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 不说精致

来源: 2016-09-25 06:30:2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承认,”要粗糙,不要精致“是抬杠,是找抽,是矫枉过正。

 

精致,自有妙处。其核心,是美。精致中有美,粗粝中也有美。

 

女人爱打扮,出门前花上两小时,描眉涂腮,换鞋配衣,小心思转了九九八十一个弯,终于精致了。搔首弄姿,自拍显摆,蛮好的。

 

但从男人的视角,这两小时花得冤啊。能不能,半小时健身塑型,半小时舞蹈调姿,半小时音乐养心,半小时书本补脑?这样的拼盘,样样都不精致,可从内到外都顺了,人的感觉一对,5分钟就能找好衣服,还是适合自己的最美。

 

村上春树在“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说到一个西伯利亚癔症:那里太阳高悬,土地辽阔,农民日复一日,侍弄庄稼,一成不变,东南西北,能看到的都是地平线;直到一天,他突然心有所动,放下农具,朝着一个方向狂奔,直到累死。

 

这个故事可以有多种解读。其中一说:有规律可预期的行为不是美,是趋向死亡的无用功。每天精致10分钟,就是想规律化,会扼杀美。一天24小时,都可能蹦出美,等着开放的心灵去捕获,但具体到哪个时间点以什么方式,美会与你心合,却不可预测。唯能可做的,多元化心灵,敏锐化感知,让自己与美等高。

 

精致和粗糙中都有美,而且有可能,粗糙的美层次更高。印象派之前,一幅画能费时数月,技巧用其极,细节竭其尽,功夫并不白费,画的每个局部都耐看。梵高一天完成一幅,不可能精致,但直击人心的整体撞打力,一点都不差,如果不是更好。

 

每种艺术形式在最初诞生时,往往粗糙,形式和表现简单,但奇怪的是,最好的作品往往就在这个最粗糙的阶段。王羲之写兰亭集,只是那天酒喝高了,天也不错,人不碍眼,提笔而就。酒醒之后,再想精雕,却不能超越。更别说后世千年历代天才费时无数穷极一生所尽的,仍只是望其项背。

 

扯远了。归纳总结:美在无意间,全靠心和悟;刻意的精致,与美背道而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