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泪流满面的母猪(160)

来源: 清衣江 2021-10-31 17:06: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30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清衣江 ] 在 2021-10-31 17:59: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文革岁月----工农兵学员生活回忆---(160)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Years ----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Workers-Peasants-Soldiers -Students’ Life from Autumn 1973 to Spring 1977 (160)

 

照片为西南师院校园及北碚城区的照片   摄影:清衣江

此文为原创。

 

将中国近代或当代文学作品英译本推荐给英语读者,走向世界的前景如何呢?英美汉学家的德国同行也在为德语读者挑选和译介中国文学作品,和他们所做出努力相比,英美汉学家还落后一大截。

 

目前,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语读者不多,只包括一些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人在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语读者圈很小。英美汉学家们仍然没有做到让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本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方面的情况说明,英美汉学家译介和推广中国文学作品的工作仍然做得不够好,因此今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扩大,肯定还会涌现出更多有趣的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如今,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在日益增大,已经从事和有志从事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译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至于英美汉学界是否能够培养出有用武之地的新手成为优秀的英译人才,目前还很难说。

 

更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现在英美汉学家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就一定会比他们的前辈做得更好。因为出版社的编辑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和发行今后会有更苛刻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把关。如果,商业出版社能够从资助专著出版的资金中抽出一小部分,用于培养一两位称职的编辑,由他们来指点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或许,这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这只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想法而已?反正,这种做法在英国出版界是肯定行不通的。

 

只要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选材得当,作品有思想深度的内涵,可读性高,英译质量上乘,并且能将这些好货色的英译作品真正卖给知名度高的商业出版社,这样一来就能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慢慢地建立一个英语读者群了。从而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和推广增加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英语读者直接间接地受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影响,从而增多了他们喜欢和想进一步鉴赏这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机会。

 

只要英美汉学家们提供的英译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受到英语读者喜欢,能卖得出去,这样出版社就会感兴趣了,就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这些汉学家们提供更多这方面的书籍出版。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年8月11日–---),历史学者,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代表作品《天安门》,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学的畅销书。如果这部文笔优美娴熟,可读性高的文学通俗读物有众多的读者和有这麽大的市场,那么他书中提到的一些中国作家也应该有市场才对。

 

所以,我认为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所认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应当不外是一些写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不对?我的这个见解到底对不对,还需要读者来评判。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表现出的新浪漫主义是现实主义之侧重主观一方面的表现,新写实主义是侧重客观认识一方面的表现,这样的提法应当较为妥当。最近,对写实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的提倡已颇为流行了,虽然数年前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坛上对此写作技巧的运用已取得了小有的成就,而今年来由于外国汉学家们也在极力提倡将这一写作方法运用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作上,也更加强了国内外读者对此的注意。

 

在国内出版的一些刊物上,一些书评家已披露过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而近来,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在国外却甚至已有出刊论及此事。客观的事实上,现今已是写实现实主义写作的兴盛之前夜。所以,国内的读者们希望国外汉学家们就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写实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盛行来发表一点比较具体的意见。像写实现实主义写作的真谛是什麽?怎样写作写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国内读者们想征求国外汉学家的高见的。

 

除了关于写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国外汉学家是否可以给我们国内读者提供一些意见外,他们是否还可以向我们读者推荐一些迎合时代潮流的新的写作方法?而写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这种形式的作品总以朴实,清新,简洁为写作原则。当尽力使用明示而不是暗示。以节省语言这种形式和新现实主义很难融合,但若有人有那样的才能把这两者融合得起来,这应当是我们读者极端欢迎的。

 

尽管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英美汉学家预期的那样显著,但只要他们有足够的鉴赏眼光,保证挑选出的材料足以让商业出版社每年大概能够出版三部作品,而且普通读者会前往书店自发购买;与此同时,每年面向小范围的小众读者的出版物应该远远不止三部。

指望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像日本文学一样拥有众多的英语读者群以及能像后者那样接近英语文化中心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让那些以英译推荐中国文学作品谋生的英美汉学家能把选材,包装,介绍和销售工作做得比现在好,中国文学应该会在英美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他们继续努力还是不成功的话,那就不能责怪别人只能责怪他们自己了。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