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自传(15)到了加拿大后面临的读书和职业选择

来源: 美国1号 2024-02-14 12:11: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0901 bytes)

麦吉尔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的学习给了我第一次有机会学习怎么做研究。我在上努莫夫老师的课的时候,参加课堂讨论和做的作业,一开始经常会讲”我认为怎样怎样“,努莫夫老师总是耐心地帮助我,让我尽量使用学术研究的方法去阐述问题。比如围绕一个主题,做一些相关研究,引用其他人已经发表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推论或建议,而不是主观的认为。他对我说,”你的认为一钱不值“。

我从其他课程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文学批评课,探讨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内涵与学派。这些我作为一个国内来的理工科学生,原先是一点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的。这些课程扩大了我的眼界。对我后来担任图书馆的馆长很有帮助。

我的·作业有时候总是从理论到理论,老师就会给我指出来。有篇作业我就结合了罗大佑的作品,来分析他的独特的流派和对香港乐坛甚至文坛的影响,受到了老师的好评。我还系统地上了唐诗课,系统地阅读了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哈佛十大杰出教授之一)的《初唐诗》,写了一篇作业回顾宫廷诗和对立诗论。一开始,作业做得不好,教唐诗的Grace Fong让我重新写。结果我再次阅读此书,修改后的作业Fong教授很满意。这些课程都是用英文的教材和英语作为教学和作业的语言,使得我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

另外,即使我托福考了600分,但是听力和口语仍然有很大问题,关键是发音,特别是重音。原来在宝钢谈判和出国考察,人家和我讲的都是慢速度英语。但是到了麦吉尔,一个很国际化的大学,同学们老师们不会因为有国际学生就讲得慢,加上他们有很多口音和俚语,用的词汇也不是我们在国内学到的,因此我有时候不是很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所以除了上课,我就是看电视,那时候网络资源没这么丰富。幸运的是,麦吉尔大学规定国际研究生必须学习发音和学术英语这两门课程。那时候也是第一次知道写作和会话的区别,特别是学术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格式和用词要求。

第一年因为我是国际学生,也没出去打工,但在校内找到了几份临时工,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一份印象深刻的工作是暑假帮一个学校部门在做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电子邮件设定等,因为那个管理人员暑假要休假。还有就是帮助学生安装台式机等,那时候还处于台式机时代,基本通过电话线modem上网。

到加拿大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儿子。他在上海一直有哮喘,是打完吊针上飞机的。到达加拿大的时候是周末,我在第三天星期一给他办了社会保险卡就立刻带他去医院。医生一查一听,说啥事也没有,既不喘也不咳,自然好了。换了在上海,每次他的哮喘发作都会演变为肺炎,每次住院两周。有一年,他肺炎发作了三次。因为他妈妈工作远,都是我陪在医院里。小孩子一点力气一点胃口也没有,用了大量的抗生素。

一到加拿大,他的哮喘就奇迹般的消失了。他也慢慢变得有力气了,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他开始跑到前面去了。在国内,走不了几步路,都是要大人抱。有次我和他出去玩,经过一个街边公园,他突然叫了我一声:“爸爸,你看。”他就蹭蹭地跑到单杠双杠那里,居然可以一跳就吊在杠子上面,一只手换另一只手这样交叉移动身子从杠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又移动回来,居然来来回回好几次。我吃惊地看着他,发出喔喔的惊喜声。我由衷地感谢加拿大,给我儿子带了了新生。

当我东亚硕士学位拿到后,我和我儿子开玩笑说:“爸爸学完了,准备回国工作了。”我儿子回答我:“要回去你回去好了,我是不回去的,回去会死的。”他的话引得我哈哈大笑。这也坚定了我留在加拿大的决心。因为努莫夫老师希望我怕回国服务,他说:“你应该回去为你的国家服务,我会为你铺路的,我们有Z的直通电话,而且我有很多学生和朋友在你们政府的要害部门。”

我那时候已经37了,而且我也不是党员,父母也没背景,不想为一个虚构的大饼去赌博,中国的国情远比努莫夫老师想象的复杂。但我不是生硬的拒绝,而是告诉他胡某某(那时已经是总书记,努莫夫老师还给他讲过半天课)的女儿女婿都移民夏威夷了,还有更多的权贵子女都留在了美国。面对这些事实,努莫夫老师都不敢相信。我说朱自己带的清华的博士,原来参与开发银行筹备的,现在也离开到了美国,寒门子弟在中国很难发展。

听了我的解释,努莫夫老师也是无可奈何,他就不再坚持要我回国服务了。这时候我在考虑是找份工作呢,还是继续读书?投了简历,居然收到了几个IT公司的面试,有一家本地公司还说过几天就给我offer。不幸的是2020年左右,互联网危机爆发,原本要给我OFFER的部门连招聘面试我的主管都被裁员了。所以我决定继续读书,因为我已经具有移民身份,学费是供得起的,也可以打工挣钱了。

我首选是参加魁北克法语班学习。参加法语班不仅学习是免费的,还给每个月500元的补助。那时候500加元差不多可以支付一个月的房租了。三个半(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便宜的地方只要300-400加元一个月。吃饭自己做的话,一个月100加元也差不多。那时候物价便宜,猪脚0.57一磅,苹果0.50一磅发,香蕉0.17一磅,鸡蛋0.99一打,牛奶2.99一加仑,就是蔬菜贵一点。在加拿大,我们花最少的钱但是基本可以保证我们每天有肉蛋鱼牛奶。孩子的健康得到了保证。有孩子,还可以申请牛奶金。每个孩子可以申请到好几百元。有的新移民到了加拿大后使劲生孩子,这样靠福利和牛奶金就可以很好地生活,大人也不用工作,每天enjoy sunshine。

我仔细衡量了几个专业,比如继续东亚学博士学位,但是发现这个专业毕业就是失业。我前几年推荐国内一位新移民给在加州大学一个分校担任副教授的麦吉尔东亚系的同学,结果我同学说她在加大毕业的博士生一个也没找到工作。最后我推荐该移民去读图书馆,现在该移民也找到了一份图书馆换的工作。所以衡量来衡量去。我在读完法语班后选择了麦吉尔大学图书馆与情报学院继续攻读。当时我想读博士学位。努莫负老师认识iSchool的一位老师,让他帮我评估我的状况。那位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你将来想做教授吗?你是百万富翁吗?“在得到我的否定回答后,他建议我读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而麦吉尔的图情硕士学位属于经过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过的。

那时候我对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还不是很了解,后来才知道那是美国图书馆员的终端学位,也就是你想会成为图书馆员,拥有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是唯一必须的要求。这是成为职业馆员的入门砖。在美国和加拿大,即使你拥有博士学位,没有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想成为图书馆员也是很困难的。

我后来在美国耶鲁大学工作,耶鲁有东亚馆,耶鲁大学也有东亚系,东亚系的一位博士生在东亚馆做学生工。那时候东亚馆有馆员职位空缺,该生正好博士毕业,就申请了,结果被告知,他不够最基本的(minimum)的条件。这个最基本条件就是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后来这位博士生又去南康州立大学读了一个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最后在密西根大学东亚馆找到了馆员的工作。

所以阴差阳错,命运使然,我最终选择了麦吉尔大学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ala-accredited)过的图情硕士学位学习,这为我后来进入学术图书馆领域获得了一块敲门砖,进入和该领域后,我一路发展很顺利,还获得了终身教授职位,并为我最终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奠定了基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