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不太喜欢有仇必报的人,不过挺佩服他们的执着的,所以想试着写一个类似女版伍子胥的人物,只是伍子胥成功她失败了。

来源: 2016-12-08 13:49:2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想古人遭遇诛族这种大祸,恐怕不会有反思这个高度的,可能只有和这事无关的现代人才会发感慨。古人遇到这事要不自认倒霉,自己活着就不错了,比如上官婉儿,要不是不报深仇大恨就不罢休。象聂政伍子胥等等。如果非要反思崔浩的错误,恐怕我也只能照搬当时的人,也就是写魏书的古人对他的评价。魏书对他的遭遇是相当同情的。我对这个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这是个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以自己高尚纯洁的血统为荣,把对其他人尤其是鲜卑人的瞧不起都写在脸上了,极其傲慢狂狞,想方设法让皇帝灭其他的胡人政权,可是只要太武帝提出攻刘宋,他就阻拦,因为那边是汉人政权。所以当时就有人怀疑他是南朝派来的间谍。推崇汉人到了极点。要皇帝灭佛兴黄老道教也是为了这个,道教是汉人本土产生的。其它的,这人也没干什么坏事了。因为这些就被灭了九族,他家人(假如真有的话),肯定不会反思,说这是我老爸犯了大错所以我们活该如此的。不要说他家人,就是当时他的同事都觉得不公平。当时太武帝要高允起草灭他族的诏书时,高允对皇帝说,如果是因为他揭露了鲜卑人的丑事就灭族,那太过了,他罪不当死。如果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你非要除掉他,那我无话了。结果托拔焘不回答他,等于默认了他的猜测。所以现代的历史学家因此认为崔是威胁到了皇帝的统治稳定。

假如女主反思了,那这个仇肯定报不了了,结局就是她想,反正我们也有错,所以就别对抗了,毫无意义,握手言和,谅解了敌人。这样的结局太多了。我就是因为看了太多的"妥协女主",甚至爱上杀父仇人的,才想写这个故事的。想写个不一样的。网文里一笑抿千仇的故事太多了。我觉得用'真心爱上灭族的仇人'这种情节,一点都不能说明爱情的伟大。经常听到说,伟大的爱情可以逾越这个逾越那个,逾越门第是可以,逾越到能心无旁骛,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爱上仇人,我觉得不可能,反正我肯定做不到。只能说明那人太缺爱了。

后面会有写到,女主这样一门心思地报仇,到底有什么意义的讨论。可能会借杨婉樱,或者冯季姜的口说。


关于佛教和马列,那是统治者这么看的,站在他们的角度上,都是一回事,是工具。下面民众,真心信奉这个宗教的话,肯定不这么想。真正的统治者是不会真心信奉上哪个教的。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很多都借助宗教作为理论基础。比如洪秀权,后来的我党也找了这么一个理论,马列虽然不是宗教,但起的作用和洪秀权的拜上帝教类似。所以宗教在中国为什么总被当权者防范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