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风雨桃源》第二十二章(简体)下

来源: 舒啸翁 2016-08-21 07:41: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075 bytes)

 

第二十二章(续前)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了。现在英语专业已经有了三个年级,六个班。一九六二年的秋季,外语系主任曲教授已经退休,苏文轩被学校任命为系主任。这时恰巧从北京调转来一位新教师,名叫郑毅,这让苏文轩大喜过望。在一次系领导班子会上,苏文轩曾兴奋地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干部!”总支丁宝财书记也说,这是难得的人才。原来郑毅的中小学是在教会学校读的,后来成了北京大学英文系的高材生,硕士课程没有念完,北京就解放了。他被分配到国家翻译局,参加“马列”经典著作的英文翻译工作。一九五九年“反右倾”时,“犯了错误”,名义上是“下放”到地方,实际上是被贬到桃源师院。郑毅老师本人却觉得“因祸得福”,他不愿在翻译局这样的机关工作,他觉得他更适合教书。他来到这里果然是如鱼得水,他教的三年级的精读课最受学生欢迎。他不仅英语说得流畅好听,而且文化知识非常广博,在课堂上经常引经据典,讲解课文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学生说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苏文轩觉得英语专业的教师除了老教授就是青年教师,最缺的就是像郑毅这样的中年教师。听到学生如此喜欢郑老师,苏文轩满心的欢喜,觉得有了这么好的老师,英语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苏文轩把孟昭海教授请到办公室商量英语专业的建设问题。“孟教授,你看我们英语专业现在该怎么进一步发展?”

孟教授望着苏文轩笑而不语,苏文轩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说道:“怎么?还需要我三顾茅庐你才能献出良策吗?”

“本人不是诸葛亮,何须主任三顾?我是想你一定已经良策在胸,来和我探讨吧?从你喜悦、自信的神色里,我就感觉到啦。”

苏文轩说:“我们共事两三年,深知老兄足智多谋,我是受益不浅。每每遇事总要找你商量啊!我们一起分析分析英语专业这支队伍的状况,好找出进一步发展的良策来,你说是不是?”

孟教授便兴致勃勃地、如数家珍般地谈起英语专业来。“真没想到,我们英语专业发展这么快,两年多,我们就招了六个班,六零届一个班,六一届两个班,六二届三个班,一共一百四十八人。我们教师也从最初的四个人发展到十四个人。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也很好啊。你可是招聘了不少人才啊!”

苏文轩笑着说:“那还不是你们挖掘的嘛!”

“我们挖出的可是宝啊!”孟教授说着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原来的几个就不说了。单看你挖来的,李世冲夫妇是教精读课、泛读课的好手;贾天亮老师是语法语言理论的专家;方德修中英文的文字功夫很深,是绝好的翻译课教师;陈昊教授一口漂亮的美音,是难得的口语教师。我们新来的几个青年教师,谢晓娟呀,吴雅芳啊,都很棒啊!最让人兴奋的是郑毅老师,真的是难得的人才啊!”

“是啊,我们现在是人才济济,不过,怎样发挥好这些人才倒是我们要很好考虑的。”

孟昭海马上接着说:“你说的太对啦!现在看来还没有把人的积极性、才智完全调动起来。比如郑毅老师吧,以我看他的能力和智慧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倒有个想法,可以让他做教研室主任,把英语专业的教学让他去管理,这样你可以腾出手来全面考虑专业建设和整个系的工作。”

这个想法正中苏文轩的下怀,他没想到孟教授如此大气,主动让贤。“看来孟教授也是看中了郑毅,只是 ……”

孟昭海知道苏文轩想说什么,忙把话抢过来说:“我年纪大啦,没有几年就要退啦,应赶快培养中年的。郑毅老师英语水平很高,专业技能很全面,又很精明,我相信他一定会干好。”

“行啊,你的意见很中肯。你虽然不做教研室主任,你还是我的‘高参’,我离不开你这个‘参谋’啊。”

“好,好,我就做你幕后的‘参谋’吧。哈哈哈哈……”孟昭海教授说完便开怀大笑起来。

自从郑毅老师接手教研室工作以来,英语教学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郑毅老师在一个月内召开了两次教学研讨会,研究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会上教师一致同意郑毅老师的建议。郑毅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课堂上不准说汉语,学生用汉语提问,教师可不做回答,一定逼着学生说英语。每次上课,值日学生一定要做一个“English Report”,报告学生出席情况、当天天气、国家重大新闻或学校和班级的新鲜事。英语教师遇到学生,要用英语问候。鼓励学生晨读晚练,要求政治辅导员配合检查。一个多月的实践,效果十分明显。原来不敢张口说英语的学生现在已经打消了顾虑,主动找人说英语,还出现了一批主动说英语的积极分子。郑毅老师、吴雅芳老师、谢晓娟老师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站在操场上,或在树下,或面对着墙,大声地朗读,或用英语交谈。学生见到这几位老师也非常高兴,都主动用英语上前问候和交谈。人人讲英语的气氛已初步形成。

苏文轩听到老师和学生反映,最近一个时期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都比着看谁英语说得多,说得流畅。听说在教学楼一楼大厅自然形成了“英语角”,每天晚饭后都有学生自动来到这里用英语交谈。三年级的龚丽娜、刘芳、白慧觉,还有一二年级的张惠、黎圆圆成了这里的常客,是“英语角”的“中心人物”,甚至成了学生们的崇拜对象。苏文轩决定亲自去看看。

当苏文轩一走到教学楼的大厅,就看到一群学生正围着郑毅老师问东问西,十分热烈。看到苏文轩走过来,郑老师和学生们用英语和他打了招呼,苏文轩也兴致勃勃地说:“Hello, boys and girls! I’m very happy to see you all here talking in English。”然后便和郑老师谈起了“英语角”是个很好的方式,要巩固和发展下去。两位老师的交谈让学生大开眼界,原来英语可以说得这么好,这么熟练,这么好听。“Excellent, excellent!” 龚丽娜兴奋地喊了起来,接着同学们也跟着喊“Excellent, excellent……” 白慧觉望着同学们感慨地说:“When can we speak English like our professors? ” 郑毅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说:“Don’t worry. You can speak English much better than us.” 苏文轩说:“The pupil can outdo the master. ”郑毅老师向学生们挥着手,高声说道:“记住,同学们,苏教授说你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来。老师和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又谈了一阵,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学生们讲英语的热情让两位老师很受感动。当两位老师和同学们告别的时候,学生们仍站在那里望着他们不愿离去。

一走出教学楼,一股寒气袭来。苏文轩和郑毅虽然都穿着风衣,但仍然感到浑身冷飕飕的。苏文轩抬头望望天空,几片乌云遮住了星星,天空一片濛濛…… 两人边走边谈论着今晚在“英语角”里的感受,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郑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你的一套措施让学生活跃起来,营造了学习英语的好氛围。”这是苏文轩发自肺腑之声。

“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组织一下而已,”郑老师谦虚地说。

苏文轩说:“郑老师不必客气,你想出的一套办法很有效果嘛,你看我们的学生说英语的兴致多高啊!我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百尺竿头再上一层啊。昨天我到学校开了会,进一步学习了《高教六十条》,大家在学习中很受鼓舞。我们现在要培养的不是‘劳动者’,而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郑老师,这个变化可是很大呀,你说是不是?”

“是啊,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现在变了,这一变就给高校提出了新要求。培养方案、专业性质、课程设置和教材是不是都要调整啊?”

“当然要调整,”苏文轩肯定地说,“专门人才就要有更高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所以课程、教材都要有相应的变化。《六十条》还强调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强调‘百花齐放’的政策,另外强调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我们要趁此‘东风’进一步发挥好教师的作用,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我们英语专业生气勃勃地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郑毅也显得很兴奋。“我真的希望教育的春天能真正到来!”他又指着朦朦的夜空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啊!白天还暖和和的,你看,到了晚上,就寒气逼人……”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郑老师,你回去也思考一下根据《六十条》的精神如何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设计英语专业的发展,尤其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问题,期末前我们要讨论几次。明天下午正好有个教研会,我们讨论一下。”

“好的,苏主任。”

“不,不,不要叫我主任,叫我老苏吧。”

“怎么可以,苏教授?您是我的师辈,永远是我的老师嘛。”

“郑老师,何必这么客气呀?”

“苏教授,我就到家啦,失陪啦。”

“好,明天见!”

 

苏文轩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八点多钟,看到女儿紫薇正在和妈妈坐在饭桌旁闲谈。“你们在唠什么呢?”

女儿没有回答他,反而问道:“爸,您工作真够积极的,白天黑夜的干,您是不是要入党啊?”

“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话?不入党就不能积极工作吗?”苏文轩显然不满她女儿的话。

“好多人都要表现自己多么积极,不表现,怎么能入党啊?”紫薇反驳道。

苏文轩严肃地说:“你这是偏见!不能这样看问题。”

“紫薇,不能这样说你爸,”鲁若灵好像在批评她的女儿,“你知道,你爸对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英语专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能不全身心地去爱护它、发展它吗?”

“对不起,爸爸,我误解您啦,”女儿不好意思地向爸爸道歉。

“好啦,好啦,你看你爸一脸兴奋的样子,准是遇到了什么好事。”鲁若灵赶紧转换了话题。

 “当然是好事啦!最近我听说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晨读、晚练、‘英语角’搞得很红火,我就去教学楼看了看,果然不错!我去的时候,郑毅老师正和一些学生谈得热火朝天。郑老师把学生讲英语的劲儿带起来啦,郑老师立了一功啊!若灵,你没见过郑老师,真是人才呀!儒雅博学,一口漂亮的King’s English,人又非常的精明能干。才三十七岁,多好的年华呀!难得的人才,难得的人才啊!”

“爸爸说难得的人才,那准是很了不起的人!能不能让我见见?”紫薇一本正经地说。

鲁若灵听了笑了起来,说道:“紫薇,你都多大啦?怎么还像个小孩子?”

“是啊,紫薇,别小孩子气!明年就毕业了,眼看就要走向社会了,要学得深沉一点…… 哎,毕业有什么打算?”苏文轩突然想起来女儿即将毕业的事,便顺口问了一句。

“能有什么打算?听从分配唄!上一届毕业生分配得可不公平啦!”

“怎么不公平啦?”苏文轩追问道。

“嗨,还不是看政治表现!那些真正的高水平的学生分配得都不怎么样。那些假积极、会溜会拍的倒吃了香。我想留到松江市,好能陪着爸爸妈妈,可鬼知道能不能留下。”

鲁若灵劝女儿说道:“不要想那么多,这种事自己做不了主,听从分配吧!”

“是啊,国家培养了你,你就得听从分配嘛。谁都想留在大城市,可偏僻的地方谁去呀?总得有人去嘛。好啦,你们去休息吧,我还要备备明天的课。”

第二天上午,苏文轩给三年级学生上的是英国文学课。这不是基础课程,这是系里自行决定的。因为全国没有统一规定,也没有统一教材,所以各大学就各行其是。苏文轩觉得,除了精度、泛读、听力、口语课外,适当地讲些英美文学,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熟悉西方的文化历史背景都大有好处。于是他自己动手编写讲义,主动承担起文学课的教学任务。每周只有两节课,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几次要求加课时,苏文轩都没有同意。虽然自己偏爱英国文学,但他觉得学生还是要在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上多下工夫。

苏文轩一进课堂,学生们马上兴奋起来,因为他的每节课都让学生兴奋不已。平时苏文轩给人的印象是儒雅深沉,可是课堂上的他却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在他看来,关上教室的门,是知识的殿堂,他可以让思想插上翅膀,在这神圣的殿堂里自由驰骋,让内心发出最由衷的声音。只有在这里,他感到回归了自己,没有掩饰,没有防范,不必刻意控制或扭曲自己的表情,一切是那样率直,那样真实。课堂上的他是一个浪漫激情的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位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吗?”

“拜伦、雪莱,”有几个同学高声回答。

“对,今天我们就学习和欣赏其中的一位,雪莱和他的《西风颂》。大家先不要看讲义,首先听我朗诵一遍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

学生们睁大着眼睛,屏住呼吸,静静地听。苏文轩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时而昂首铿锵,时而低头细语,时而挥手激昂…… 学生们也随着老师的声音高低和感情起伏而变化着。当他朗诵到最后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时,学生仍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仍然沉浸在老师的情绪之中。其实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只是被老师的专注精神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所感染。当然,苏文轩也知道,这么长的英文诗不可能朗诵一遍就让学生理解含义,而是让学生欣赏一下英文诗的韵味而已。

“这首诗写于一八一八年至一八一九年,正值诗人的旺盛创作期。诗人在《西风颂》中,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西风’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一切,‘催发新生’;并希望自己也加入由‘西风’形成的‘大合唱’,共同把‘沉睡的思想吹遍整个宇宙’。诗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呢?来自狂暴的、无法控制而又不可驯服的‘西风’。但同时诗人也寄希望于‘西风’,并想象自己能变成一片落叶随‘西风’飘荡,变成一朵流云随‘西风’遨游,变成一个浪花随‘西风’一起波动,去追求那无拘无束的自由……”

“老师,您喜欢‘西风’吗?”突然一个男同学调皮地问道,“这里的西风可是刺骨的冷啊!”学生们一阵哈哈大笑。

苏文轩喜欢学生的发问,有时学生打断他的讲话他都不介意,他和学生相处就像朋友间一样随意。即使在课堂上他也希望学生能自由点,活跃些。

“你是问我喜欢不喜欢西风吗?我不喜欢这里的西风,它的确是刺骨的寒冷。可是我喜欢雪莱歌颂的‘西风’。”

“为什么啊,老师?您能讲讲吗?”龚丽娜瞪着期待的眼睛。

“大家看看这首诗的第一部分第一节第一行的第一个词‘wild’, 诗人为什么用‘狂野’这个词呢?因为用这个词可以显示出‘西风’扫落叶的威力,不是一般地吹掉落叶,而是狂吹、狂扫。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三行诗节中,诗人描写了这些落地的‘死的叶子’和‘种籽’好像进入了冰冷的坟墓一样。乍看起来,秋风瑟瑟、万木叶落,是一个伤感情调。但诗人未就此止笔,而是满怀激情地期待‘春妹妹’的来临。当‘春妹妹’吹起春天的号角,高山和平原就会‘充满生气,处处飘香’。同学们,诗人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已点明了主题:‘西风’是‘破坏者’又是‘保存者’。这是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判断,是一种辩证思维。‘西风’的猛烈、强劲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可以横扫落叶,横扫一切,这是‘西风’的‘破坏功能’。可是当树叶落地,种子坠入土中,来年春天树又可以发出新芽、长出新的树叶,落地的种子也可发芽长出新苗,所以‘西风’又是生命的‘保存者’。诗人之所以赞赏‘西风’,正是因为‘西风’具有这两种‘功能’,既破坏旧的,又催生新的。同学们,这样的‘西风’难道我们不喜欢吗?”

“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里,诗人雪莱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哲学的思辨来观察秋风和落叶,扩而大之,思考万物生灵,生死轮回这一许多诗人、哲学家所思考过的问题…… 在第二、第三部分中,诗人又描写了‘西风’在天空吹乱漂浮的云、聚水汽形成雷电、暴雨和冰雹;在海洋,把海底深处的森林吹得叶落纷纷。接着诗人把前三部分的意象带到第四部分当中,把自己比作‘一片落叶’、‘一朵流云’和‘一个浪头’,希望自己能像落叶一样随‘西风’一起飘荡;像流云一样随‘西风’一起遨游;像浪头一样随‘西风’一起波动。同学们,这是怎样一种情怀呀?”

有的学生回答说:“这是追求自由的情怀!”

“对!我最欣赏的就是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决心。诗人赞赏‘西风’的这一特点正是诗人自己所具备的品质和风格!在诗的最后,诗人发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呼喊,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呼喊啊!诗人雪莱从‘西风’中获得灵感、力量,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雪莱大声呼喊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学生们齐声呼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声音响彻了整个教室……

苏文轩好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只觉得自己也像‘一片落叶’,‘一朵流云’,‘一个浪头’,在广漠的天空、无垠的大地和浩瀚的海洋里遨游……铃声响了,学生也鼓起了掌声。他望着兴奋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教室。

 

下午的教学研讨会由郑毅老师主持。苏文轩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高教六十条》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了简短的讨论。教师们一致认同要抓教学质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给大家更多的备课时间。郑毅老师同意大家的意见,他说:“‘六十条’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要充分保证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我们教研室要严控开会,能在一个会上解决的,就不要开两次。我建议政治学习时间是否也可压缩。大家每天都听广播看报纸,没有必要在学习会上读报纸社论,那不是浪费时间吗?”

“对,对!要给老师更多的时间备课、学习。”郑毅老师的意见引起了共鸣。

郑毅说:“看看老师们对教学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现有的教材有一定局限,有些内容太陈旧,学生不愿意学。我们可不可以删除一些,再补充一些?”吴雅芳老师问道。

“我的意见是可以。实际上我已经那样做了,算是先斩后奏吧,”郑毅看了看苏文轩,笑着说道,“我还没请示苏主任呢。”

苏文轩说:“我看可以。其实外国的大学根本没有什么全国统一教材,教授有权自己选择材料。但我觉得现在用的教材还是不错的,比如许先生的精读教材,科学性、系统性都很强,个别选文可能旧些,可以做适当删节、补充。”

郑毅接着说:“是啊,我就做了些补充。上一周我选了《圣经》中的‘创世纪’给学生讲,学生反映还不错,觉得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我觉得给高年级学生讲讲《圣经》还是有必要的。我们知道,《圣经》和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源泉。《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其中的不少传说、故事、人物,成为许多伟大诗人、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学英语的人应该了解一下《圣经》,尤其是‘创世纪’,更是脍炙人口。”

李世冲老师担心地说:“苏教授,您的看法我完全同意,只怕官家是否会认可……”

苏文轩笑了笑,说:“我看不应有问题。你们只管放开手脚,只要对学生有益,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对,我完全赞同!”郑毅高兴地说道,“‘六十条’不是也提倡‘百花齐放’嘛。…… 我们今天的会开得很好。下个月的教学研讨会,重点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和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请大家回去好好思考一下。看看苏主任有什么指示?”

“我们这里哪有领导啊?”苏文轩说着还故意左右看看,哈哈地笑了起来。“我们大家都是teacher,所以这里没有指示。”

郑毅知道苏文轩的风格,也跟着笑了起来,说道:“那以后我就不请你做指示啦?”

“Sure,sure!”苏文轩的回答让大家笑个不止。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