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能进哈佛?

来源: 淡淡的日子 2018-04-07 07:44:3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076 bytes)

        “叮铃,叮铃。。。。” 一大早,闹钟在不停的响。“Daniel,Ryan,赶快起床了!”先生挨个推开两个儿子的房门,一遍又一遍的叫着。不仅叫,而且他会走过去拍拍他们的被子,Make sure他们都已经醒了。“听见了吗?醒了没有?”先生下楼做早饭前必须听到他们的回答。“醒了,醒了。”两个儿子都知道,不这样回应,老爸是不会离开的。不过醒是醒了,起不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二十分钟以后,两个儿子毫无疑问的还保持着熟睡的姿势,一直到我“腾腾腾”地走过去,大喝一声:“为什么还没起来?!”这一声吼才真正起到叫他们起床的作用。这一幕天天早上在我家上演,无论寒暑,无论正常上学的日子,还是假期。

        今天大儿子放春假在家,变本加厉的不肯起床,连听到我的吼声都无动于衷了。我决定不给他戴隐形眼镜,让他好好反思一下。时间到了,我要去送小儿子上学,临走前我提醒大儿子吃完早饭,把桌子收拾了。

        在从小儿子学校回来的路上,我遇到了我们小区的熟人----老葛。他儿子今年申请大学,这两天正是发榜的日子。我跟他打声招呼,然后问他:“儿子被哪个学校录取了?”他还没开口,笑意就已经爬上了眉梢。虽然在尽量的保持着矜持,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个难掩心头喜悦的自豪的父亲。“儿子已经被MIT和哥伦比亚录取了,现在在等哈佛的消息。” “Wow, 太棒了!恭喜你!” 在由衷的替他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不能免俗的问问他儿子的具体情况。让我很惊讶的是,老葛几乎说不出他儿子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儿子学习不错,不过不是全A。ACT没考满分,但成绩还算理想。喜欢打网球,但并不很有竞争力,只是在学校的校队做队长。没有任何学术或艺术方面的奖项,只是在学校给校报做编辑。”我认真的听,然后追问:“别的呢?” “没有了!”大概老葛这时候自己都开始怀疑为什么儿子能够接到DreamSchools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又马上补充一点:“我儿子真的很努力!”听了这话,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儿子高中这几年早上都是自己起床吗?” “那当然,他上了高中以后,我们基本上就没怎么管过他。他自己好像很清楚要做什么,而且总是说不仅要做到好,还要好到全年级的500多名同学没人不知道他的地步。”

        辞别了老葛,我不自觉的在脑子里把我这些年认识的一些朋友的孩子做了比较。无论男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非常的聪明,而且不管是爹妈的意愿,还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他们都在高中时期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常青藤学校。但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有的人如愿以偿,有的人却遗憾落榜。且不说爬藤是不是人生的理想,但我很好奇这些在我眼里,在其他人眼里都是很优秀,好像没什么差别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藤校区别对待呢?首先,他们的学习都很好,GPA,SAT考试成绩相差不多。其次,他们都没有体育或其他的特长,没有获得过什么“用得上”的大奖。第三,他们也没有校友爹妈,或者名人的关系。个人履历上无非是某项体育的校队队长,或者除学习以外更偏好某一项课外活动,比如写作,绘画或者演讲。从这些孩子能够落在纸上的硬件条件来看,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那不同的关键点一定在他们个人身上。是性格?长相?还是其他的什么特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摇着头一路走回家。

        进了家门,我看到厨房已经没人了,大儿子估计是上楼写作业去了。我环顾四周,有些不能相信我看到的一切。餐桌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一片用过的餐巾纸也没有落下。水池里早餐用过的盘碗都已经被洗好,擦干,放回了碗柜。水池边的Counter上一滴水也没有,灶台上的锅也是洗得光可鉴人。垃圾倒了,地擦了,厨房里里外外找不到一点儿需要我再动手收拾的地方。这是大儿子做的?不可能呀!大儿子平时洗完碗,那厨房还够15个人收拾半拉月的呀!

        我迫不及待的把大儿子叫到厨房问他:“这是你收拾的?”他点头称是。我说:“你看,这就是你做事情的能力。当你想做的时候,你可以把事情做的比妈妈还好。但通常情况下是你不想做。今天为什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因为我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我要负责任。”听了大儿子的话,我突然豁然开朗。那些看似都很优秀的孩子,之所以在18岁的时候走进了不同的大学,就是因为他们有的在18岁前就已经长大了,而有的还没有。或者可以说,有的成熟到有责任感了,有的却还没有。

        同样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但如何的使用它,却有着千差万别。成熟有责任感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在替自己做。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今日的辛苦是在为明日的自己负责任。所以他们不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学习不只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需要家长督促他们去开发学习以外的业余活动,因为他们都能自发的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更不需要家长天天如同看贼一样的控制他们上网玩电脑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无尽头的网络游戏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做任何事都缺乏内动力。他们虽然头脑里,嘴上也会想着或者谈及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多数的时候这所谓的梦想其实是父母的。他们虽然已经发育的像个大孩子一样,但每天从起床,到上学,到回家写作业,到打球弹琴或者做义工,都是在变相的给爹妈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才会看到一个每日懒懒散散,做事马马虎虎,思想上糊里糊涂的孩子。当然这样的孩子很正常,也很典型,正是我们大多数家长面对的自己正在上高中的Teenagers。因为每个孩子发育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孩子成熟的早,有的孩子却相对幼稚的时期会比较长,尤其是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他们往往在潜意识中拒绝长大,不愿意自主的担负起成长的责任。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完全不能着急,因为高压或者硬推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有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我决定要帮助大儿子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问题,让他真正明白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拒绝成长。为了让我们的讨论更直观,下午我邀请他跟我一起看了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Homeless to Harvad》。

        这个电影是根据一个名字叫Liz的小女孩儿的成长故事改编的。她从小生活在充满毒品,艾滋,饥饿的贫民窟里,父母都是瘾君子,母亲不仅吸毒,还精神分裂,眼睛失明。小姑娘从8岁开始就过着乞讨的生活,本该在接受母亲照顾的年龄,却在每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父母。因为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她在学校也备受同学们的欺凌,由此她连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母亲因为艾滋病去世了,父亲因为酗酒进了收容所,外公把她当垃圾一样赶出了家门,她在15岁的时候变成了真正的Homeless。面对母亲的离去,小姑娘心里没有丝毫的抱怨。趴在妈妈的棺木上,小姑娘心里说:“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是那么的爱你。”带着这样一份感恩的心,Liz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比其他孩子更早的成熟了。她知道她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带着这样一份要改变自己生活的责任感,她选择回到学校。17岁的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学业,并且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哈佛录取,并用自己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在她成长路上遇见她的人,每个人都对她伸出了热情友爱的双手。1996年,纽约时报资助她一年一万二的奖学金,用以完成哈佛的学业。

        看完电影,大儿子感触很大。尤其是看到小姑娘在垃圾桶里捡吃的,在地铁里睡觉的时候,他对我说:“我真是太幸运了。”不过大儿子也同时提出了疑问,他说:“妈咪,我知道这个电影要告诉我们Liz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有动力。命运把她扔到了人生的最底端。所以她知道如果不努力,她就永远也爬不出贫困的泥潭。但我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什么都有了,那动力从哪里来呢?”对于儿子提出的问题,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因为他不仅看懂了电影,而且也联系自身的情况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很多人都说,中产阶级的孩子是最没有内动力的一群,因为他们既不需要为生活基本条件而打拼,也没有背负任何家族或者企业传承的责任。十几岁上高中的孩子们,每天都是稀里糊涂的混日子。听话的孩子可能会为了家长而拼命学习,为的只是期末拿个A。有主意的孩子可能会把时间都浪费在打游戏,或者和朋友Hangout上。但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不明白自己的人生将何去何从,好像那只应该是爹妈来操心的事。我问儿子:“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将来想做什么?” “考一个好大学?”他迟疑的回答我。我接着问:“那只是你人生的第一步,之后呢?”他想了半天,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我说:“这正解释了你的问题,动力从哪里来?没有人生的目标,你就不会有动力。Liz 15岁时的人生目标是要“get out of here..”。你比她的起点高,所以你需要有更高的目标。大儿子听了还是不理解,说:“那我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我笑着回答:“这是需要你自己考虑的问题,不过我可以帮你找个方向。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18岁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干什么?25岁的时候?30岁,40岁,45岁的时候呢?在你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你希望你能有什么样的价值,肩负什么样的责任?能影响身边的多少人?是两三个,十几个,还是成百上千,甚至是整个国家或者是全世界?这就是人生目标!当你想明白以后,再往回想。想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将来需要走什么样的路,上什么样的学。甚至具体到现在的每一天早上起床还需不需要别人喊破嗓子,学习考试是不是只为了那一个A,做义工是不是只为了完成任务。。。。”大儿子耐心的听我讲完,一边点头一边表示明白了。

        大儿子去认真的想自己的人生目标了,我也同时释然了一个困惑我多年的问题:为什么上哈佛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够成熟,没有长大,无意负责自己的人生。所以说在众人嘴里说的“爬藤”,其实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如果孩子成熟的晚,我们做家长的真不能够拔苗助长,心急的催逼胁迫,而是应该耐心的陪伴提醒:“小子,想想你的人生目标,早一点儿长大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寒门出贵子。孩子自己不知要好,没招儿。知道如何规划人生,坚持目标,很重要。 -qqhme- 给 qqhme 发送悄悄话 (170 bytes) () 04/07/2018 postreply 08:24: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