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网上再无祁芳?》6

来源: RogerWho 2018-06-19 14:03: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35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RogerWho ] 在 2018-06-19 20:58:3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第一稿发给叶导,几天没动静,她急得要命,想听取意见后着手修改。她听说过,剧本不翻十几道烧饼成不了型,有人改几年改不出来,智力体力双双跳水。她不便催,又没心思干别的,挂在案头的台历从第一天工作划起,转眼划到二十多天。

叶导回复,说最近忙于拉投资等等,抱歉抱歉。他提了几十处建议,意思是注意画面感,对话切忌太长。她问他的总体印象,是不是方向正确。他说对一个新手来说,她的努力非常不易。她听出画外音,叶导并不满意。

她继续努力。不几天,叶导送来喜讯:拉到了投资商,福建人,民营实业家。祁芳问他,速度怎么这么快,叶导说,现在搞影视,各方面的思路都是大干快上,缺的不是钱,钱反过来追项目。路径摸准了,找对了人,投资不成问题。

祁芳仿佛被注射了新强心剂,振作精神,除了吃饭,人就钉在书案,每天带韩国造的果香型眼罩,死瞌黑眼圈。

修改稿发出去,叶导很快回复,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离期望差很远。她说,我都是按你的要求改的。他说,我给你的是思路,写还得你来嘛。

她提起已经补看了许多电影,对一线二线演员变得熟悉,叶导说,那些电影,不看也罢。对了,角色的戏份请做大幅调整,女主的戏份拉长,甚至超过男主。

她说,不可能吧。小说里的女主后半段才出现,后半段的篇幅还是男主为主。

叶导决然地说,改了再说。

她感觉无所适从,修改进度徘徊不前。过了几天,叶导说,我们商量个事。他的语气谦恭,不详之兆?

叶导解释,投资商读书不多,钱多,脾气大,比较挑剔,常常提很难满足的条件,一言不合就威胁撤资。鉴于时间紧迫,我考虑让两位合作过的国内作者接手。

她小心地问,你的意思,我不当编剧?

叶导说,改做顾问怎么样?

她心里一沉,眼睛发花,自己的小说,自己的剧本,哪有半路给人抢走的道理?!

叶导说,我们几个合作多年,特别默契。你在国外那么久,对国内的口味把握不准。

他举了好几个例子,证明她对大陆生态的生疏。

他说,这些不足,不是一天两天克服得了的。相信我,你已经付出很多心力,我尽力帮你拿到最高的补偿。

她说,如果我不答应呢?

那边沉默了几秒钟,说,请你认真考虑。先听我讲几句心里话,我出道的年头不短,拍的电影算起来有那么几部,满意的不让公映,不太满意的反映一般。借一句央视直播中国男足的名言,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看好你的小说,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它拍成精品,我等不起。

祁芳差点想说,我也有梦想。我的孩子我来带,要么让我改,要么我不出卖版权。

她没说。自己的作品能上大屏幕,诱惑太大,这次谈不拢,还会有下一次吗?

跟季老合计过后,她被迫让步,签了版权转让协议,除了片名不可更改之外,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有演员的提名权。叶导说,充分尊重你的宝贵意见。

她给叶导提出两个人选,都被否决,说她不了解幕后的故事。她心仪的一个男演员,人前是个人物,人后有严重的毒瘾;一个女演员,不拍电影时注意身材,接到片约就胡吃海喝,为选准她的衣服,服装师伤透了脑筋。

这个圈子有点深,深得让祁芳只能闭嘴。她还想过拍摄外景的建议,这下,她不敢提。她的小说,就当嫁出的女儿,生死由命吧。什么顾问,不顾不问才是好顾问。

叶导似乎无意中说,女主已选定,投资人推荐的。

她好奇地问,谁呀?

他说的一个名字,她没听过。她问,可以胜任吗?

他说,戏剧系在读生,估计可以。

新加入的编剧动作快,本子很快写出来。叶导转给她看,但没征求她的宝贵意见。怎么说呢,改编不太对她的口味,她觉得应该按川菜的套路下功夫,那两位在厨房丁零当啷,端出一盘闽菜,同属大中华,就是不一样。她不满意,但为时已晚。

两个月即将过去,她收拾行囊,赶去看望两边的老人。回到美国的头一夜,她一口气睡了十六个小时,季老开玩笑,他几次想打911求救。

叶导给她快递寄来样片的DVD碟,她邀请一干好友,好吃好喝后一块儿观看。看到“根据祁芳同名小说改编”的字幕,观众一片掌声。季老搂着她,左右开弓,“啪唧啪唧”亲个不停,说,我早就预料有这么一天,没想到,来得这么快,OMG, 这是我老婆吗?各位?

电影拍得不错,尤其是女一号,美得令人起哀怜。叶导再携片子参加某国的国际电影节,获了奖。据说,电影结束,全场起立鼓掌,长达三四分钟。祁芳不知该激动还是不激动,她的孩子,名字没改,五官改得快认不得亲娘。

得了国际奖,国内媒体密集报道。祁芳浮出水面,接受越洋报道,继而飞回国内,上电视上报纸,风光了一阵。为此,她专门到Nordstrom买了几套新衣服新鞋子。她不常买衣服,要买就到Nordstrom,挑每年两度降价的时候买。这次错过降价,她有些心痛。

祁芳发过多篇小说,手头还有好几篇的素材,珠海的写作经历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叶导也表示,期待她的新作品,期待再次合作。她想,这不是她写作继而触电的终点。她觉得,她在大陆找对了平台,她准备多走几步。

一次在北京,她住一家中档酒店,刚起床,一家不知名杂志的记者要采访她,她瞧不上眼,说现在正忙,下次再约。感觉才放下酒店电话,外头有人敲门。她拉开门,杂志记者的半边身体挤了过来。一个让人怀疑未成年的女记者说,请给我几分钟,请给我机会。

记者从哪里知道她的酒店房间?不是从酒店打听来的从哪里打听来的?这不是“狗仔队”行为吗?

祁芳只能给她机会,骂人不是她擅长的事。记者忙着放置采访的行头,她径自吹头发化淡妆,懒得讲抱歉的话。记者静静地坐那儿,小巧的手提电脑架在双膝,面含微笑,眼中闪烁着她所熟悉的一种光亮。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席卷全身。她是个成功的人,是个名人,小记者眼中明白无误地这么告诉她。放到几十年前,如果她这么走近一个她所景仰的作家,她的目光和小记者的目光会一模一样。

“狗仔队”行径给她的不快没了。狗仔们靠什么生存?靠的不是名人吗?她觉得自己够神气够派头。她说,你看我,一身邋遢,上不了台面。记者说,不会不会,您是大作家,又不靠脸蛋吃饭。再说,您的气质别人怎么比?

采访开始,她讲得比想讲的多得多。小记者的眼睛不离开她,双手在键盘“啪啪”连击。她心里盘算着,如果记者不带编辑地把记下的东西登出去,那得用掉几个版面?

她讲到电影,粗线条地讲到她在美国的家庭。不知不觉,一下聊了二个多钟头。她晃了一眼手表,说,不好意思,就到这里吧,我中午跟人约好了。

记者站起来,说,谢谢,希望下次合作。刚才的采访我再整理一下,下午交给王记,哦,就是我们的部主任,星期一上纸质板。我们是小杂志,大的报亭才买得到,别记错我们杂志的名字。

祁芳说,怎么会记错,等着拜读。

她想问,你们采访我,你们把采访内容印出来卖钱,我不计较报酬,至少得送我一份吧?她没问,怕让人觉得掉身段。

中午她的确有约,约的是一个女文化经纪人,朋友介绍的,据说是高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Roger是不是有亲身经历? -粗枝大叶- 给 粗枝大叶 发送悄悄话 粗枝大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8 postreply 19:12:05

没走过一样的路,见识过其中的角色。 -RogerWho- 给 RogerWho 发送悄悄话 RogerWh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8 postreply 21:01:34

拍电影好像太顺了点,展开一下就奔中篇了 -杨别青- 给 杨别青 发送悄悄话 杨别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9/2018 postreply 21:01:52

杨兄,你好。 -RogerWho- 给 RogerWho 发送悄悄话 RogerWh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0/2018 postreply 09:45:56

的确好像拍电影的速度,哪怕是电视剧呢,也快了一点顺了一点,可见 -苏.苏- 给 苏.苏 发送悄悄话 苏.苏 的博客首页 (74 bytes) () 06/20/2018 postreply 18:30: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