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迷思: 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一百四十二

来源: 夏维东2015 2016-04-24 20:51: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746 bytes)

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的考据文章,详实地证明“纣王”的七十大罪状都是各朝各代累加而成,所谓“千年积毁”是也。顾先生文中说

战国的书生抹黑二十项,西汉更上层楼,再增二十一项,东晋再涨十三项,那些罪状越写越有想象力,充满变态的想象力,其中经典的“曲目”有“大三里”的鹿台和解剖学的诸多示范教学。其实顾先生还少算了,抹黑帝辛不是始于战国,春秋甚至西周伊始就如火如荼了。基于此,我拒绝称帝辛为“纣王”,我没兴趣为他歌功颂德,但我觉得应该把他身上的污水洗一洗,尽可能还原他本来的样子。

        至于帝辛不重祭祀云云,前文已有详述,这里就不说了。帝辛在殷商人的眼里绝不是“纣王”,他名叫子受德,死后谥号“辛”。帝辛死后,远征在外的商军将领仍然忠于商朝,在东南一带给西周带来不少麻烦,直到姬发的儿子成王时代才被周公旦率兵剿灭。河南淇县现在还有帝辛墓,朝歌的后人以帝辛为荣。

        现在我们回到朝歌城外再看看商人迎接姬发入城的盛况。如果那种盛况不是源于想象,而是真的发生了,那么欢迎的人群一定不是自发,而是被组织、被逼的,欢迎的人越多说明“周办”的工作力度越大。其实做到这一点难度并不大,不外乎利诱与威逼,朝歌城里讨厌帝辛的贵族应该不少,微子牵个头,再加上周军兵临城下,双管齐下,那些无助的老百姓只好去挥彩旗了。还有一点,很多人天性爱看热闹,一看别人都往城外跑,也便跟着去了。就像行刑现场簇拥的围观人群,并不表示那些人是去给死刑犯送行一样。

        我相信当时真有不少人在城外“恭候”姬发的胜利大军,但当时的气氛一定不是那么热烈、和谐,站在车上的姬发甚至都没勇气向人群发表讲话,一句“愿上天保佑你们”的话还要手下分头去说,太罕见了。按《周本纪》的说法,姬发当时一言不发,只象征性地做了个答拜的手势就心急火燎地冲进城去。

         姬发最着急的事要亲眼看见帝辛的尸体,虽然他已经得知帝辛投火身亡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万幸鹿台下的大火没有把帝辛烧成灰烬,否则姬发一定会再次失眠,他害怕那个男人到了极点,他有理由害怕:没有人能面对面跟子受德交锋。

         姬发如愿以偿找到受德的尸体,他站在车上朝那具尸体射了三箭才下车。他得多恨躺在灰烬中的那个人啊,民间演义对这三箭的名目了如指掌,第一箭替天行道,为天射;第二箭为民除害,为人射;第三件报家仇(父囚兄醢),为家射。我怎么觉得姬发是怕受德没死透彻,突然爬起来迈着僵尸的舞步跳上车把他给拖下去才射箭问路的。反正司马迁不好意思说姬发的箭射得多么荡气回肠,只是说“三发而后下车”。姬先生下车后干什么?

         既然受德的尸体很乖,挨了三箭后毫无反应,那么姬先生是不是应该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了?骂帝辛也罢,展望朝歌的可持续发展也行,反正他君临天下,说什么都是金科玉律,再也不用受窝囊气了,轮到别人受他的气了。

        姬发忘了台词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按捺着久久难以平息的激动心情,跳进受德葬身的火坑里,拔出“轻吕”剑在尸体上戳了戳,再次确认受德真的死了。孔晁认为“轻吕,剑名”其实是错误的,轻吕并非那把剑的名字,而是特指某一类短剑,那种剑源于匈奴,又叫“径路刀”,算不上什么神兵利器。

        姬发收起剑,举起那把一路上一直抓在手上的黄钺砍下受德的的大好头颅,命人挂到大白旗上。做好这一切,照说姬发该站在火坑边,指着帝辛的尸体,冠冕堂皇地发表演讲了吧?

        姬发没有发表演讲,因为他还在坑里呆着。是为帝辛的无头尸默哀吗?当然不是,他正忙着寻找宝玉。帝辛死前把宫里能带的宝贝全都揣上,外套表示宝玉穿缀的玉衣,反正他力气大,可以携带很多东西,不用担心行李超重。

       姬发在坑里忙坏了,也乐坏了,据《逸周书》记载,姬发从坑里一共淘出高级宝玉一万四千余颗,佩玉达十八万颗之多。鹿台是帝辛葬身的火坑,是姬发的聚宝盆。姬发从坑里爬上来,脸上被汗水与灰烬涂抹得面目全非,看着宝玉全被搜出来,姬发由衷地笑了:嘿嘿,这回偶不差钱了!

    另说姬发是五天后听说火坑里有宝贝才赶回鹿台,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帝辛焚身以火是当时的头条新闻,身上又穿金戴银佩玉的,犹如天人下凡跳入冲天的火光之中,目击者众多。如果姬发五天后才寻宝,他至多能摸出一堆柴火棍。

        姬发割了帝辛的头,取了帝辛的宝玉,还是顾不上发表重要讲话,因为那时最重要的事对于姬发来说是洗脸,否则那么一副烟熏火燎的财迷嘴脸出现在公众面前,圣人们会不高兴的。当然,对于孟子来说,姬发洗没洗脸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只要孟子认为他洗了脸就行。

        姬发擦把脸,顾不上休息,扛着两把钺,四处寻找那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妲己。《封神榜》绘声绘色地描写周军抓住潜逃的妲己,押往刑场处决。可妲己太动人了,刽子手愣是下不去手,最后还是姜大神亲自充任刽子手,祭起飞刀斩下那颗颠倒红尘的头。很多人虽然不相信姜大神的无厘头飞刀,但都以为妲己是被周军处死的。

还有一说更无厘头,见《后汉书·孔融传》:曹操攻陷邺城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偷偷娶了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给曹操反映情况,一本正经地说:“武王伐纣,把大美女苏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有点蒙,问孔融怎么知道这个机密的。孔融答道:“用今天的事推测,想当然尔。”这是孔融在开涮曹操与曹丕父子,曹操恼羞成怒处死孔融。孔融临死前还酷了一把名士风范,只是他在耍酷的同时也涮了把无辜的苏妲己。

《国语·晋语一》晋国史官苏说“妲己有宠,于是与胶鬲比而亡殷”,不知是从何说起?苏还说“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历史岂止是惊人的相似,而是惊人的对称:妺喜对妲己、伊尹对胶鬲!我真有点怀疑《国语》的作者是否真的是左丘明了,不过《国语》成书于汉代,还经过刘向大师的手“矫正”过,那么出现“对称”倒也不算奇怪了。

事实上,《左传》只说有苏氏怕挨打,把妲己献给帝辛,其余什么都没提。“妲己有宠,于是与胶鬲比而亡殷”这句话里,至少有一点是真的,那便是胶鬲是个奸细,只不过胶鬲不是与妲己“比”,而是与微子“比”,微子与姬发“比”,“比”来“比”去的,把商朝给“比”掉了。

苏妲己死得很有尊严,并没有被周兵推来搡去。她和子受德一样,性情都很刚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一定知道了受德的结局,于是也不愿苟活,自缢而死,追随她爱的人去了。帝辛的另一个妃子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帝辛走得并不寂寞,一路上有两个有情有义的美女相伴,并不比有妺喜相伴、去巢湖吃螃蟹的履癸差。

姬发在宫中找到两个女子的尸体后,重复了一套对帝辛尸体所做的羞辱流程,“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仔细看,这两个流程还是有区别的,斩二女之头的是黑钺而不是黄钺;二女的头被挂在小白旗而不是大白旗上。周朝的等级制做得太好了,在对敌人尸体的处理上体现出无微不至的差异。

周军高举着大白旗和小白旗,姬发手握黑钺和黄钺重新回到檀车上,想必他一定端详着挂在大白旗上的对手吧,那个曾像雄狮一样威武、咆哮的人那时在半空中一言不发。帝辛以那样的方式最后一次巡视朝歌,以及他的商朝。朝歌依旧在,只是五百多年的商朝就此成为历史。

看着大小白旗上的三颗人头,姬发彻底安心了,高兴地出城去,回到自己的军营。(“武王已,乃出复军”)。

所有跟帖: 

“高级宝玉一万四千余颗,佩玉达十八万颗”--这得是多大的一堆啊。:) -漫条斯理- 给 漫条斯理 发送悄悄话 漫条斯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5/2016 postreply 06:02:28

坑之爹 :-DDD -春彩翡翠- 给 春彩翡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5/2016 postreply 09:37:37

可不是嘛,史料就是这么写的:-( -夏维东2015- 给 夏维东2015 发送悄悄话 夏维东2015 的博客首页 (78 bytes) () 04/25/2016 postreply 19:35:04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