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美國公司 (上

来源: 華西車城 2022-08-12 19:05: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603 bytes)

(1)

伊尔曼倜克,是美国中西部密西根州一家传送装置制造商的名字。一九九三年深秋的一天早上,底特律近郊南田市一栋平房里,电话铃没命地响了起来,我正在淋浴下哼唱着过时流行小曲,完全没有听到。妻子在外边嚷嚷,“电话,电话”,赶紧从门缝里探出个头,“你先接听一下”,甩下这句话,我继续沉浸在自己浴室歌星的歌声中。

当我踏出浴室,裹着的浴巾还没来得去掉,她急冲冲地告诉我,这个电话很重要,像是一家公司人事部门对我投出的简历的回应。擦干身体后,连忙拿出活页本,开始寻找这个电话的出处。

活页本是我专为找工作准备的,从报纸上剪下的招工信息整整齐齐贴满几十页,豆腐块般的剪报旁边,提纲接领地写有招工要求和自认为重要的关键词,每个投出简历的公司,在我的活页里都占有一席地位。每一页的边上,专门贴上了公司的首写字母,方便索引。除了阅读以外,那时的英文听力与口语真是差强人意,为了接听电话的时候能够迅速准确地进入对话,需要快速从众多公司页面中找到来电话的这一家,后面的对话才能有的放矢。

很快翻到“康”页,对照妻子留下的电话号码无误,我拿起听筒拨了回去。一位男中音传了过来,简单寒暄之后,证实了他的确给我打电话关于招人的事。不过男中音不是人事部门的,他是公司负责电气控制设计的经理,我们在电话上约好了面试的时间。

星期一,我起了个大早,西装革履,皮鞋也擦得亮亮的,总之一切能够留下好映像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钻进自己的破车,一发动,我出门面试工作去了。沿横贯底特律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六百九十六号高速,一直向东,大约三十分钟我便到达公司所在地,小城弗瑞希尔。大底特律东部的卫星小城里颇多中小型公司,而鲜有大公司,这一片给人的映像是蓝领居多,上下班的人群里多是开的皮卡。事前做了功课,要面试的这家小公司,属于沃瑞克家族,两三百人规模,成立于一九五八年,资历到是不短,在美国的小公司里也算是比较稳定的了。调查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想以后靠公司办绿卡不要出麻烦。

康威伊尔曼倜克提供的职位是电气兼控制工程师,这是我在美国第一次找工作,虽然不是第一次面试,仍然不免紧张。在一栋像办公楼的建筑物旁边停好车,在前台秘书的引领下,先到人事部见面,然后便被带去见招人的老板。负责电气与控制部门老板的办公室在自己的领地,一个主装加工车间旁边的阁楼,通过七弯八拐的狭窄通道,二楼几个办公间隔的尽头,经理室里,我见到了面试官,电气控制经理兰努沙先生。

兰努沙先生个头不高,面色红润,金色卷发与整齐的领带十分谐调,他一张口,我便分辨出了带有磁性的男中音,电话里的与面前的对上了号。兰努沙先生的姓氏以元音字母结尾,我猜想他是意大利后裔。

专业面试谈话不会超过六十分钟,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这里以前有一位中国学生工作,可能他觉得满意,所以对中国工程师有一定好感。面试之后,兰先生送我到楼下,我们握过手后,他祝我好运,让我静候佳音。离开康威伊尔曼倜克,回味刚才的面试,觉得表现还可以,心想过两天再打电话过来催问结果。

星期四,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康威伊尔曼倜克兰努沙先生的办公室,心里七上八下的询问他们的决定,就像自己预料的一般,兰努沙高声通知我公司同意录用我,并问是否可以星期一来报到上班,因为闲散在家,我欣然一口答应了下来。上班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办,移民局前两天来通知,说我的实习工作许可批下来了,约好星期五到休伦港移民局去取。

 

(2)

期一早上六点,开车离开南田市的家,到康威伊尔曼倜克公司上班了,早出晚归由此开始。头天上班熟悉环境,人事部的凯西小姐带我在公司留了一圈,公司主营工业传送装置与设备,是一家以机械为主的供应商,主要客户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公司雇有近两百名机械工程师,而电气与控制则只有兰努沙先生负责部门的寥寥数人。康威伊尔曼倜克电气控制设计部,加上我当时只有六位工程师,加上两位制图员和经理本人,就是这儿搞控制的全部家当了。斯嘉,肯,瑞克和我算是工程师,杰瑞加上晚上来挣外快的李先生是制图员,后来又招了斯蒂夫,苏珊和刚大学毕业的汤姆三位工程师。

 
除了电气设计,公司还要负责制造自己设计的控制设备,办公室楼下就是组装调试工厂。电工都是季节性地招募,活儿多的时候也有百来十人,发完货等下个工程的时候,就将大部分人员解雇,只留技术好的搞维修。琳达就是公司常年保留的骨干,她年轻漂亮,身材苗条,一双清澈透明的浅蓝色眼睛加上一头卷毛金发,在车间工人里显得鹤立鸡群,样子虽然文静,性格火辣时常手持香烟的造型,依我看在好莱坞饰演一角绝无问题。琳达算是车间里工人的负责人,这种职位当时叫工头或领班(Foreman),后来各大公司将这类职务改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主管或者监理(Supervisor)。
 
当我负责设计的控制设备开始在自家的车间里制造时,与琳达交往的机会是很多的,她常常上楼来请教图纸上的问题,我也时不时地到工人中解决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这个过程很快增长了我的英语能力,也学到很多美国人在制造上与中国迥异的工艺和设计思维方式。
 
工程师(Engineer)一词的翻译在中国是不准确的,应该翻成工程员更好,自从大学毕业,在中国搞工程设计和项目将近十年,亲身体会了中国工程师的职能。听起来不错的工程师称号,一点决定权都没有,哪能随便就“师”了呢。除了按原理和国标以及行业标准,计算、设计和选择设备外,对于工程实施的细节都是制造和施工单位来解决的,就连设计方案和工程项目的重要决定也是由专业负责或者项目负责人所谓管理层人士作出,工程师本身并无权利。设计图纸上完美的东西,有时候对高效率工程实施是有阻碍作用的,然而工程师们并不需要考虑这些。
 
康威伊尔曼倜克这几年的实践,让我真正了解到美国工程师的职责和权利,漂亮的设计图纸并不是工程师追求的唯一产品,如何有利项目实施、提高效率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工程效益,这样就要求工程师的素养远远超过对于本专业的精通。美国的工程师,实际上就是一个项目管理者,至少在我美国职业生涯里所从事的大小工程项目,一直都如此。
 
康威伊尔曼倜克项目繁忙的时候,琳达跑来让我想办法提高车间安装控制屏的效率,以保证按时发货不误工期。按照设计图纸,控制屏版面有几十甚至上百个信号灯、仪表和按钮,工人们要根据图纸比例,测量版面,确定元件位置和孔洞尺寸,然后加工。以一个简单的圆孔为例,通常设计图纸会给出比例、直径或半径、圆心在盘面的相对位置等数据,工人们在盘面实物上标注这些数据以后才可以开钻,真正钻孔的时间远远少于标注尺寸和位置的时间。会做饭的高厨都明白,准备菜肴的工作量,远远大于下锅那一炒,道理是相同的。看了琳达为我展示的工作流程,回到楼上的设计室,想了一个办法,从计算机里调出那张控制屏的盘面布置图,在所有圆孔的圆心处加上一个十字标记,然后利用绘图机用一比一的比例打印出来,像被面大小的盘面布置图无非多用些纸张,于我只是几分钟的工夫。当我带着这张纸卷来到楼下的车间里,直接将图纸粘贴到控制屏面板上,工人们一看就明白,再不需要任何测量,选好正确直径的钻头,对准十字标记,直接开钻,工效成倍增加,工期的压力顿时减掉不少,琳达对我的帮助感激不尽。
 
其实在琳达那里,我也学会了以前在中国当工程师时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设计方法,从前图上电路连接处都是用简单的一个黑点表示电气连接,而小圆弧则表示勿需电气连接。在车间里琳达向我展示了当工人们收到设计图纸以后如何计算安装材料和备料的流程以后,我才知道这里边的很多学问。在一个典型控制屏内形成电路的电线少说也有上百根,根据布线路径不同长短各异,工人们事先要根据需要在屏外放线,长长短短铺了一地,他们同时还要考虑节约线材。所需电线像梳辫子一样捆绑成扎,线头两端标牌清晰,然后才进屏连接。了解这些以后,我的设计图纸亦开始考虑方便他们的工作,电路上元器件接线端头和利用端子排的电气连接,从设计上考虑了安装和维护的便利元素,分别以不同符号加以区别,同时有利统计材料。这些小小的设计习惯,融入了工程师应该具有的观察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我们常说,军民鱼水情,实际上到出的是个和谐的理念,我与工人们的和谐关系通过琳达在康威伊尔曼倜克建立起来了,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除了有钱挣还同时享受工人们的尊敬和作为工程师的成就感。
 
美国工程师们除了责任以外还有相当的权力,尤其相对于中国工程师。在康威伊尔曼倜克时间一长,老板开始授权一些项目让我负责,通过经验和教训我开始慢慢成长,成为合格的美国工程师,这样的磨炼是必须的。第一次召集项目工作会议,显然英语没过关不是唯一失败的原因,那天通用汽车公司来了四五个工程师,大家坐定以后,老板示意会议可以开始,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这里,老板事前并未告诉我将主持这次会议,事前也没有准备会议提纲,只以为向通用的工程师们展示工程设计计划和进度,回答提问而以,老板才是会议的主角。然而美国的项目会议开场白是要负责项目的工程师来开的,我一时语塞,会议顿时冷场。老板因为忙别的事情,忽略了我这个新手的第一次,通用的工程师们则毫不客气地开始收拾笔记本,起身要告辞,临走时甩下一句话,不希望下次会议再看到我们没有准备好的模样。

这次会议为我敲响警钟,虽然老板并未责怪,但自己意识到项目工程师担子的分量,坏事变好事,就因为此次会议,我以后参加别人项目会议的时候就特别留意他们是如何主持的,善于总结好的项目会议,依样画葫芦,我慢慢地也可以捏拿项目会议的分寸了。简明扼要的提纲事前发给与会者,以避免临时的议题打扰会议主旨,驾轻就熟的开场白像模像样,知道什么时候让谁发言,什么时候让谁闭嘴。主动地掌握时间,及时总结会议要点,果断宣布休会及必要的后续会议日程。

 

(3)

国的工业控制系统与我在中国时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以交流电为基础的动力源外,很大程度上采用气动装置,因而工厂里一般都有规模不小的空压站。就连康威伊尔曼倜克这种小型加工厂的车间内,压力气源比比皆是,工人们的工具也是使用压缩空气的多于电动的,工业控制设计的内容有很大不同,气动原理和控制方式是我们中国电气工程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控制工程师不光要熟悉电路原理,气路原理同样重要,后者在中国大概属于机械工程师的范畴。相反,美国机械工程师必须要懂电气原理,简单地从招工信息中可见倪端。为了胜任康威伊尔曼倜克的工作,我在气动控制上学了很多新东西。
 
此外应用最广的要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了,工业控制领域几乎少不了它,实现数字逻辑的工业控制,有利快速产品更新换代和柔性制造系统。以前我们小视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不进入这个行业还真不知道它的深奥之处。几十年下来,像我这种强电专业出身的工程师,日后竟然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真是没有想到。
 
简单的东西要真正用心去做就会发现什么是质量,在中国搞工程设计的时候,能够实现功能正常运转就算完成任务,由于一般的工程项目都不是什么火箭科学技术,系统容错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设计的时候一般只考虑保护设备连锁,至于操作人员,永远希望他们是正确的。就拿容错而言,在美国要考虑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差错,并且做到操作简单,减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绝对保证安全生产,任何意外都是首先保护工人,然后才是设备。这一切不光是嘴上说说,电路设计、程序编制均要体现所能够假设的一切机器误动,因而同样的功能设计美国的做法相对复杂得多。

有件实例为证,早年通用汽车公司初到上海,项目投标的时候,一位美籍华裔主管负责,通用的供应商纷纷参加,主管的旧友也想参加投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是他中国公司的优势,鉴于情面主管给与他一次机会参加投标。在评判他交上来的标书过程中才发现,有关工艺过程控制的样品程序只有寥寥数页,与其它公司提供的几百页样品程序相比实在是太简单了,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对事前发给的技术要求的理解,除了主要功能,有关安全、容错、维护、监测、报警、系统状态、模拟运行方式等等内容都算交了白卷,这样的设计单位,就是价格再低,怎能放心呢。在读标书的时候,对于投标要求的理解没有美国项目设计经验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标书要求的真正含义,看过别人的设计才知道,这里面还有那么多名堂。

 

(4)

用汽车公司位于圣路易斯近郊的汶茨维尤组装厂,全尺寸房车替代卡迪拉克轿车项目,涂装车间的传送装置让康威伊尔曼倜克中了标,几十英里的传送设备,成了我们公司的大项目,本来人手不多的控制部连忙补招亨利和约翰为合同工帮忙,我也成了通用项目的骨干,除了几条生产线的程序编写外,主要负责全车间的人机界面系统,遍布一平方英里内的三十五台人机界面控制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网络连接协调,通用程序编制以及现场调试和运行验收工作。这次,上级派了杰克和吉姆作我的助手,整个一九九五年,在往返底特律和圣路易斯的飞机上消磨许多时间。底特律总部呆两周,然后圣路易斯现场呆两周,周而复始。
 
项目负责,考验了作为工程师专业以外的技能。通用北美总部给该厂电气设备的选用定了调,一律采用阿兰布莱德利的控制设备。高兴过早的阿兰布莱德利销售人员,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在现场汶茨维尤的时候,不知哪柱香烧错了,得罪了该厂厂长,厂长一声令下,主要控制设备改用玛迪康。只是这一改动,康威伊尔曼倜克前期工作成果全部泡汤,由于通用出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顾客就是上帝啊。由于两家厂商的产品技术性能差距很大,重新设计制造工期严重压缩,更要命的是,通用拿不出他们有关使用玛迪康的设计安装规范,如何验收成了他们的主要问题,作为乙方的康威伊尔曼倜克,一点都不在乎,只要通用愿意拿钱砸,我们什么都敢做。至于工期进度,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求加班,一点五和二点零倍的加班费,通用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就同意了。没有设计安装规范,马上撰写,通用北美总部的工程师们也可以沾上点加班的油腥味儿,你好我好大家好。通用还特意要求我们派人,参加通用玛迪康设计安装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康威尔伊曼倜克控制部从来没有设计玛迪康设备的经验,兰经理把任务交给了我,美其名曰我是组里学位最高的工程师,我不去挑战新设计方法谁去,我是他最能够相信的人选。就这样,我开始走马灯于弗瑞希尔和通用北美总部庞蒂亚克之间。
 
所有前期工作和设计文件完成以后,我们控制部组成了两个梯队,轮番出差到现场参加调试任务。
 
亨利和约翰则一直驻守汶茨维尤,合同工的工资很高,加上他们就是因该项目而雇用的,自然不会介意住现场。
 
亨利有着典型的欧洲血统,淡蓝的眼睛,清澈透明,年轻英俊,单身且未结婚,他主要负责大部分过程控制的程序编写和调试,一来二去,几周以后它开起了自己的控制设计皮包公司,他自己就是公司的唯一雇员兼老板,自己把自己的公司雇给康威伊尔曼倜克,据说这样赚得更多,从他身上我开始了解如何才能开自己的设计公司。他的收入还真不少,几周以后就买了辆崭新的敞篷靓车,1995克莱斯勒蕾巴润(LeBaron)。坐这车兜风是很惬意的,有天下班以后,我们在回旅馆的高速路上飞驰,正好旁边开来辆同一型号的蕾巴润,几个年轻靓妹也在兜风,她们的金发随风飘舞,煞是好看,不亚于电影中的镜头。亨利食指与拇指放入口中,一声响亮的口哨盖过风声,吸引来姑娘们的视线,相互几个手势之后,大家一起从下一个出口拐出,直驶位于查尔斯的酒吧,查尔斯是百威啤酒总部所在地,那天小镇正好在欢庆啤酒节,满街都是啤酒,吧吧人满为患,我们有金发女郎们陪伴,有亨利付账买单,大家畅怀豪饮,一醉方休,回家的时候,已过半夜。
 
约翰的年龄比亨利大很多,和我不相上下,从姓氏看也是英国后裔。约翰也有自己的公司,它的家室和公司均在田纳西,约翰的父亲曾在福特工作,因为与兰先生是朋友,退休以后也来到康威伊尔曼倜克帮忙,不难想象为什么他儿子能够拿到我们公司的项目。约翰算是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他做过很多类似的工程,所以经验老道。
 
与约翰一起来了一位小巧玲珑的姑娘,大大的眼睛,翘翘的鼻子加上精致的身材,非常好看,尤其那深色秀发,常常高高盘倦于头顶,不知是因为裸露出细长的脖子,还是让人觉得刚刚沐浴出来,即便是胡乱一卷,也可以让人神不守舍。姑娘叫贝斯,家在底特律,算是约翰的女朋友。他们在附近的查尔斯租了一套公寓,约翰一个月回一次田纳西,可能是回去尽父亲的义务,这时贝斯就回底特律一趟,去尽儿女的义务,各得其所。我们下班后经常去约翰的住处,因为他家的厨房和厨具,我们餐馆吃得不爱了的时候,就去超市买些食品和蔬菜,他们说了要吃地道川菜,材料选购和烹饪一切由我作主,我就不把他们当老外了,本来我做菜的手艺在朋友中就有些名气,自然不想名声败在他们这里,还真是用心制作些川菜让他们解馋。为了帮助这伙人搞懂正宗川菜的味道,特意自制了熟油辣椒,红红的辣油飒是好看,性急的肯不等我的菜肴上桌,就直接将红油到进饭碗,白白的米饭加入铮亮的红油,鲜艳的颜色对比,非常诱人,等到大家碗筷上桌,围在一起吞吞吐吐的时候,肯的冰水一杯接一杯的不停歇。
 
吃饭的时候与贝斯有过一段谈话,她的神情略显忧郁,我问她缘故,单纯的脸上露出她年幼实质。她告诉我,非常羡慕我们这伙人的本事,可能他也知道约翰挣多少钱,与约翰在一起的时候她是快乐的,与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她想得就多了些。她说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又不愿意舍弃与约翰在一起的舒适生活,担心几年后满二十五岁后该怎么办。中国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她正因为远虑而近忧起来。她告诉我,二十五岁以后,她一定不会再是这般漂亮了,也不可能一直与约翰在一起,想想就后怕。在我看来二十五岁还正是女孩子的花样年华,相信她应该能够找到以后的幸福,不过此时在她清纯的眼神里完全看不到那种自信。一九九五年,一个天真少女与我聊的这段天过了很多年才知道,贝斯这样的姑娘叫二奶。
 
约翰比我们都有钱,他和二奶一道为大家买了球票,我们几个人穿上了底特律红翼的队服,坐在圣路易斯斯嘉萃德冰球中心,在上万身着蓝色队服的圣路易斯兰队球迷的包围之中观看斯坦利杯大决战,万兰当中一点红,每当红翼表现不俗,我们几个又叫又吼,一点都不担心被愤怒的兰队球迷们扔出场外。有时候我们也到约翰和贝斯的公寓来打打网球,驻现场的时光难免也是快乐的。
 
(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