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时间

来源: 加拿大雁王 2016-12-02 06:23:2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170 bytes)
 
 
 
有天和一个朋友聊起纽约和巴黎,新旧世界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她说,很多纽约人都喜欢巴黎,却很少听到巴黎人说喜欢纽约的!她走南闯北,在两边都生活过。的确,欧洲的风情是难以抗拒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伟大的艺术传统以及处处散发的、无时不在的一份悠然和优雅…..难怪巴黎人、欧洲人骄傲。骄傲之后自然就有不屑…..美国人有什么?炸鸡、汉堡、可乐、星巴克…….那不是饮食文化,是污染!好莱坞更甚,根本就是文化侵略!
 
然而在我的印象里,香榭丽榭街头(巴黎)的星巴克从来都生意兴隆,格拉西亚大街(巴塞罗那)上的麦当劳也和土生土长的“Tapa Tapa”一样人头攒动…...忘不了当年在日内瓦排着长队买票看《泰坦尼克》的情景,也还记得在瑞士时一个当地朋友旅行回来谈起美国时的兴奋和滔滔不绝……纽约、美国、好莱坞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看她的眼神里有鄙视,但好像也不缺向往。
 
马丁. 斯科塞斯喜欢讲纽约的故事,伍迪.艾伦更是,其实纽约的故事和巴黎的一样动听。记得十几年前在苏黎世看伍迪.艾伦的《Small time crooks》,满座,去晚了,只能坐第一排,仰着脑袋听爱伦先生絮絮叨叨,受了一回洋罪。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人能否定美国的先进、发达、活力、包容和创新精神,她甚至“应该”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国家吧(虽然不)。可文化、风情呢?提起来却总让人怀疑,甚至……不齿,好像在讲一个暴发户,土、钱烧的,肤浅、娱乐文化、没品位,没情调、没底蕴…..这是人们常给山姆叔扣上的笼统的、好像也不那么公平的帽子,不知道里面有没“羡慕嫉妒恨”的成分。谁让你这么张扬呢?谁让你住着带5个卫生间、站半亩地、仨车库的大房子,开四个、六个缸的大SUV,家里大冰箱、大烤箱、洗衣烘干机供着后院还带游泳池呢?你不是成天嚷嚷环保吗?可你消耗资源最凶。这跟你诸多的口是心非一个意思:禁烟最狠,满世界卖的最凶,健康理念最普及,垃圾食品也最泛滥…..您的洋相多了去了。
 
可有一样你却牛逼不起来,时间!你没时间!以前不说——你没有岁月的积淀和发酵,不能怪你,你年轻;可你有当下吗?好像也不确定,因为当下在跑、在飞。整天风风火火跟赶命似的,连喝杯咖啡都没功夫下车,伸手往窗口一伸,钱给人家,纸杯拿走上高速“享受”去…..开着引擎在一条长龙里等候真不浪漫,好像流水线上的鸭子在等着填食。纸杯!呵呵,那感觉……别说喝咖啡的欧洲人,咱嗜茶的中国人一样不齿,不是走哪儿自己的杯子瓶子都带着?红着脸管人白要开水,大老远捎过来的那点儿龙井、银针不容易,不能糟践了,虽不能像在国内似的烫壶烫杯、洗茶、头遍二遍地忙乎着…….
 
欧洲人没这么先进,住得拘谨,物价不便宜,车更小得可怜……可欧洲人却不容忍这份先进带来的“将就”!身边就有一个法国老兄,来北美工作几十年了,可臭讲究的积习依然难改,实验室里庆祝什么开瓶红酒,秘书拿来一摞纸杯,人家不干,把实验用的玻璃烧杯洗净了,好歹用玻璃杯喝才行!按他的话说是对美酒的尊重(潜台词是不能亵渎,像你们似的!)。欧洲人与其说尊重美酒咖啡,不如说更尊重那一刻属于自己的时光。美好时光是需要玩味的。踏踏实实坐下来,现磨咖啡粉,现打奶泡,小杯的浓咖啡(Espresso ),中杯的卡普琴诺(Cappuccino ), 大杯的拿铁(Café Latte或 café ou lait),  精致的骨瓷杯当然是预过热的,无论翘起小手指端,还是双手合十抱着,都舒服都享受。或者,拿小银勺慢慢把咖啡和奶搅动混匀,自己则目光空洞,若有所思…...醒觉呢。
 
那如丝如脂的奶泡和浓咖啡交融在一起的时候美呀,好像生命与时间的契合,你知道你没有错过生命里平凡的、却是美丽的那一刻…..当然还有新出炉的、松脆的牛角面包,以及弥漫整个房间的香味:咖啡香、奶香、牛油面点的烘烤味道……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从蒙特勒,那座可爱的瑞士小城同样迷人的小火车站走出时扑面而来的满街道的咖啡香味,那味道陌生而醉人。
 
然而美国人说,我没时间!马上就有个会,接下来还有客户要见,我必须赶着点儿…...硅谷大佬不是所有衣服都一样吗,省事,没时间挑!据说人工调制的鸡尾酒营养剂也快了,灌下去就得,没什么入座、点单、倒酒、等候,甚至咀嚼、吞咽、消化、打嗝、排气之类乱七八糟的,要是再调几句情,甚至Jerk off(注)一把排解压力就更要命了…….这至少还让你意识到自己是人,不是机器。现代化的的滚滚洪流让人们享受机器带来的现代、便捷、高效的同时,一不留神自己也变成了机器,好比温水中的鸭子。恭喜了!
 
可人家说你没情调。情调费时间。当你点着蜡烛仨盘儿俩碟的细品慢咽的时候,你其实品的、咽下去的是时间。咀嚼时间!情调是什么? 不就是咀嚼、欣赏生命中每一刻的美丽时所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份浪漫吗?不仅限于生活,工作事业也可能是,专注、奉献、忘我、殚精竭虑……只要那里面有你的爱和激情。你有你的风情,你有你的方式享受时光。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只是在随波逐流,让资本驾驭的现代社会推着搡着磕磕绊绊地往前赶 ——奔哪儿?生命的终点!可你注意到沿岸的风景了吗?夕阳西下时的满天霞彩或者午夜星空里浩繁的群星可曾让你落泪吗?你没有,你无暇,你焦虑,你急不可待……直到某一天你终于有几分满意地停下来歇歇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水中的自己,怅然于那一头如雪的白发。我的时间呢?时间都去哪儿了?
 
 
欧洲人不这么干,欧洲人喜欢把时间攥在手里,一点一点地消磨——虽然常有声音说人家懒。比起北美,更不要说现在的亚洲,这里时间走得慢点儿,好像挨着黑洞,黑洞其实就在心里。记得第一次出国来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一点失望,沉闷,古老、或者陈旧,除了旧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可以让人惊叫、眼前一亮的宏伟和现代。酒店不华丽,老式公寓电梯还有手拉门的,米兰的火车站比起咱天津、北京的简直就是个 Joke,巴黎地铁更是,都说方便,但陈旧得让人想起雨果笔下的世界。我来这儿干嘛?
 
感觉是在不经意间生出来的。时间和旅行让自己的心里眼里变得柔和、多彩,与周围的一切慢慢融合到一块儿。那时候没钱,旅行除了火车就是步行,一条街几条街地走,好像在和一个陌生人聊天,累了,就在哪家café门前的广场上找张台坐一会儿,也学着人家,慢慢品一杯夏莎拉。广场上熙熙攘攘的游人不时走过,四周三三两两的客人或安静或窃窃私语,看报的老着,读书的年轻女子,握着手、含情脉脉的情侣…….谁的狗在座椅旁安静地趴着,只有广场上躁动的鸽子不时让她分神……在这里,时间没有跑,在缓缓地流动。
 
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个漫步苏黎世街头的深秋夜晚。昏黄的路灯下,古老、空荡的街道和一扇扇美丽的橱窗让孤零零的我几乎忘记了自己在哪儿。是在故事书里吗?空旷里谁的八音盒儿的歌声听起来清晰、悦耳、空灵…….仿佛精灵的歌唱,我知道她们就躲在每扇橱窗后面,正轻声唱着、偷笑着、打闹、争吵着,跃跃欲试盼着夜幕降临。我猜她们早准备好了带给明天的惊喜…..真想就这么一直站着、等着,等着夜幕把世界变成童话。要是我还没有睡去,我在里面会是什么样的角色呢?远处教堂的阵阵钟声一遍遍地提醒人们夜色已晚…..
 
在欧洲的很多小城漫步的时候,还有一道风景和橱窗里可爱的八音盒一样让我着魔,那就是每扇窗前的小花。红的、粉的、黄的、紫的……围在黑色的铸铁花篮里,密密的一大蓬无论是骄傲地仰着头,还是懒洋洋垂在篮子外,都美、都娇艳、都青春动人,尤其在古朴的门窗、石壁映衬下。她们好像从不知疲倦,花开花落陪人们度过一整个夏天。她们与古老相伴,蒙特勒、在洛桑、流森,安尼斯…….让古老不再单调、疲惫;她们与时间相拥,赋予匆匆走过的每一分钟以色彩和生命。
 
每每回过头去 ——不管走了多久、多远——我都能闻到她们迷人的芬芳…...
 
 
 
除了花香,让我常常流连的还有儿时北京初冬满街的糖炒栗子香味,甜丝丝的和煤火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呛人又醉人。另外就是夏天提着小暖壶到胡同口小酒馆儿给爸爸打啤酒时,掀起门帘子 迎面扑来的酒香,伴随那香味的一定是那张笨重的八仙桌、桌上的二两白干几粒花生米和桌旁翘着二郎腿,涨红脸哼哼唧唧的光头老头。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下一张相似的特写,大光圈,模糊的背景里是一幅贴在白墙上的、红纸黑字的标语,“社会主义好”。不知作品背后的寓意是什么,有人说是讽刺,有人说是欣赏甚至膜拜:东方的、悠然和从容的生活情调。那画面不美吗?近年来也常在梦里听到儿时胡同口每每传来的吆喝声:“磨剪子嘞戗菜刀——”,那声音总是拉得很长,好像在唱歌,曾多少次在夏日的午后和单调的蝉鸣一起伴我进入梦乡。还有日落时分长安街上的滚滚洪流,如潮水,如云涌,与古老的华表、红墙上的毛主席像相交错……有人说无论从广场上那个角度看毛主席,你都感觉他在看你。我想这一定来自一种君临天下气场。对北京的记忆,市井的淳朴和从容似乎总脱离不开这个气场,时时让她罩着,在下面挣扎。谁让这儿是共和国的首都呢?这里有权利,有资源,有气派,有历史古都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时间时时萦绕着高大上光环,让人炫目,也不免也让皇城根儿的小民显得有点儿寒碜。
 
而两千公里外的南国花城就不一样了,山高皇帝远,皇城子民戏称人家老广、南蛮子(人家则叫你北佬儿),可人家活得好像更自在更理直气壮。这在我去那儿读书没多久就感觉到了。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主题是生活。丰富热闹的集市,让人眼花缭乱的早茶,骑楼下粥品、烧腊店难以抗拒的香味,一瓶啤酒、一碟田螺、通菜让你聊到半夜的排档 —— 那儿的菜香啊,就是一帮穷学生胡侃神侃聊天下大事,也从没觉得自己不是个爷,虽然桌椅破点儿。特别喜欢女孩子下了班,顺路拎两尾塘虱一小段儿蜿鱼、一小把青菜绑车把上骑回家的感觉,无论在冬天夏天、风天雨天,那画面都动人。生活和女人,你还想要什么呢?记得在巴塞罗那街头的一间小馆儿享受一份很出名的西班牙海鲜饭时,自豪的店主就是这么说的,“我们有高迪,有足球,有美食,有最美丽的女人……我们不是西班牙,我们是加塞罗尼亚……” 他是个“加”独分子,可他的自豪让我想起了我的广州。
 
平民化的广州,至少那时是。最喜欢的还是这里的中秋。丰盛的晚餐,月饼就不要提了,搁嘴里会化掉,不像北京的,掉地上砸一坑,只有本地产的江米条才翘得出来……赏月,品茶,吃月饼,柚子、橙子、李子…..好多水果,都是圆的…….酷暑已经褪去,那一夜的空气里有一丝甜意,时间也仿佛醉了,和你一起。
 
 
总忘不了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那盆与杀手和小姑娘时时相伴的万年青,我不相信那是真的,那盆绿色象征着什么?侠骨柔情?冰冷的时间里的一份爱和温暖?《末代皇帝》的结尾,历经种种遭遇重新成为公民——平民的溥仪在自己昔日的龙椅下发现的那笼蝈蝈——牠依然活的好好的?!——又象征着什么?过去?未来?生活中本来就有,也一直都在的美丽?
 
《茶馆儿》第二幕,松二爷给人铐走的那一幕也令人难忘,他带着哭腔央求王掌柜,“您给看着点儿我那黄雀(念巧)!”黄宗洛把个落魄的晚清遗老心里的那点儿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里,公审大会上袁四爷的几步台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打到反动戏霸袁世清……!” 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被五花大绑、推搡着的袁四爷却挣蹦着踢出一步台步……..都什么时候了!您能说这不是真风情?这无意间流露的不是一个人发自心底的对生活、对时间的一份执着和眷恋?
 
也不见得总这般夸张。文革的凄风苦雨和那一片压抑沉闷的灰色当中,人们偷偷在私底下交换的几尾热带鱼、一两支玻璃花、蟹爪莲算不算风情呢?记得那时伙伴的爷爷是养鱼高手,他们就住在我们大楼底下的四合院里,大灰瓦缸,每次去他家都要趴在鱼缸边看,……真美。换水的时候,他拿跟塑料管子搁水里,对着嘴吸一口,然后怎么着和联到水桶里的管子一接就能通过虹吸现象把水吸出来,那水肥,用来浇花。每次爷爷有什么品种淘汰下来,伙伴儿都会冲着楼上我家窗子叫我……那喊声我依然可以听到…..
 
然而时代在变,时代的脚步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白爷爷的四合院已经没了,那间飘着浓浓酒香的小酒馆也早不见了踪影。都是老朽了。王蒙在评价晚年的夏衍时说他已进入了一种“刀枪不入”的境界,然而一座城、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积淀和独特文化审美价值的古城在刀枪棍棒之下却没这么幸运。何止北京?!一座座春笋般冒出的“国际化大都市“让人心惊。过去正在变的模糊,也开始变得稀罕,想再瞅一眼、再回味一番“老北京”的感觉只有后海…...南锣鼓巷了。据说哪座城市都有这么一两条“特色”街:上海的田子坊、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关东街…...装扮着一份醇厚和风情——矫情,给一座城市添彩,只是用的都是义乌批来的道具。 添彩如今得靠旧的,真逗,早干嘛来着?可里边人头攒动,挪不动道,走着都累。累,平时也常听人这么说。
 
今夏重游欧洲,有机会在巴塞罗那参观了仰慕已久的高迪名作“圣家族大教堂“,视觉上、心理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震撼。作品的每一个尖顶,每一组雕饰,每一块彩色玻璃,每一根廊柱无不凝结着创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对美的理解、匠心和意志…..还有耐心!不光高迪为此奉献的毕生时间、精力、天才和灵感,作品更凝聚了一代代艺术家的执着和才智。据说工程已经持续了125年,还要10年时间方能完成。如果说“圣家族“是最好的高迪纪念碑,那么她也一定是一座时间纪念碑,是岁月打磨的杰作,是对时间最好的诠释。
 
时间的美无时不在,只要你去咀嚼。
注:出自电影《Wolf of Wall Street 》
 
 
2016年11月于多伦多
首载美国《侨报》2016年12月2日刊“文学时代”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现在崇尚慢生活。脚步放的慢一点,才能体会生活的美丽和生命的意义。 -Huangqi617- 给 Huangqi61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6/2016 postreply 16:31:1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