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在草堂

来源: 风语空灵 2019-05-20 16:42: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418 bytes)

这次逗留成都,最想造访的就是杜甫草堂。话说公元759年的大唐,为了躲避安史之乱(不亚于公元1966年开始的文革十年动乱),杜甫流亡成都,经朋友帮助在浣花溪边修建了一座茅屋,并和家人在此居住了4年,这段时间杜甫写诗240余首,是他写作的高峰期,这里的几间茅舍就是后人为之称道的杜甫草堂。杜甫与年长他十一岁的李白被人合称为李杜,有是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分晚唐时期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李白因浪漫豪放被称为诗仙,代表着唐朝浪漫主义诗作的高峰,杜甫因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而被称为诗圣,代表着同时期现实主义诗作的顶点。对于喜欢中国诗词的人,杜甫草堂也许是他们朝拜的圣地之一。《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到成都第二天的一大早起来,洗漱完毕,在酒店的餐厅享受早餐,彬彬有礼身着汉服的美女服务生送上最后一道咖啡,悠然地喝完之后,用餐巾抿了抿嘴巴,道了声谢谢,背上背包就出门了。今天的目的地:成都青羊区浣花溪公园旁的杜甫草堂。

 
和熙的春风吹过酒店大堂门外的园林和水池中高高的喷泉,越过爬满栅栏争妍斗艳的蔷薇花,伴我来到大街上的公交车站。不知何故,跳上公交车的同时,耳边响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从五年前为了防范大脑僵化而重拾中文书写,并在文学城的城头贴上自己扒来的“东倒西歪”的各式文字,就附带着喜欢上了诗词。上面杜甫的这首诗是他沉郁诗文中少有并且轻松自在、朗朗上口的一首,此时想起它,更增加了对草堂的向往。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本来是一间遮风避雨的茅屋,称为草堂就令人肃然起敬了,何况还是诗人的故居或曾经住过的地方。

转了一趟公交车,穿过市中心,就来到了传说中的杜甫草堂。如今的草堂,实际上是一处诺大的花园,被人刻意强调成一座博物馆,也许是为了更具诗意,全名叫做杜甫草堂博物馆,这样听起来,名人,诗意,和高大上好像全有了,但是,本人觉得还是叫杜甫草堂更加迷人和让人浮想联翩。
 
 
诗人的书房

  
草堂的卧室,也许就是在这里,在一个迷人的春雨之夜,他酝酿出了家喻户晓的春夜喜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草堂中春夜喜雨园的杜甫雕像

 
进入杜甫草堂,绿荫成片,杜鹃花到处盛开,金黄色的迎春花,在白墙黑瓦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泉水叮咚,鸟语花香,俨然一处悠闲的大公园。六十岁以上的人可以免门票进入杜甫草堂,他们围坐在方桌四周,清晨斜照的阳光下,桌上杯中的清茶冒着散发清香的热气,老人们彼此在闲谈着什么话题,不禁令人感叹“成都的退休者好奢侈“,许多游客不远万里来参仰草堂,他们却可以天天来此谈天说地。

 
草堂中练太极的人们

 
这座位于草堂梅园中青砖灰瓦的四层砖塔叫"一阅亭",有"会当凌绝顶,一阅众山小"之意。无论春夏秋冬,当你来到草堂,总能看到这位80多岁的白须老人,在这座古塔下吹奏笛子,其曲致远悠扬,大有"谁家竹笛暗飞声,散进春风满蓉城"之势。

 
少陵碑亭,内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是果亲王允礼(清雍正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按排行称十七阿哥)路经成都拜谒草堂所书。

 
 
草堂处处鸟语花香

 
成都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走进草堂。

 
从邻居"黄四娘"家看草堂。黄四娘这个当年普通的邻家女主人,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会因杜甫的诗词而名留青史。

 
"黄四娘家花满蹊",从草堂看当年黄四娘家所在的小溪,也许这条就是"浣花溪"。如果不是,那就是我的想当然了。

 
看来诗人的草堂也不能免俗,草堂茅屋前让人品茶和兜售茶叶的小摊。

 
草堂中的杜甫铜像,上有他的生卒年份。最后,贴上几首杜甫著名诗句,聊为纪念。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