身的衣服,这是我从北京带来的小外甥女的旧衣。

27
29. 她的父母很勤劳, 也很洁身自爱。 可不明原因的, 父亲得了艾滋病, 他说什么都不相信。 然后母亲也感染了艾滋病。
可怕的是, 他们接连生了三个孩子。 孩子们还没检验是否带有艾滋病毒。

28
30. 学校没有食堂,这里的午餐就要简单多了,只有一包饼干和一盒牛奶。 Akiller老师发现这个女孩只看着别人吃,小手放在兜里,鼓鼓的。
学校老师说她从来都不吃午饭,都是把发的午餐带回去给妹妹们吃。 

29
31. 我把带来的面包和牛肉干拿给她, 她吃饱以后一直的冲我笑。“折射时代”决定每学期资助她家一定的费用,要求就是孩子必须上学,必须吃午餐。

30
来听听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吧, 因为图片已经不足以展现我们的所见所闻。 

                                    摄像--By Akiller 老师

 

谢谢临帖, 未完待续! 

[flickr images are scripted by http://yourflickr.daliphotography.de/wxc.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