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文中这位拓跋焘一点也不风雅,比不上真实的那位。拓跋焘一生下来就被当做储君重点培养的。

来源: 2016-07-09 07:24:2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身边围着全是大儒精英,所以他读过几本儒家经典治国的书并不奇怪。文中这位棋艺也不精,女人都下不过。真正的拓跋焘围棋下的很好。不过我这里下的是另一种棋。我看过北魏改制前这几位皇帝写的诏书,引经据典,不比别的朝代皇帝水平差。当然肯定不是他们亲自写的,但皇帝肯定要过目,文学休养不算低了。因为这篇文定位是权谋宫斗,所以不会太涉及他怎么打仗,(后面会简单写一两次著名的战役)所以看起来他偏文弱。

拓跋焘是马上皇帝,可他的文治一点不弱。北魏之所以没沦落为五胡十七国之一,和拓跋焘的文攻远见有很大关系。他有很清醒的认识,就是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的话,必须抛弃游牧民族那种国家财富靠抢别人牛马女人的原始政策。他即位的时候才15岁,这么爱打仗的一个人,前三年什么都没干,全部精力就用在建立完善国家制度上,因此得罪了一大批鲜卑贵族。因为治国只能用孔子那一套。汉人地位越来越高。矛盾尖锐后拓跋焘又只得反过来安抚鲜卑人,杀了不少汉官。最终是两方都得罪了,彻底沦为孤家寡人,能说的上话的只剩下身边那个太监宗爱,结果宗爱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一天干脆找了跟绳子,趁拓跋焘睡觉时,把他勒死了。

孤独感和内斗还是外斗都没太多关系。人不被理解就会产生孤独感。他想要干的事,他的抱负理想没人懂,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支持你,就会很孤独。后面那个顺治皇帝,被逼到了想当和尚的地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大的矛盾是和原有的贵族阶层的矛盾。皇帝本人意识到儒家治国这套的重要性,原来的贵族不干,这个矛盾是特别尖锐的。北魏有两个太子都死在这上面。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就是不支持他父亲的做法,站在本民族贵族阶层这一方,结果被他父亲打压,自己抑郁而死。拓跋宏那个更惨,不支持老爹汉化,被元宏揍了个半死,老爹还不解气,追过去送了杯毒酒给他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