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成功挥刀自宫

来源: 西门酋长 2018-02-20 15:06:5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5270 bytes)
如同面对残缺的维纳斯,人们总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努力想象甚至拼凑失落在大众视线以外的东西以为慰藉,面对公演的《芳华》也是如此。我曾试图找到一部完整版作为收藏,但一直未果,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了一些残肢,自己脑补一部完整的作品。
对于这些删节的桥段,有的是出于影片时长考虑而做的精简,比如开始时那段草原女民兵的后半段,虽马刀与后面文工团解散后的刘峰重回故地有前后呼应之处,但对主线情节影响不大。而何小萍在尸中寻找刘峰那段,因为太过血腥而被删除。同样刘峰海南生活的窘迫,文工团举手裁决刘峰触摸事件,何小萍发病等情节,后面都多少有只言片语的叙述,观众通过脑补还可以加成篇。但有些情节的删除却对故事有比较大的伤害,使得阉割后的影片不连贯了,比如林丁丁拉手刘峰,这是刘峰感情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它,刘峰的那段表白就显得突兀,林丁丁后来的内心挣扎也显得牵强。如果没有“拉手”,林丁丁确实对刘峰没有什么特殊感情,连”水果罐头“都有亲一下的殊荣,而对刘峰却什么表示也没有。就因为夸了你手巧就能接受你熊抱吗?这么看来刘峰的咸猪手的确成了没来由,林丁丁怎能为此内心痛苦呢?!何小萍为此痛恨这个集体也便成了一己之私了。当然,冯导所以删去此桥段的原因不只是为了缩短片长,想来那段对靡靡之音的评价代表着对外来世界观的审视原则,恐怕今上是不想否定的。
然而最令我耿耿于怀的删节是何小萍高原独舞的那段。我认为这一段影片比小说更加震撼和精彩,不只是因为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苗苗的舞蹈,更由于情节的安排和演员的表演。小说中团里识破何小萍“发烧”骗局是在演出之后,而影片中政委是在对“敌情”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做出那段“深情”的演讲的——他太阴了,那是对当时在场的所有人的欺骗,也包括何小萍。政委对革命的英雄主义进行了诗一样的歌颂,以此冲击何小萍那颗年轻浪漫的心(年轻的心中永远有一个浪漫催动的引擎),同时他又骑兵面前树立起一个轻伤不下火线的英雄人物何小萍(尽管政委心里明白她不是),用以驱逐他们因要被集体转业而形成的抱怨。而当何小萍被眼前的错觉所欺骗时,看着她深情地抬手行军礼时,她忘掉了个人的恩怨,融入了政委描绘的英雄画卷中——融入英雄的时代,成为英雄的一分子,重新赢得世界的认同。单纯的年轻人,躁动的热情,“卓有成效”的领导艺术,这一切,冯小刚通过何小萍的那段舞蹈与其装病的情节进行对比,得以充分的体现。正当观众为何小萍的转变而感染时,镜头从碧空苍山一转而至灰霾的雪地列队:何小萍被送去了野战卫生队——秋后总是要算账的。只有这样的冲突才能使观众体会到剧中人物内心的落差,才能体会到在“集体”面前个体的微不足道,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电影较之文学作品更强的冲击力。只可惜它被阉割了!!
在阉割版中,没有了何小萍跳跃旋转的舞蹈,缺失了因此带来的对主人公内心矛盾的表现,没有了因此产生的与前面消极行动的巨大反差;没有了骑兵战士们雷鸣般的喝彩声,体会不到被虚幻的荣誉感陶醉时何小萍的心态。其实,这一段也是对后来何小萍在英模报告会上精神失常的一个伏笔。这应是本剧的一个创作亮点,可惜它却没阉割了!!更无法容忍的是,因为没有这段情节,何小萍成了一个因个人情绪而不顾组织的自私鬼,就算把她充军万里也无足为怪,甚至还算是成全了她的好事,再加上政委“不要扩散”的“保护”,组织简直就是一个体贴入微而恨铁不成钢的好妈妈的形象。我是看不懂了。
究其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时长的原因,有人说是与后面何小萍的草地独舞重复了。。。。。。在我看来这都是细枝末节,最关键的还是过不了审查这关。因为这段情节所带来的情绪上一波三折的反复,使得假保护真欺骗的事实(是对所有人的欺骗)、对年轻人在集体主义热情面前无免疫力的弱点的利用、造神造英雄的不遗余力以及不容异己,鸟尽弓藏的险恶被无情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反观当今社会,无一不言中,可谓鞭辟入里。试想这样的片子能通过审片吗?!哪里只是越战话题,老兵同情这么简单,那是在全面揭短呀!为此冯导只能选择挥刀自宫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为冯小刚叫好,毕竟只有他才能半遮半掩地挑起这个话题。
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而是好电影出不了阎王殿。为电影人悲哀。。。。。。
半杯浊酒半生愁
一腔热血一梦休
空对残枝叹花落
风吹英宿哪荒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