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女王情史记(上)-伊丽莎白一世为何选择终生不嫁(11)

来源: 南涧采萍 2019-03-14 05:40: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691 bytes)
日落西山仍?孑然一身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25岁登基,她执政的近45年被后人誉为英格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英国文学文化文艺复新的开端,但伊丽莎白人生的最后几年却几乎可以用“凄苦”两个字来形容,她的身心都像熬干了的油灯一样慢慢熄灭。

她自己一日日地容颜逝去、年老体衰还在其次,最伤心的是她的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登基时任命的枢密院大臣有三十几人,这些人一直忠于她,而她也一直信任他们,所以一直没有大的更动。而且老臣去世后即便留出空位她也很少重新委任新人接替,所以到了1600年前后枢密院就只剩下十二位大臣了。

继1588年伊丽莎白有缘无份的情人莱斯特伯爵去世后,1590年,伊丽莎白最信任的嬷嬷,82岁高龄的布兰奇·帕蕾(Blanche Parry)也突然无疾而终。
 
伊丽莎白的终身嬷嬷布兰奇·帕蕾

布兰奇出身于都铎王朝的故土威尔士的一个伯爵家庭,伊丽莎白出生那年,26岁的布兰奇就跟随她的姑姑进宫照顾小公主,此后她就没再离开伊丽莎白。尽管少年时代伊丽莎白公主的主管嬷嬷是凯特·艾希莉(Kate Ashley),但伊丽莎白公主下狱伦敦塔时可以肯定布兰奇也陪伴在公主身边。

1565年艾希莉去世后,伊丽莎白将布兰奇提升为女王寝宫首席仕女(Chief Gentlewoman of the Privy Chamber),不仅负责管理女王的私人信件、起居、衣柜、珠宝等,还直接控制谁可以谁不可以觐见女王,甚至有两年还是国玺掌管人。总而言之就是,凡是进入女王寝宫的文件书信、贡品钱财、衣饰宠物和战报消息都由她经手转呈。布兰奇伺候伊丽莎白一辈子,终生未嫁。故此,1590年2月12日布兰奇的去世,对于57岁的伊丽莎白来说就等于是失去自己的养母。伊丽莎白赐布兰奇谥封女伯爵,将她风风光光地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圣玛格丽特教堂里的一个雪花大理石陵墓内。

而早在1578年,70岁的布兰奇就为自己写好了定好了一块大理石墓碑并为自己写好了墓碑词。墓碑上雕刻着“童贞女王”伊丽莎白正襟危坐,而她自己手持一颗硕大的珍珠(象征童贞)跪在伊丽莎白的一侧。墓碑词:童贞女王身边的童贞侍女(“With maiden Queen a maide did end my life")。从而将主仆二人的情谊永存天地间。
 
记录主仆情深的墓碑

 
1598年,像慈父一般呵护了伊丽莎白一生、为她的江山稳固呕心沥血的老臣塞索也去世了,而1601年2月伊丽莎白又在形势逼迫下无奈将宠臣埃塞克斯伯爵德佛鲁以叛逆罪斩首。

就这样伊丽莎白的至爱亲朋一个个地离她而去,伊丽莎白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坏,健康状况也明显恶化,尤其是她的情绪状态,每日发作性愤懑,已经无法在怀特霍尔宫(Whitehall)上朝理事,于是决定在1603年1月将寝宫迁到里奇满宫(Richmond Palace),因为在这里至少比较私密,她可以躲过一双双窥探的眼睛,不用担心自己的老态龙钟会“丢人现眼”。

继承人问题
 
伊丽莎白在里奇满宫里的最后几个月时间,身边只有她最信任的也是用惯了的几名仕女,大臣中只有小塞索偶尔觐见,一来时时掌握女王的健康信息,二来寻找一切机会与女王商讨指定继承人的问题。
 
让小塞索忧心忡忡当然不只是伊丽莎白的健康,他更焦心都是女王何时能在继承人问题上给个痛快话。

但伊丽莎白却绝口不谈这个问题,一直拒绝口头或书面指定继承人。鉴于亨利八世的三个孩子(玛丽女王一世、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本人)都没有子嗣,,而亨利八世的王兄阿瑟王子也无后而终,因此王位继承人只能从亨利七世的两个公主玛格丽特·都铎和玛丽·都铎二公主的后裔中生成。
 
亨利八世的姐姐玛格丽特公主嫁入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后生有一子,即詹姆士五世,即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之父,玛丽女王生有一子,即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James VI of Scotland)。玛格丽特守寡后再婚,婚后亦有出,见下图。
 
而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都铎在法国做王后不到三个月便成了寡妇,后嫁给萨福克公爵,生有两个成年郡主,大郡主佛朗西丝的三个女儿就是九日傀儡女王简·格雷三姊妹。这三姊妹只有老二凯瑟琳是有后的,但她因为私自嫁给西摩家族被女王下狱后又被女王终身软禁,所以她的两个儿子都不讨伊丽莎白欢心。而二郡主埃琳诺的独生女儿倒是也有一个男孩,少年时代还被伊丽莎白招进宫意欲好好加以培养。无奈这个孩子后来站错队,选择成为天主教徒。因此,无论从长幼秩序还是从宗教立场或从国家大局考虑,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都是英格兰王位的第一人选。
 
伊丽莎白王位的都铎血统继承人
 
但伊丽莎白却迟迟不愿意做出明确的答复,而且她的精神几乎落入癫狂状态,拒绝进食饮水,拒绝入睡,以至于在寝宫里不停地来回走,嘴里做着碎碎念,说苏格兰的玛丽女王被斩首不是她的错,埃塞克斯伯爵被斩首也不是她的错。她的侍女们见劝说无效,不得不在寝宫的地上摆满软垫,以便女王万一失足或筋疲力尽时可以随时躺下。

最后的日子

女王的状况小塞索当然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日小塞索觐见,正值女王的躁狂抑郁症再度发作,小塞索情急之下,恳请伊丽莎白:陛下,您必须躺下休息。伊丽莎白看了一眼小塞索,回答说:"必须?! 必须这个词也是可以用来和王子对话的吗?小人啊小人,如果你父亲还再世,他绝不敢对朕说必须!"

伊丽莎白不仅拒绝饮食,拒绝休息,还几次三番拒绝御医给自己做检查。1603年2月,她的另一名长期闺蜜侍女、56岁的表侄女诺丁汉伯爵夫人凯瑟琳·霍华德(Catherine Howard, Countess of Nottingham)暴病而亡,致使女王那已经十分脆弱的神经彻底崩溃。

凯瑟琳·霍华德玛丽·波琳的孙女,娘家姓凯瑞(Carey),其父是玛丽·波琳二婚的儿子,伊丽莎白的亲表兄,故此她可以说是伊丽莎白女王所剩不多的至亲之一,从11岁那年就和妹妹一起跟随其姑母(伊丽莎白的亲表姐,玛丽波琳的女儿)入宫侍奉刚登基的伊丽莎白女王。16岁那年由伊丽莎白女王赐婚嫁给海军总司令、诺丁汉伯爵查尔斯·霍华德(Charles Howard),婚后生下三子二女,凯瑟琳将自己最小的女儿也起名伊丽莎白,并由伊丽莎白女王任其教母。
 
伊丽莎白的表侄女,从伊丽莎白女王登基起就一直衷心侍奉女王的伯爵夫人凯瑟琳·霍华德,
 
此后伊丽莎白的躁狂抑郁症状加重,并常常幻视幻听,经常长吁短叹,声称自己是不同意对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执行斩首的。到了1603年3月,宫里宫外都预想到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临终之日不远了,在诺丁汉伯爵的不停催促下,女王最终让步,同意回到床上躺下。女王不久便进入神志恍惚状态,73岁高龄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被传唤到女王的床边为女王弥留的灵魂祷告。大主教轻言细语地对女王叙述天堂里等待着她的各种荣耀,说陛下您在这个世界里是上帝忠实的侍者,在天堂里您也会成为上帝的助手。
 
1603年3月23日晚,小塞索和枢密院成员围在女王的床边,小塞索问女王是否由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继承大统,女王没有说话,只是点头默许。因此,实际上伊丽莎白自始至终既没有文字也没有口头明确宣布自己的继承人。
 
24日凌晨两点多,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伦敦里奇满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代天骄伊丽莎白女王执政45年之后,在她70岁那个年头撒手尘寰。天亮后,小塞索和枢密院宣告女王驾崩,苏格兰詹姆士六世继位为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一骑快马向着苏格兰策鞭奔驰而去,迎接英格兰的新主。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遗体在里奇满宫入殓,数日后棺梓于夜色中在泰晤士河顺流而下移到怀特霍尔宫,在这里停梓三星期供皇亲国戚瞻仰及由文武官员守灵。4月28日是伊丽莎白的国丧日,她的棺梓上盖着紫色的天鹅绒,放着她的彩绘葬礼木雕像,由四匹披着黑天鹅绒的白马拉到西敏寺。在这里,伊丽莎白的遗体被用铅密封后放回木棺梓,然后安葬在她的祖父亨利七世的墓穴旁。至此宣告英格兰历史上辉煌的都铎王朝落下帷幕。三年后新君詹姆士六世/一世将其母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的骸骨也重新安葬西敏寺,并将伊丽莎白的棺梓重新安置到英格兰的玛丽女王一世的棺梓下面,至此这三个在英伦诸岛恶斗了几十年的女人终于在她们先亨利七世的庇荫下团聚。
 

 伊丽莎白一世的葬礼棺梓行过伦敦大街

后人将伊丽莎白临死前那两年的躁狂抑郁症归罪于铅中毒,因她年老色衰之后长期大量使用铅基物质的化妆品,将自己的脸抹成蜡白色,慢性铅中毒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精神症状。

主要成就

个人成就:
 
伊丽莎白一世的历史成就数不胜数,直至今日“伊丽莎白年代”(The Elizabethan Age) 这个词仍给人一种铿锵有力的回音。实际上,从她不到两岁时生母被父王以通奸叛国罪处死,到少年时代险些被继父牵连以及自己被褫夺公主称号,再到被王姐玛丽一世打入天牢,伊丽莎白能够幸存到登基那一天这本身就是她的成就之一。

伊丽莎白的个人成就不容小觑,她熟读欧洲王子们应读的经典著作,除了英语和威尔士语之外,还通晓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她是一个出色的骑手和舞者,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兼通晓音律,弹得一手好琴(古钢琴)。她有出色的辨人能力,任人唯贤,在自己的身边集结了一批像塞索父子和沃辛汉这样智睿的大臣,并善于听从大臣们的谏言。
 
政治成就

但为她挣得“荣耀女王”称号的主要历史贡献可以综合为以下几点。

1)宽容的宗教和解政策

伊丽莎白的宗教和解政策再简单不过了 – 不管你是不是天主教,只要你宣誓效忠于我,我绝不追究你私下如何敬拜上帝,但如果你去教堂公开做礼拜,那就一定得遵守新颁发的国教礼拜仪式。但这一政策也不是人人都满意的,激进派新教的清教徒就对此十分不满!伊丽莎白女王一贯提倡政见容忍,从内心里相信新教和天主教在实质上是相同的信仰。在她执政后期,她曾说过:“因为只有一个耶稣基督,所以只有一个信仰。一切的争执都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 (There is only one Christ Jesus, one faith. All else is a dispute over trifles." 。

伊丽莎白公开告诉朝臣她“不想窥探任何人的灵魂”。她的枢密院长老中有像诺福克公爵(Duke of Norfolk)这样资深而顽固的天主教徒,也有像间谍大师、国家安全大臣沃辛汉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 这样公开宣示的清教徒(尽管伊丽莎白从内心十分厌恶清教徒)。伊丽莎白在意的不是你的宗教面貌,而是你有没有安邦治国的真才实学。正是她的这些远见卓识,使得英格兰从其父其弟和其姐的宗教政治分裂中解脱出来。
伊丽莎白所颁发的宗教和解《三十九条法案》(Thirty-nine Articles)更是为以后的英格兰国教奠定了基本框架,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延续到当今英伦诸岛以外的许多新教国家。

2)智睿的外交策略

伊丽莎白在外交上一贯采取谨慎态度,巧妙地利用自己单身女王的身份在欧洲两大列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周旋,逐渐在这两国和英格兰之间营造出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只要法国和西班牙都认为有可能与伊丽莎白联姻,他们就不会过多干涉英格兰的内政,从而为伊丽莎白执政初期挣得宝贵的喘息时间,也让英格兰有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免与外敌争战。伊丽莎白对荷兰的帮助与支持,为她挣得“荷兰的保护者”的名,她与法国亨利四世的支持也保证了英格兰和法国之间在她的任期内无战事。

3)鼓励科学与探险

伊丽莎白一世推崇科学与探索,在她任上出现了像沃尔特·雷利爵士、佛朗西斯·德瑞克、约翰·霍金斯( Sir Walter Raleigh, Sir Francis Drake, Sir John Hawkins)这样的探险家和航海家,为英格兰发现新大陆,寻找新资源。可以说,此后的大英帝国和如今的英联邦就是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代奠定的坚实基础。

4)军事成就与海上争霸

伊丽莎白的祖父亨利七世在位时英格兰才开始建立海军,亨利七世去世时,英格兰海军只有五艘皇家军舰,其中只有两艘时四桅大帆船。亨利八世继位后开始用解散修道院以及没收教会土地得来的资金扩大海军,在泰晤士河上建了两个造船坞。到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时,英格兰海军拥有军舰49余艘,每艘舰上可配20门重炮加60门轻炮,还可以在同一侧连排同时发射。每艘舰上可载200名水手,185名士兵和30名炮手。

爱德华六世和玛丽一世时代,英格兰海军除了执行海岸巡防任务之外,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发展。1558年底伊丽莎白登基后, 尽管当时英格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远远落后于西班牙,但伊丽莎白将发展英格兰海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凭借有限的军备开支和倚靠英格兰贵族们的衷心,她用20年时间保持扩大英格兰海军所需要的军备支出,以保证每年一定数量的新舰下水。

伊丽莎白不仅注重海军舰只的数量,更在意海军建设的技术改良。从1559年起,英格兰海军舰只就开始执行分类和评级制度。英国军事历史学者杰佛利·帕克(Geoffrey Parkers)认为,伊丽莎白时代问世的全帆装船(Full-rigged ship,三根或以上桅杆且全部桅杆均挂方形横帆的木板大帆船)是十六世纪最重大的技术改良之一,全面并永久性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
 
在伊丽莎白的皇家海军总司令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 )的领导下,英格兰皇家海军从1570年开始下水一系列风的帆战列舰,彻底改良了木战舰结构,去掉上甲板和后甲板,因此是当时欧洲最轻便最快捷的模板帆船战舰。其中包括1570年下水的“预见号”(Foresight) 和1753年下水的“无畏号”(Dreadnought)、快捷号( Swiftsure)、忠诚号( Achates)及使女号( Handmaid)以及1576-77年下水的复仇号(Revenge)和 前哨号(Scout)。 短短三十年时间内,伊丽莎白将英格兰从一个岛国一步步发展成为欧洲海军主导势力国,并在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
 

 1573年下水的英格兰皇家海军军舰“快捷号”

她配合朝臣们巧妙地解决了苏格兰问题,尽管很多时候需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她的父王亨利八世在位时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边境纠纷就没停止过,即便是后来的斯图尔德王朝也没能避免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征战,但伊丽莎白在位期间,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不仅没有开过战,而且在她她驾崩之时还真正地实现了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统一。

5)鼓励文学艺术复兴

可以说伊丽莎白时代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其在哲学、文学、科学、油画以及舞台艺术方面的成就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伊丽莎白个人对文学艺术与哲学思辨的爱好是的英格兰成为新文艺复兴的乐土,她的宫廷则成为这一复兴运动的中心,吸引欧洲各国的音乐家、思想家和画家踏至纷来,而史宾瑟、马洛、莎士比亚(Spenser, Marlowe, Shakespeare)这些本土诗人和剧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为后世留下经久不衰的璀璨篇章。伊丽莎白本人对舞台艺术的热爱,直接促进了英格兰舞台登上高峰。

她的对内安抚和解、对外议和免战政策最终取得成果,使得英格兰日益走向长治久安的和平与稳定,国内民心归顺,大臣齐心协力,英格兰除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文豪,还出了弗朗西斯•德瑞克(Francis Drake)这样伟大的航海家、沃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这样的诗人将军探险家,以及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与经验主义据科学家。

6)社会结构改良

在社会结构方面,伊丽莎白也是努力要做一个仁慈的君主。1601年3月26日颁发的《穷人救济法案》(Act for the Relief of the Poor 1601)规定:

1)失去工作能力的穷人(残疾、智障、年迈、盲人)应该被送到救济院(Almshouse)或贫困所Poorhouse照顾;

2)有工作能力的穷人应该被安排到特定行业的工厂就业,并为刚找到工作的穷人提供启动物资;

3)游手好闲或沿街乞讨的穷人则应该被送到感化院(House of correction)甚至监狱去接受教育;

4)贫困儿童应被送去不同行业做学徒工

5)救济款与救济物资的筹集、库存和分配由教区牧师与地方太平绅士(Justices of Peace)负责,筹集方式则是从各教区内有固定收入的职业人士或商家处征集,建议的捐资水平为个人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6)负责此项救济工作的牧师与太平绅士每月至少开一次会,指定策略,安排筹集线路以及场地,生有款项和物资应该有记录,并对无故缺席或渎职疏忽者罚款二十先令。

尽管英格兰在十四世纪黑死病(Black Death)之后就开始实行,但1601年穷人救济法的历史意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此后300多年来一直生效,成为英格兰社会保障与福利的基本法.期间这一法案一直是各朝君主和政府在稳定社会,降低失业,减少流民方面的实用蓝本,以后几经修改,直到1948年才被《国家援助法案》(National Assistance Act 1948)所取代,而《穷人救济法案 》中的部分内容被采纳到新法案中。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最大成还在于,她作为一个单身女君主,在她在位的44年零两个月时间内,她获得了95%的子民的敬仰与爱戴,剩下的5%要么是宗教的极端主义分子,要么是嗜血好战的贵族。在那个男权时代,伊丽莎白以仁爱、智慧和勇气为自己在不列颠乃至全世界历史上挣得千古流芳的美名

伊丽莎白为何终身不嫁

最后,让我们回到本系列的主题,那就是伊丽莎白为何选择终身不嫁这个问题。不嫁肯定是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刻意选择。然而,不嫁便无子嗣,而教会也不会批准王室的非婚生子女继位的,要不然伊丽莎白的父王亨利八世也用不着为了一个合法继承人而闹腾了。作为君主,伊丽莎白自然明白无子嗣对于王朝将来的严重后果。但她却一生坚定不移地选择不嫁,其原因何在?这个问题几百年来让多少高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也不敢在这里自作聪明,但还是忍不住斗胆说几句。

略加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

第一,伊丽莎白内心对婚姻的厌恶和惧怕,究其原因自然来自于她两岁时生母被父王斩首,致使伊丽莎白不相信有真感情。

第二,惧怕生孩子,那个年代妊娠的母婴死亡率都极高,女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伊丽莎白年过四十后和法国王子阿郎松公爵拍拖时,一度考虑过结婚,但晚上听寝宫侍女说到生孩子的种种危险之后,第二天早上便改变了想法。

第三,伊丽莎白很可能知道自己怀不上孩子,结了婚如果没有孩子那就等于将江山社稷拱手让给未来的丈夫。尽管她四十岁之后宫廷御医宣布女王仍有生育能力,但那个年代学,除了根据女人月信判断之外,并无其他方法确认女人的生殖能力正常与否的,而女王月信正常与否完全靠女王自己和寝宫侍女口述。况且宫廷御医也很可能为了伊丽莎白的政治需要而向议会以及欧洲其他王室宣称女王仍有生育能力。

历史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就是,当1566年伊丽莎白听说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已安全产下一子时,伊丽莎白悲喜交加地对侍女们说道:"苏格兰女王今天已经添了一个漂亮的儿子,而我却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  (The queen of Scots is this day leichter of a fair son, and I am but a barren stock.")【牛津基本语录(第五版),Oxford Essential Quatations (5ed.)】

这里伊丽莎白的用词 ‘a barren stock’(直接含义是‘不能生育的品种’)很值得玩味。一般来说,未婚女子如果羡慕别人生了孩子,她会说“我还是单身“或”我还未嫁“,但伊丽莎白却直言自己不会生育。她如何知道自己不会生育?要么是她月信不正常,要么是她和莱斯特伯爵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限于精神上的友谊但与莱斯特的长期交往也未能让伊丽莎白怀上孕。

根据当时苏格兰驻英大使的报告,伊丽莎白说完这句话后伤心落泪了。苏格兰大使为讨主子玛丽女王的欢心当然会这么说。而西班牙驻英大使则报告说伊丽莎白说完这句话之后如释重负。所以可以推测,伊丽莎白从此时此刻开始就有打算将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六世作为自己的未来接班人。这是便是后来塞索父子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来收买苏格兰宫廷的半数朝臣确保玛丽的儿子接受新教教规长大以及不惜一切代价扶持玛丽女王的同父异母兄长/加尔文派新教徒/第一任莫瑞伯爵詹姆士·斯图尔德(James Stewart, 1st Earl of Moray)出任詹姆士六世摄政王的主要原因。全因詹姆士的生母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个终于西班牙帝国的狂热天主教徒。
 
(未完)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