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誰都愛吃

来源: 耕林 2015-08-24 13:08:1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38 bytes)
美食谁都爱吃,真的吗?不一定吧! 昆明朋友的女兒高中畢業旅行,跟學校團體去了北京一趟。一個第一次去北京的雲南孩子自然是開了眼界,但問及北京的吃食時,她却毫不猶疑地不斷搖頭,並且直說難吃。不論原因何在,這是她直覺的感受。這件事令人想起早年在美求學時,一個白人同學一起在中國餐館吃炒飯時的情景。一盤熱騰騰的牛肉炒飯擺在他面前,他用刀叉撥弄片刻,吃頭兩口的反應,就像襁褓嬰兒初嚐大人食物時難以下嚥的表情。略停片刻他抓起蕃茄醬在炒飯上倒了滿滿一層,然後他安靜地吃了。 以述兩個例子無疑是負面的,也暫不論為什麼。愛不愛吃純屬個人偏好,但它說明一個事實:再好的美食,既使普遍受到熱捧,仍不免有人不以為然。那位雲南高中女孩難道沒有她喜歡的東西,當然不是,也許一碗雲南過橋米綫就能讓她開懷不已了。而一個漢堡包就是那個洋人心中的美食了。 無論家常小烹還名廚佳饈,都有其忠實的追隨者。家鄕老母的一道菜可能是一個異鄉遊子永遠的思念。菜館子無論大小,一兩道拿手招牌菜,並不能保證讓每個食客滿意,但只要多數吃過的人念念不忘,那就行了! 河北保定東區一帶,一個近乎大排擋的飯鋪子,每天賓客盈門,緊鄰另有兩家餐廳卻門可羅雀,為什麼?這家叫什麼閣的糟溜肉片、什錦蝦仁,加上十個現包現煮的素餡大餃子,至今仍令人念念不忘,其品質之細緻,菜色之鮮亮、口感恰到好處的宜人,讓人感覺置身於國家一級大師的貴賓廟堂之內。多年前堪比上乘的一道紅悶黃鱔也令人賞識不已,但卻是價格不菲的上海豪華飯店供應的。 九龍濱海一家旅館樓下附設餐廳的一碟广式清燴豆腐球,叫剛下飛機旅途辛累的食客感到清爽舒暢,返鄉之感油然而生。台北信義路一個小鋪子的水煮白鵝肉礁點台灣醬油,加上小碗鹵肉飯,同樣讓行色匆匆的過路客津津回味。上海松江的鬧區中一亇叫甚麼園的梅乾菜扣肉酥香適宜入口即化堪稱獨具一格。天津南市區熱鬧大街上卻座落於冷清二樓的一家雅致館子,他們的一盤素燴麵筋和一道紅燒鯽魚可謂路邊拾遺的珍品,每次去北方都要找機會去回味一番。山海關地方不大,但那個東北家鄉菜小館的果仁菠菜和那個粉條燜小魚的熱鍋,質與量都可圈可點。附近的東戴河新區唯一的農貿市場出口處有個吃早餐的鋪子是實惠之處,其一元一個的大蔥豬肉包子,讓對麵食內行的北方人讚許有加,可見那個包子的不同一般。成都西边一家颇负盛名的菜館,那道辣豆瓣鲜鱼入木三份的浓郁和独特辣香,充分界定了川菜的精髓。北京鼓樓腳下一家佈置清爽店家的宮爆難丁一點不比名店差,鷄腿肉的滑嫩被爆香的小紅辣椒和略有甜口的菜汁裹着,與炒熟的小粒花生仁和配比合度的菜碼合成一道與眾不同的普通菜,火口、調料,與醃功,都到位! 上世紀六十年代是香港飲食行業引領了现代中國菜的逢勃振興,隨後十年裡多元化的口味在台灣盛行了起来。香港是以粵菜為主,而台灣退伍老兵的大陸各地的家鄉口味成了當年各式菜系的推動主導。同一時段,大陸的計劃經濟加上文革動蘯使珍贵的傳統飲食文化被抑闷的幾乎斷層,八十年代初在主要城市找個像樣的餐廳可不容易。而如今,做為海外僑胞像当地群众一樣地遨遊大江南北,在大城小鎮隨意漫步繁榮街頭。讓久別故國的遊子得以品嘗數千年累積出的中華文明中的飲食文化结晶成果,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傳承,华夏子孫必须珍惜呵護它。是我们的享受,更是民族的驕傲。相對簡單的西洋飲食,中國菜也是我們自豪的依據之一。 深信未來一二十年,博大精深的中國烹飪在當今已有的发展態勢和基礎下,定能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在華夏大地上必將人才輩出,大城小鎮藏龍臥虎。中華美食也必推广盛行于四海五洲。中國人有口福,外國人也沾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