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姥爷

来源: 八百 2014-10-17 01:10: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56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八百 ] 在 2014-10-17 01:25:5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记忆中,姥姥就不年轻了。脸上有皱纹,眼窝深陷,鼻子窄且直,嘴唇很薄,轮廓分明得有点像个西方老太太。姥姥瘦瘦的,总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曾经看到过姥姥十几岁时的照片,脸庞娇小,身材颀长,手持书卷,容貌端庄美,眉宇间有一股灵秀之气。姥姥年轻时的模样,除了这张照片,就是一些遥远的如同传说的故事。

小时候有一次和婷婷姐、翔翔哥在村里街上溜达,看到几个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大爷。大爷看我们觉得新奇,问: “你们是谁家的娃娃?”

“任家的!”

“哦,任XX的外孙子......你们的姥姥当年在台上表演过嫦娥奔月......”

我总是试图去想像那多少年后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当年的盛况,而把月上嫦娥搬回家的姥爷又该是何等的光......

姥爷是独子。我看到的姥爷善良
本分勤劳寡言。姥爷鼻梁挺拔,眼睛很亮,儿孙们一回家,眼睛就更加地烁烁放光,满眼都是喜悦。晚年的姥爷长得有点像阿拉法特,就是那个头上总是扎着花毛巾的巴勒斯坦人。姥爷当然不扎什么花毛巾,倒是常常戴个帽子。姥姥姥爷,令我想到了机灵的黄蓉和木讷的郭靖......

姥姥生性活泼好动。我小的时候住在机车厂的14楼。一天晚上,妈妈给学生上课去了,家里只剩姥姥和我。她给我讲怎样敲鼓,讲到高兴处,唱起鼓点,胳膊挥舞做出敲鼓的动作,在家里 局促的空间里又蹦又跳。我瞪大眼睛看着,乐不可支。祖孙俩过了愉快的一晚,却没注意拉上窗帘,所有的动静都被对面楼上妈妈的同事看到了。第二天,同事就忍不住问我妈:“昨晚是你在家跳舞吗?跳得好起劲!”很快她们弄明白了,是六十多岁的姥姥。

有一年暑假,我和表弟回到老家, 姥姥带我们去桃园,说要买些鲜桃给我们吃。来到园里,我们两个小孩东张西望,果然看到一排排的果树,树上若隐若现有些桃子。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姥姥一 个箭步,“噌”一声,人已站在树上了,随手摘了个桃儿, “尝一下,好,就买了!”姥姥动作干净利落,连让我们扶一下的机会都没给。我和表弟一高一低站在树下,抬头看着树上七十多岁的姥姥,除了仰望还是仰望。姥姥身手不凡,只是让我们晚辈情何以堪呐。

姥姥可谓是民俗大家。她喜欢看书,村里来戏班子唱戏,她也会带我们这些小孩一起去。姥姥知道很多历史上的逸闻趣事,从程咬金、朱元璋、武则天到神话故事里的八仙、姜太公,各路英雄豪杰神仙妖怪都和谐地常驻她的脑海。姥姥把他们揉碎了掰开来又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加以升华,讲给我们听时信手拈来,不费力气。每当姥姥兴致勃勃地说起那些天南地北的奇闻怪事,我总是听 得很带劲,也总是惊异于她的博闻强记。我最感兴趣的是民间人们口口相传,书里找不到的典故。记得有一次姥姥给我们几个小孩讲防小鬼的宝剑:走夜路的时候,为了防止
小鬼近身,可提上两把宝剑。宝剑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手,手指要按照一定的章法相互缠绕起来,两只手的缠法不一样,要是手指僵硬还挺不容易呢。提上这两 把剑,可以威慑小鬼。我象是得到了仙女的魔杖,颇以之为神,把手指的绕法牢记于心,还不时练习一下。时至今日想起来还觉着饶有趣味。

姥姥对于新鲜事物始终有着好奇心,好的记忆力也助她一臂之力。姥姥知道踢足球的罗纳尔多,演喜剧的卓别林。我2001年回国去看姥姥姥爷,八十三岁的姥姥非常清晰地说出我所在的州,亚利桑那州,并站在地图前让我指出具体所在地。姥姥会不会在我走了后,喃喃着拗口的地名,凝望着地图,想着她的一个外孙女只身在离她那么远的地方?

姥姥是早年女子师范毕业的学生,做过教师,是当时为数不多能识文断字的女子。姥姥对年轻时放弃了教职一事始终心有不甘,数次在姥爷面前提起:“都是因为放心不下你这个老头,不然我也是要去革命的,参加了革命,现在应该也是个老干部了。”

姥爷总是乐呵呵地, “当了干部,就凭你那脾气,怕是熬不出文化大革命。”

这倒是真的,有几个正直的人能全须全尾地挺过那黑白颠倒的十年浩劫?姥姥也就不说话了。姥姥说的也是真的,就算心有不甘,若人生的路重新来走,我想姥姥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个选择对这个家太重要了,之后家里再没出现小孩夭折的情况,我的姨姨舅舅们在姥姥的悉心照料下得以健康成长。这个选择成就了今天的大家庭,这才有今天我们这么多子孙在这里的深深思念。

其实事业和家庭的取舍一直是摆在当代女性面前的难题,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的精力就那么多,这边用得多些,那边必然就少 些。是当妈的一枝独秀,还是培养众多的优秀的子女?真能两边兼顾的,是少之又少。一心拼了事业,必然是不生或少生,或生了不养,养了不教。人类的历史是由活下来的人写的,而且只侧重传颂自己的祖先。纵然有功绩,如果没有子嗣,有谁会记得呢?功名利禄转眼就是烟云,风流也总被雨打风吹去,远不如留下众多的儿孙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来的真实。

姥姥姥爷辛勤劳作,建造了我们这些小孩的儿时乐园。小时候放了假就回老家。冬日里,一家人围着饭桌。直径半米的锅盖揭开来,年糕、扣肉、羊肉饺子、点着红点的白兔馒头,一道道的美食端上来,热腾腾的蒸汽中大人小孩酣畅淋漓的笑脸隐约可见。吃饱喝足,小孩子们有使不完的劲儿,上房揭瓦掏鸟窝,翻箱倒柜找宝物,印象中竟然没有挨过姥姥姥爷的责骂。只有一次,胜利哥哥爬上房掏鸟窝,姥爷故作恼怒状,“啊呀,要把房子踩塌了!”

一会儿
姥爷又忍不住, “你可小心蛇!”

我从小就见识过麻雀的蛋,精致小巧如黄豆。还养过小麻雀,小野鸡,小布谷鸟,就是由于几个哥哥能在家里爬高下低恣意妄为。 在家里我还跟着他们犄角旮旯翻找宝物:方孔的铜钱,玉的烟嘴儿,看不出名堂的小东西都算,谁翻着算谁的。一次据永利哥和翔翔哥说在一堆古钱中找到个金 币,金光灿烂,可就是不让我看一眼。羡慕嫉妒中我告了姥姥。姥姥坐着纹丝未动,头都没抬一下:“倒能翻着啥!”对于我们这帮强盗加土匪的孙子,外孙并不制止。好吃好喝再加上逍遥自在,这样的日子对于每个小孩都极具吸引力。

我喜欢跟着姥爷,因为有很多在城市里找不到的有意思的事。割草喂羊,看鸡打架,吆喝吆喝猪,逗弄逗弄狗。对于我,小院里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可对于姥爷, 是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印象中的姥爷总是闷声忙个不停。我很小的时候,院子里没有自来水,所有用来吃喝洗漱的水,都是姥爷从一口大方井里挑回来的。寒冬时节,泼洒的水冻成了冰,一层层地覆盖在井边。姥爷就站在寒光可鉴的井边,没有任何防护,弯腰用扁担将水桶浸入水中,盛满了水,再用力拎上来。每次姥爷从井里打水,我只敢远远看着,心惊胆战。

姥爷喜爱小孩。有一年假期我们回去,姥爷准备了一块拳头般大的冰糖,要奖励给最先做完作业的小孩。
    
“哈哈,姥爷,我是做完了才回来的!”我兴奋地说。
      
“那,冰糖是人家的啦!”姥爷亮闪闪的眼睛有点顽皮地看着永利和翔翔哥。
     
我在一片不服气的目光中从姥爷手里接过了硕大的冰糖,像是接受了一个奖杯。我把它放好,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其实这样不战而胜,我也觉着赢得不过瘾,心里不踏实。终于有一天”奖杯”还是不翼而飞了……

村里有时会停电。只有在这个时候,姥爷才会稍稍停下来,休息一下。我们把瓜子烤在灶台上。姥爷嗑瓜子从来不是一颗一颗地嗑,而是抓一把扔进嘴里,很快瓜子皮就一个个被吐出来了。
瓜子皮儿扔进灶台里,明晃晃的火苗照亮了姥爷的脸。姥爷默默地不说话,一定在想心事。他老人家一辈子起起伏伏,总有很多的事可以回忆。我也静静地陪着姥爷嗑瓜 子,不去打搅这里的温馨和宁静。

2008年我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宅院里,院子里的树少了些,原来的羊圈里拴着一只陌生的小狗,眼巴巴地瞅着我。除此之外,房子还是那个房子,院子还是那个院子,连房子上嵌着的绿色的门和窗都和我记忆中的一样鲜亮。恍惚间,门开了,姥爷乐呵呵地站在那里,向我摆手张望。

只是这次我们是回来给姥爷扫墓的。

扫墓结束后,姥姥悄悄问我,姥爷的坟上有没有树。我答:“有”。姥姥就看起来很放心的样子。姥姥是很为姥爷操心的。很多年前,姥爷的视力开始变差,姥姥就盘算着要是哪天姥爷的视力更加恶化,就在房子和厕所间拉条绳儿,“老汉家,你就摸着绳子去厕所,”万无一失。

姥爷不在了,我注意到姥姥情绪有些低落,话也少了些。姥爷是姥姥这辈子最忠实的听众。尽管姥爷一般不说话,可姥姥知道姥爷的耳朵很好,她说的每句话的每个词,都可以准确无误地被姥爷的耳朵捕捉到。于是以前姥爷在时,姥姥说起话来
总是兴致很高,滔滔不绝,就算谁都没听,姥爷也一定会听到。现在听众没有了,姥姥自觉说起话来索然无味。她向我表达了对于衰老的无奈,“你们好好活吧。”

哪知两天后姥姥就追随姥爷而去,和姥爷只相隔半年。姥姥一生行事果断,连最后的远行也是说走就走。很多人都说这真是一生修来的福气,可我还是觉得姥姥走得太匆忙了。我又回到小院里,赫然看到灵堂上斗大的“驾鹤西游”几个字。我真心相信,姥姥以活泼的性格,摆脱了衰老身躯的羁绊,定在西天和姥爷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

姥姥姥爷都以几乎九十高龄辞世,我想这不是偶然的。长寿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姥姥姥爷勤劳一生,手脚麻利,忙碌不停。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通。全身血液循环,经脉通畅,养分能够输送到全身各处,废物能够及时排走,身体里没有死角,就不会得各种奇怪的病。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次,姥姥姥爷饮食清淡,五谷杂粮,不挑不拣,连同上一个因素,造成体型偏瘦,从而避免了一系列由肥胖而必然带来的疾病。还有,姥姥姥爷很乐观,年轻时经历的饥荒、战乱
骨肉分离,种种恶劣的环境痛苦的折磨都没有从精神上压倒他们,反而铸就了姥姥姥爷坚强的性格。他们总是心怀希望,每一次都能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美好。姥姥姥爷给予后代高大挺拔的身材,长寿的基因,勤劳的习惯是最宝贵的财富,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使之发挥出来。



完稿于2014年1月,收录于家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