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从阶下囚到一代天骄脱胎换骨之心路历程(4)

来源: 南涧采萍 2019-01-26 09:17: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430 bytes)

玛丽登基
玛丽并不是英格兰第一位以自己的血统问鼎王位的女子。早在12世纪,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Empress Matilda)头婚嫁给神圣罗马皇帝,孀居后改嫁法国的昂茹伯爵,即金雀花王朝的太祖。玛蒂尔达在弟弟海上遇难后于1139年渡过英吉利海峡回英格兰挑起内战争夺王位,虽然赢了,但那时候英格兰还不能接受女人做国王,所以玛蒂尔达并没有加冕,而是由她的儿子在斯蒂芬国王死后继位成为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的开朝君主,狮心理查王的父亲。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回到玛丽。


玛丽是英格兰第一位正式加冕坐上王位的女王。此前简·格雷虽被推举为女王,但也是没有加冕的。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出爱德华六世所料,玛丽登基后迅速着手将英格兰拉回罗马教廷。玛丽认为自己的登基看是民心所向和正义所趋,全国一大半子民不都站在她的身后支持她推翻了新教徒的王权吗?而她的表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五世也在第一时间宣布玛丽的登基是顺行上帝的旨意。

玛丽迅速下诏,宣布爱德华六世朝代所颁布的所有新教改革举措全部作废,并很快颁布了《清算异教徒法案》,勒令全国教堂一律行罗马礼,所有的弥撒一律不许用英语,只能用拉丁语。1553年8月18日,玛丽颁布了《宗教公告》,禁止使用“教皇主义””天主教徒“之类的用词,规定只有神职人员才能对《圣经》做出解释,而且对《圣经》的解释只能在教堂或神学院才能进行。非神职人员不允许传教说教。此令一下,意味着所有的激进派和改革派的宣教都是非法的了。

在这种宗教“逆改革”背景下,此前在爱德华六世时代从比利时瑞士等国家因逃避罗马教廷迫害来英格兰避难的宗教改革人士看到了危险,纷纷逃离了一直被他们当作避风港的英格兰,在伦敦和英国南方定居的大批比利时纺织商们也纷纷举家离去。

玛丽将前朝失宠的大主教嘉丁纳大主教(Stephen Gardiner)以及一干被关押的重量级天主教囚犯全部从伦敦塔释放,恢复了嘉丁纳的大主教职位,并任命为她的枢密院首席大臣。而改革派的后期主要领导人、坎特布雷大主教、理想主义学者托马斯·克兰默(Thomas Cranmer)则在53年底被以叛国罪被审判。

但最后让玛丽失去人心的是她与外婆家的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联姻。

玛丽自小受到母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谆谆教诲,心中一直怀着有朝一日继承大统的理想。况且家族中不乏女君主典范形象,她自己的外祖母就是和外祖父平起平坐的西班牙夫妻君主中的一半。

时年37岁的玛丽,虽然是英格兰第一位真正掌权的女君主,但英格兰没有人相信一个女人可以独当一面掌管国家机器。生性多疑的玛丽,其亲信自然是她在潜氐的原班人马,但她也不能将爱德华六世朝代留下的枢密院成员全部换掉,毕竟这些个大臣们掌握了管理国家的知识和能力。羽翼尚未丰满之前,她还得先撇开宗教见解的分歧,因为得靠这些大臣们治理国家啊!

都铎王朝的君主们都是演戏高手,在登基大典前两天,玛丽在她最信任的知己西班牙大使在场时召见了枢密院大臣们。大臣们到齐后,玛丽刷的一下就跪在了群臣面前:

“我将自己和整个王国都交付给你们,恳请你们能够克勤职守,无愧于你们的誓言。”

结果把这些大臣们感动得不知所措,而玛丽也很快就在枢密院形成一个终于自己的一个大约六、七人亲信圈子。这些人当然都是旧交,热衷于巩固宗教的“拨乱反正”,而要保住新教改革不会重新抬头,最保险的举措就是玛丽尽快成婚,若生下一男半女,便可将新教徒的伊丽莎白从王位继承人的名单上划掉,英格兰这艘舰艇也将永远航行在罗马教廷的怀抱里。所以玛丽登基后的第一次枢密院会议议程便是玛丽的婚姻事宜。

然而,玛丽和枢密院乃至全英国子民们之间的矛盾就出在这郎君的人选问题上。

作为一个岛国,英格兰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岛国情结,他们对欧洲大陆国家天生的不信任,不仅不信任,而且怀有深深的抵触感。同理,欧洲大陆的贵族和君主们对英格兰也是多少抱有鄙夷态度,认为尽管英格兰的女人很漂亮,但男人都是只会喝啤酒、讲粗话的大老粗。

英格兰从贵族到平民都希望玛丽女王可以在英格兰贵族中挑选一位做夫君。玛丽登基的第二个月,下议院发言人呈递了一份奏折,捶胸顿足地恳请玛丽切不可选择外国王子做夫君,声称任何一位外国王子,一旦与玛丽结了婚,就自然而然成了英格兰的国王,但外国王子总会有他们自己的打算,不会将英格兰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甚至还为玛丽推选了一位候选人:金雀花王朝后裔、约克王室(House of York)的约克公爵。

但玛丽却有她自己的想法。她一个堂堂的嫡公主出身的女王,怎能嫁给一个根本不能与她平起平坐的子民?!当西班牙大使私下询问她的意见时,玛丽回答说:一切听从罗马皇帝查尔斯表哥的安排。换句话说,玛丽心里的人选来自自己的母族西班牙王室。

这对于查尔斯五世来说无疑是正确答案,通过联姻将英格兰纳入西班牙控制之下是不战而胜的上上之策。
 
西班牙王子菲利普,后来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提香)

西班牙王室唯一的适龄人选是查尔斯五世的长子非利浦(Philip II of Spain)。菲利普比玛丽小11岁,他的前妻是葡萄牙公主玛利亚 (Maria Manuela, Princess of Portugal), 两人于16岁那年成婚,玛丽亚次年(1545年)死于产后出血,留下王子卡洛斯 (Don Calors),卡洛斯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其他几个欧洲小国以及耶路撒冷的王位继承人。查尔斯五世试图通过与玛丽联姻将英格兰也控制在西班牙的势力之下。

按辈分来说查尔斯五世是玛丽的表兄,菲利普是玛丽的表侄。但那个时候欧洲王室之间的联姻很混乱,王子公主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分配不过来。为了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考虑不了辈分的问题了。

37岁的玛丽拒绝了大臣们建议的英格兰夫婿选择,一心一意要嫁给小自己11岁的菲利普王子。查尔斯五世雇佣著名的画家提香(Titian)为菲利普画像呈献给玛丽。

然而,这个政治联姻在英格兰受到从上而下的反对,英格兰人民害怕菲利普会因此成为英格兰国王,英格兰因此成为西班牙的附属国。为了平定民心,玛丽的条件是 1)菲利普可以拥有英格兰国王的头衔,但没有玛丽的懿旨无权任命大臣。2)玛丽去世后菲利普无权继承英格兰王位,王位由他们的孩子继承,3)英格兰没有向查尔斯五世提供军队帮西班牙打仗的责任。

下面这两幅玛丽的画像,一幅是1544年,一幅是1554年,相隔十年时间时间,可以看出玛丽苍老了许多。这十年对玛丽来说该是何种的折磨!

玛丽1544年

玛丽1554年

可以说菲利普对表姑玛丽的身体并不感兴趣,他自己明确表示这是政治联姻。但这并不影响玛丽对菲利普的感情。双方第一次见面的两天之后,1554年7月25日婚礼在西敏寺举行。婚后菲利普尽丈夫的责任,暂时居住在英格兰。
 
姐妹翻脸
玛丽登基后,英格兰国内反对玛丽一世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过。尤其是在玛丽与菲利普婚后,新教徒们更是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了伊丽莎白公主。对于他们来说,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伊丽莎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伊丽莎白的母后是英国玫瑰、新教徒,毕竟亨利八世就是因为她而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在玛丽一意孤行不顾死活地将英格兰拉回到罗马教廷时,英格兰的新教徒将他们的希望寄托在伊丽莎白身上。

您读到这里也许会问,为什么他们会为了宗教而争得你死我活。理由很简单,中世纪的人非常畏惧自己死后不能进天堂,无论哪一派掌权,另一派的人都是异教徒,永远进不了天堂。所以说对他们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玛丽自登基后便开始说服伊丽莎白皈依天主教,伊丽莎白明确表示自己作为臣子对君主的爱不能超过自己作为教徒对上帝的爱。就是在伊丽莎白拗不过玛丽的软硬兼施跟着玛丽做弥撒时,伊丽莎白的表情也是流露出十分的不情愿;故此姐妹关系迅速恶化,伊丽莎白选择远离王宫,带着500家丁去她在英格兰中部的庄园暂住。

新教造

这时候,英格兰各地新教徒开始造反,更有甚者,他们是打着伊丽莎白的旗号来造反。1554年1月和2月,英国发生了严重叛乱。叛军已经进入了伦敦市区,要不是因为指挥不当、组织不严,说不定就已经推翻了玛丽。

叛军失败后,其首领很快被捕。糟糕的是,首领交代伊丽莎白是这次叛军计划的一部分,说他们打算说服伊丽莎白嫁给金盏花王朝的后人约克王室的徳文伯爵(Earl  of Deven),取代玛丽和菲利普。即便他们手里没有任何可以定罪伊丽莎白的证据,但就这样伊丽莎白也是有口难辩。

这时候关在伦敦塔中的简格雷的父亲亨利·格雷也因加入叛乱而被捕,导致玛丽将关在伦敦塔中的简·格雷和她的丈夫斩首。在亨利·格雷被斩首的那一天,可能是因为过度惊恐所致,伊丽莎白突然感到身体十分不适,决定和家丁一起启程返回伦敦。

这一行动被密切监视伊丽莎白的人报告给玛丽,玛丽怀疑伊丽莎白是要回伦敦夺权,而且玛丽的外交顾问、罗马帝国大使一直劝说玛丽斩草除根,除掉伊丽莎白,因为只要她活着,新教徒的叛乱就不会停止。玛丽的国内大臣们则怀疑伊丽莎白暗中勾结法国大使,图谋不轨。

伊丽莎白再度成为阶下囚

伊丽莎白到底是自己剩下的唯一亲人,又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妹妹,故此玛丽拒绝给保守派大臣们直接答复,也拒绝伊丽莎白的求见。经过三个星期激烈的思想斗争后,1554年3月18日,玛丽决定将伊丽莎白押送伦敦塔,切断她与外界的联络。

那时候囚犯进伦敦塔都是经泰晤士河坐船从地下室一层的犯人出入口进出的。在多次请求面见玛丽被拒绝后,伊丽莎白在入狱前给玛丽写了一封信,恳求玛丽开恩,不要轻信“邪恶之人”的挑拨来杀害自己的亲妹妹,  “我谦卑地渴求您本人能够给我片言只字的答复。(I humblelly crave but only one word of answer from youeself)。但是玛丽没有回答,只是下令将伊丽莎白关在曾经关押伊丽莎白的母亲安·波琳的囚室。这对年轻的伊丽莎白来说该是何等的精神折磨。

据记载,伊丽莎白对伦敦塔充满了恐惧,因为包括她亲生母亲在内的多少人都是全身完好进去身首异处才出来的。在小船载她去伦敦塔的那一天,大雨倾盆,船从泰晤士河拐弯进了通往伦敦塔的水渠,到达通向地窖的台阶。伊丽莎白下船后死死地坐在台阶上,被雨淋得又冷又湿、浑身颤抖,可她就是拒绝进入伦敦塔。最后她的奶妈凯特说你好歹进去躲躲雨吧,不然会冻死在这里的。

坐在伦敦塔监狱台阶上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在伦敦塔被内阁大臣轮番审讯,但也没找到确凿证据。叛军的首领在临刑前改口,说伊丽莎白公主对反叛并不知情。玛丽的内阁也并非意见一致,部分大臣说服玛丽不能杀伊丽莎白尤其是三朝元老威廉·塞索(William Cecil),更是力劝玛丽伊丽莎白不可杀,杀之会失去民心,恐民众会造反。

于是伊丽莎白在关押了两个多月后被释放,玛丽派人将她送到牛津郊外的 Woodstock 软禁。据记载,在她从伦敦到牛津的一路上,老百姓们争相迎接,很多妇女往她怀里塞点心和水果,一直塞到她拿不动。

老臣塞索以后成为伊丽莎白一生的良师益友,在登基后更是成为英格兰内政外交的支柱。但此时的伊丽莎白除了勇气和耐心,更多的是无奈恐惧与失望。因为很快宫里就传出玛丽怀孕的消息。

下回分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