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自传(7):大学篇:几个重要事件回顾

来源: 美国1号 2024-02-10 13:01: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599 bytes)

大学生活中印象深刻的几件事,首先是一年级班里组织的去翠华山的旅游。由于班里有很多西安本地学生,大家提议骑自行车。在全班里,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不会骑车。结果是其他同学将我们带上了自行车,是那种有后座的自行车,几个同学轮流带我。从西安到翠华山大约有三十公里,整个骑行需要一两个小时。那时同学们都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怀揣激扬文字的情怀。具体在翠华山游玩了哪些景点已经不记得了,但那段大学生活简单有趣,特别是在一年级那次翠华山旅游经历和与同学们的互动。

骑自行车去翠华山的经历是一次难忘的冒险,尤其是班上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帮助我享受了这段旅程。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穷玩。

在西安上学期间,我还去过始皇陵、骊山、乾陵等几个景点。这些都是与班上或其他班上的同学利用假期或暑假一起去的。有一年暑假我没回家,就去了乾陵,看了无字碑。站在乾陵,只觉得风水特别好,虽然我不会看风水,只是一种直觉。而在乾陵欣赏无字碑,感受到风水的好的直觉,似乎为我的大学时光增添了一些神秘的元素。

我后来在耶鲁大学工作,陪同一位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在New Haven爬East Rock Park。他精通风水,在山顶一看就是怪不得耶鲁这里人才辈出。原来左青龙(左面的山脉似一条青龙),右白虎(右面的山脉似一只白虎),面向大西洋,有山有水,藏龙卧虎,所以人杰地灵。有时候,看到自然风景和文化遗迹,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一些启示和滋养。

在大学生活中,有一次在三年级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我不幸染上了甲肝,可能是在一次出去玩时吃了不干净的烤羊肉串导致的。这导致了黄疸肝炎,需要住院治疗。幸运的是,西工大有自己的医院,我就住在学校医院里。在住院期间,我结识了其他两位病友,一个是其他系的学生,另一个是四系食堂的员工。我们三个成了好朋友,共度了住院的日子。那个同学喜欢用电炉烧东西,煮方便面,那时候方便面刚刚开始流行起来。四系食堂的员工对我很友好,每次我去买饭票,她都会给我很大一份份量的菜,有时候甚至不收我的饭菜票。管理食堂卖饭菜票的阿姨也对我很尊敬,每次我去买饭菜票都会称她为老师,后面的学生看到了也会起哄。这些人缘在我住院期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在住院期间,班里也有几个同学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来看望我,让我感到温暖和感激。虽然我没有休学,也没有请假,导致了学业的滞后,几门考试都不及格。经过暑假的补考,才勉强通过了。这段时间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我能够顺利渡过难关的重要因素。

尽管在那个时候,学习成绩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唯一的重点是英语学习。我不断练习托福试题,而外语系的李树民教授则成为了我的关键人物。他经常邀请我参加外语系的活动,有意让我报考他的研究生。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他还带领我和其他外语系老师一起游览了西安周围的景点。外语系的办公室主任也对我很好,使我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关怀。

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有关系往往能够解决问题和办事。与美国的制度和体系不同,中国的社会更强调人治,讲究关系。在我进入美国大学时,我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耶鲁等大学,如今成为惠特曼学院的馆长。

另一段难忘的经历是去北京实习的时候。当时我们坐火车,带着被子和铺盖前往北京的一和研究所实习。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超级计算机,而是使用卡片穿孔编程。程序码被打成计算机操作卡片,然后输入计算机运行,得到计算结果。西工大的计算中心也是一座庞大的机器,占据整个房间,需要有空调净化的环境。上机时,我们都要换上白大挂和拖鞋。

到我们毕业那年,微机和DOS操作系统已经出现。我们可以在微机上玩一些简单的赛车游戏和体育比赛游戏。当时的动画都是用简单的字符系统制作的,远没有现在那样高级和复杂的图像画面。那时候被称为主机终端时代,微机还是单机,还没有互联网。在我到宝钢工作的时候,仍然是主机终端系统,直到1988年才开始使用3+局域网。

在北京实习期间,我游览了故宫、天坛、颐和园、雍和宫、十三陵等景点,将可以游玩的地方都逛了一遍。花费的钱也并不多。原本计划在北京会见我的中学同学张雷,他当时在地球物理系学习。但是由于他没有时间,我只好写了封信给他。然后坐车回常州度过了暑假。

在四年级时,我确实报考了英语系研究生。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但需要通过第二外语考试。我选择了德语,结果考得一塌糊涂,未达到英语系研究生的录取成绩。当时李老师希望将我留在外语系,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成功。作为航空航天系统支援宝钢的唯一名额,我被分配到了上海宝钢。

当时班里有江浙沪各一个学生,上海名额有三个,其中一个是615所,顾伟青石是上海人,享有优先权;另一个是上海仪表厂,属于航天系统,浙江人章愿想去。剩下的只有我去宝钢了。福建人杨昌划也很想去上海,觉得我抢了他的名额。实际上,当时大学毕业分配都是由组织决定,个人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

去了宝钢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地理位置很好,而且我的祖辈父辈原来就在上海发展过。上海有亲戚,离常州近。当时我妈妈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已经办理了病退,所以我分到上海对我妈妈来说在心理上是一个巨大的安慰。她真的不愿意我留在西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