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史铁生

来源: 田野maomao 2019-01-19 13:47:3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01 bytes)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号是作家史铁生过世八周年的日子。 他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想写一点文字以示怀念和热爱。

一九五一年一月四日出生于北京的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和散文家。他一九六七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六九年去了陕西延安插队,七二年当他只有二十一岁的时候因为双腿瘫痪不得不回到北京治疗,未果,从此开始了他的轮椅生涯。二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在街道工厂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七年后的一九八一年,又因患肾病不得不回家休养,同时正式开始了他的专业文学创作。一九九八年又被确诊为尿毒症,以隔日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遗体和器官全部捐献用于医学研究和移植。

他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兄弟》发表于《花城》。一九八三年凭着中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其他著名中短篇小说有《奶奶的星星》,《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等等,而《我与地坛》毫无争议地成为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其中一些作品也被译成日,英,法等多国文字出版。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多年前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比如《奶奶的星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以及一些散文集。在这里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史铁生的感受。也希望得到喜欢史铁生作品的朋友们的指正。

夏天傍晚喜欢在校园里散步闲逛,认认花草,看看天空,最喜欢的是静静的听校园钟塔里报整点的钟声。那是一种绵长深远,可以通达灵魂的声音,浑厚里有一些肃穆,音频不高却可以传递的很悠远。有的时候我会驻足安静地让钟声把自己深深地拥裹。读史铁生就是这样的感觉。他不激烈,不尖刻,有一点沉重;他不急不缓却深远厚重;他用朴实的文字诉说着,思想着,把读者很快的代入到他的世界里:淳朴善良的奶奶,清平湾的乡亲们,医院里的护士们,忧心重重的母亲。。。。。。语言没有丝毫的华丽却能够让人永远不忘:“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少了一颗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那是一颗“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亮儿……”的星星。小说《奶奶的星星》读起来像是散文,用平实的语言把奶奶的温暖和爱,她对生活的渴望和欲罢不能的无奈,与人为善和努力上进的形象不知不觉的立起来。读罢多多少少还有一点伤感,生活和时代就是可以这么任性地影响和改变着每一个像奶奶一样善良的人们的悲欢和喜乐。《秋天的怀念》和《合欢树》是写他的母亲的,虽然短短的散文,读起来又有小说的感觉:深情无限,寥寥几笔把那个身患重病却全心放在因瘫痪而跑怒无常的儿子身上的忧心母亲勾画纸上。“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生活可以是沉重的,哀伤的,但读罢却不低迷,因为时时有爱,有希望。“

“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的史铁生实际上是在用他的生命来写作的,他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记得有人说过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根”,譬如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和红高粱;譬如陈忠实的“关中的大地”,而史铁生的“根”则是地坛,说史铁生就绕不过去地坛。 在《我与地坛》里,他思考苦难和超脱,思考生命和死亡,思考活着的意义和活下去的理由,思考他是谁。他深入到人性精神的困境并试图找到出路和解脱的方法。他找到了吗?我想是的,他找到了,这表现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命若琴弦》和散文《好运设计》以及《我的梦想》里。他通过游走艺人小瞎子和师傅老瞎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能够在苦难中活下去是因为有活下去的理由:弹断了一千根弦就可以复明,还有爱。那或遥远或可及的复明的希望和爱的光亮就是活下去的理由。可是当希望和爱都走进论绝境的时候,我们怎么办?他说:“其他的办法,看看,还有没有”。有的! “是过程!”“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这是与命运的和解和接受,是精神的升华和胜利。作家韩少功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我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他拥有的躯体虽然残缺,但他的灵魂因为宁静和高远而高贵和伟大的。

或许在当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世界里,缺少的正是史铁生的精神境界。

 

附上他的作品目录,希望给对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些许方便。

 

作品目录:(摘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1979年: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 1980年: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短篇小说《我們的角落》(又名《没 有太阳的角落》)
  • 1981年:
    • 短篇小说《绿色的梦 》、《神童》
    • 散文《秋天的怀念》
    • 小说《树林里的上帝》
  • 1982年:短篇小说《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黑黑》
  • 1983年:
    •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青年文学奖)、《白色的纸帆》、《夏天的玫瑰》、《巷口老树下》
    • 创座谈《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 1984年:
    • 中篇小说《山顶上的传说》、《关於詹牧师的报告文學》44
    • 短篇小说《奶奶的星星》(獲本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足球》、《春夏秋冬》、《老人》
  • 1985年:
    • 短篇小说《来到人间》(获三月风金杯奖)、《命若琴弦》
    • 散文《合欢树》
    • 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北京出版社)
  • 1986年:
    • 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
    • 短篇小说《毒药》(获上海文学奖)、《我之舞》
    • 创作谈《随想与反省》
  • 1987年:
    • 中篇小说《礼拜日》
    • 短篇小说《车神》
    • 小说集《史铁生——现代中国文学选集》(日本德间书店)
  • 1988年:
    • 中篇小说《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
    • 创作谈《答自己问》(获作家评论奖)、《自言自语》
    • 小说集《礼拜日》(华夏出版社)、《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台版和日版)
  • 1989年:
    • 短篇小说《小说三篇》
    • 散文《文革记愧》
  • 1990年:
    • 短篇小说《钟声》
    • 散文《好运设计 》
  • 1991年:
    • 散文《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
    • 小说集《命若弦琴》(江苏文艺出版社)
  • 1992年:
    • 中篇小说《中篇1或短篇4》
    • 散文《黄土地情歌》、《相逢何必曾相识》、《散文三篇》、《随笔十三》
    • 散文集《自言自语》(广东旅游出版社)
    • 英文版小说集《命若弦琴》(中国文学出版社)
  • 1993年
    • 短篇小说《第一人称》
    •  论集《我与地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4年:短篇小说《别人》
  • 1995年:
    •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
    • 散文集《好运设计》(春风文艺出版社)
  • 1997年: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获上海市长篇小说奖)
  • 1998年:长篇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 1999年:短篇小说《死国幻记》
  • 2000年:短篇小说《两个故事》
  • 2001年:
    • 散文集《对话练习》(时代文艺出版社)
    • 小说集《往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2年:
    • 长篇随笔集《病隙碎笔》(获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其中《病隙碎笔5》获老舍散文奖)
  • 2004年:散文集《记忆与印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05年:《病隙碎笔之六》(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 2006年:
    • 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
    • 综合集《史铁生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 2010年:
    • 随笔集《扶轮问路》(人民文学出版社)
    • 论集《妄想电影》(人民文学出版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 -老幺六六- 给 老幺六六 发送悄悄话 老幺六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9/2019 postreply 00:37:01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