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风雨飘摇"现象与未来戏说

来源: 风语空灵 2021-12-30 19:34: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903 bytes)

- 岁末寄语

美国经历911后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0年,仍记得在电视上看到世贸中心瞬间坍塌的那一刻,那场恐怖袭击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和安全忧虑很久才消除。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基地组织已灰飞烟灭,世贸中心原址建起了纪念馆和一幢全新的摩天大楼,当年包庇基地组织的塔利班已倾向从良,美国也不再与之为敌,在击毙本拉登后的十年里美国试图重建阿富汗,无奈事与愿违,最终耐心尽失,彻底打道回府。美国从阿富汗抽身标志一个时代的结束。有人庆幸,有人感叹,有人幸灾乐祸,对该地区是好是坏,是福是祸,只有时间才能判断。
 
回头看美国国内,过去两年内的选举争议,抗议暴乱,楼房被烧,商店遭抢,枪击频仍,新冠爆发,加州大火,德州冰灾,国会骚乱等等,一场接一场完美风暴轮流来袭,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风雨飘摇"中连漠不关心的人都会隐约窥视到魔鬼,那就是一个分裂的美国。屋漏偏遇连阴雨,多事之秋选出的总统不能像很多人希望的那样在风格上雷厉风行和快刀斩乱麻。虽然这是民主政治难以避免的弱点,但类似的情况在独裁或非民主政体的权力交替中表现得更难预料,后果更严重,时常以血醒政变的方式发生,他们的领导人不必在层层竞选中经受筛选,更不需向民众展示口才智力体力等基本能力。如果认为美国的"风雨飘摇"现象会造成分裂和从此向衰,就有点儿盲人摸象或一厢情愿了。为什么?因为在这些表象之外还有太多因素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它们包括美国宪法,最高法院,政治中立的军队(虽然其真正的用途是对外威摄和摧枯拉朽的全球打击能力),高水准的职业公务人员和司法机关,独立的新闻机构,吸引全球科技精英的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是社会发展的真正潜力)等,以及最为重要的国民素质和民心民意。民主政治的另一个不足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向左或右摇摆太远,某些政治家为一己私利蓄意改变政治生态,把理念推到极端。比如加州就有那么一位,她主持制定了盗窃抢劫低于950美元不予起诉的荒谬法律,以至于加州的窃贼抢商店时竟带上计算器,"购物"额一到立马走人,更直接催生了几十人旋风般地砸抢商店的有组织犯罪。常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的是道的一尺可降魔的一丈),执法部门正在对这帮家伙展开全面严打(crackdown)。虽然这些政治人物在下次选举中会被淘汰出局(两年一次中期选举和四年一次大选),甚至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但往往会在当前造成一定损害, Well, that is a small price to pay。这些短期现象常被一些人算在竞选和选举的账上,但不要忘了从长远着眼,选票的最大好处是防止独裁和社会倒退。一个社会的最大悲剧莫过于被野心家或独裁者拖进泥潭,他们往往没有监督和任期限制,喊着冠冕堂皇的口号和自诩永远正确,在末路上狂奔直至万劫不复。在美国你只忍受无能政客或不喜欢的总统四年,顶多八年,更别提总统得向选民负责并受制于国会,胆敢胡来,弹劾伺候;在那些"皇恩浩荡"的地方,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你得"享受"十几甚至几十年的一成不变,得多大定力才行啊!
 
如果你看过Netflix的电视剧"皇冠"(The Crown),会记得有这么一段情节,在哈罗德·威尔逊任英国首相期间(1964 - 1970),大英帝国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街头抗议如家常便饭。政府的一些社会政策倾向于"杀富济贫",富人税率达83%(听着熟悉吧?)。一位头脑简单的报业集团主编兼银行家和保守派元老聚在一起,联系了退休的英国海军将领蒙巴顿伯爵(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的舅舅),欲拯救英国于"水深火热"之中,计划动用非常手段解散国会逼威尔逊下台。蒙巴顿听后立即说这是事实上的政变,是叛国,非同小可,说需要48小时研究一下再回复。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在文献中检索了现代历史上世界各国发生的几十次政变,大多数成功了,没有成功的多是民主体制健全的国家。他对"政变"图谋者说,如果要在英国这样成熟的民主国家政变成功,要控制电视台/电台和诸多的新闻机构,占领议会和政府各部门,最高法院,需要至少两万到三万军队,而我手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他说这些时只是在假设)。更别提军队的最高统帅是英国女王,陆海空三军不是都冠有皇家二字?他的分析最终让这些人知难而退。威尔逊首相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知道了有人欲"图谋不轨",把状告到了白金汉宫。女王听后说到:"Leave it to me"(交给我吧!),她立即把蒙巴顿舅舅召来"臭骂"了一顿。这个例子说明政变和国家分裂在民主机制成熟的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
 
上面说的是电视剧脚本,历史上的真实说法是这样的:"根据库德利普的说法:索利爵士站起身来,走到门口打开门,然后说:'这是背叛。所有关于街角机枪的讨论都令人震惊。我是公务员,与此无关。迪基,你也不应该'然后两人拂袖而去"(迪基是蒙巴顿的昵称)。另一个我们都经历过的例子也可以用来佐证,君不见美国政府在财政上因两党意见相悖关门时,国家仍然运作正常。

基于州宪法和联邦宪法的美国各级政府,像一只九头鸟既高度自治又互为一体,在民意的督促下各级机构能释放很大的自主能动性,赋予这个国家极大的韧性和灵活度,而这一切都植根于传统价值和民众素质。另一方面,对一些人来说美国社会简直是一盘散沙,如果一不小心拨开了迷雾,看到的是群峰的连绵叠嶂和大树的盘根错节。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世纪的大萧条,二次大战两洋开弓,韩战,越战,总统遇刺,911恐袭,"沙漠风暴",金融危机,阿富汗战争,到最近的乱象,还有什么没经历过,换作其他国家哪一个都是致命一击,说不定早不复存在了,这也从侧面证实了美国是一艘迎着风浪前进的巨轮。作为一个国家,美国择优传承了两百多年,华盛顿在打下天下后只任两届总统(1789 - 1797)即挂冠而去,立下榜样,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开国元勋可与之相比。因为他知道人民辛勤努力促进社会文明向上(比如远离野蛮,告别专制,积聚财富,完善机制,推动发展等等),只需一个独裁者的倒行逆施就能使前功尽弃,所以,杜绝倒退和独裁是美国的立国之策。到了今天这个国家遍地是倒行逆施者的鸿沟,对比之下,世界上有些地方则一直是独裁复辟的温床。如果有两辆车,一辆有防倒退的机制,遇到上坡只能奋力向前;而另一辆没有,一遇坡道就向后倒,你会坐哪一辆?可以将按民主规则交替权力的国家比作"自动挡",而靠专制和政变改朝换代的社会比作"手动挡",一个努力向前,一个反复内耗,二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当外部势力凭美国的表象做出判断时,美利坚就成了他们最难缠的噩梦,当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愚蠢行动时,美国这盘"散沙"就凝固成让其鸡飞蛋打的"水泥"。这是有历史可循的,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帝国日本的很多军头仗着其日益扩增的国力和吞并亚洲的野心,头脑膨胀地认为美国已是一个四分五裂,贪图享受,不可救药的社会,十之八九不堪一击。
 
结果呢?日本帝国投降,战后制定了和平宪法,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闷声发大财,今天的"倪宏"比当初军头们想象的还要腰缠万贯,并济身于西方7大工业国之中。

美国前一阵的"风雨飘摇"也许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但这就是历史,是确确实实发生的事实,是由美国社会固有的特点,虽很不幸,但从其它角度看也许是民众"发泄"的方式,是社会发展难以避免的阵痛。一个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他们就像高压锅中的水分子需要一个出气孔才能避免把锅子炸开。如果这个机制缺失,久而久之"压力"集聚到一定程度,天翻地覆的社会动荡就会发生。中国古代的人说"民能载舟也能复舟"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寓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提醒着人们祸可变福,福可变祸(A loss, no bad thing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至于何时在现实中上演,则高深莫测。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这次"风雨飘摇"或"完美风暴"的直接受害者,但接二连三地发生总觉得有失颜面,不过心理强大一点就会看到许多光明的方面。中国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逆境中从不气馁,他的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用在这里很应景。他比喻自己是沉舟的同时似乎更乐观千帆。对美国来说这些"千帆"往往是深入社会根基的东西,是人们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像空气和水,只在危机时才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是世界上一些地方的人们拼了命才争取到的东西。经过如此完美风暴的冲击,我们看到这个国家仍一如继往地按部就班,面对世纪瘟疫,人民镇定自如。美国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新闻独立,因此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混乱"的美国,还是一个透明的社会。在美国宪法语言中,"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新闻服务被管的,不伺候当官的;或新闻服务人民,不服务政府 - 出自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这也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的核心主题。在一个正常和健康的社会中,自由和独立的媒体充当监督机构,以人民的知情权为己任,他们替老百姓调查和报道政府的不当和失职行为。民主社会认为政府掩盖过失和逃脱责任是最大的腐败和犯罪(尼克松正是因此被弹劾而辞职下台)。有了独立媒体的监督,国民成了国家真正的主人,他们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不轻信一面之词,非常难被"忽悠",更别提那些粉饰太平,掩盖事实,掩耳盗铃,此地无银,空洞无物,偷换概念,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厚颜无耻,欲盖弥彰,夸夸其谈,无所不用其极之类(哇!中文的贬义成语这么丰富,我可以继续)。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恭喜你!在这个环境中你已不知不觉地加入了智者的行列,这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国家意想不到的个人成就。噢,对了,由此衍伸出一个小建议,当下次有人(父母等除外)对你讲另一个人的坏话时,你当敬而远之。
 
目前,尽管疫情仍然不乐观,生活却已经正常,上班的上班,旅游的旅游。前不久结束也是本人喜欢的"与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电视节目已恢复到疫情前那样地赏心悦目,不久前乘飞机到东部旅游,波士顿娄根国际机场和北卡州夏洛特国际机场的旅客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各大机场的节日客流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虽然新的南非变异病毒Omicron让一些人杯弓蛇影,但一切在似乎都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中(例如,把感染后的自我隔离从10天改为5天,难以相信吧?辉瑞的口服抗COVID-19药物已被FDA批准使用),It is going to get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当然,疫情中甚至疫情后的生活会有诸多变化,戴口罩和社交距离自不在话下,网购,网上远程互动增多,元宇宙已蠢蠢而动。同时,线下活动不受限制,看电影逛商场,看医生,做检查等等都与疫情前没有太多不同。整个疫情中,医治其他疾病的资源没有被挤兑(抗疫的一个重要指标),大众和政府没有风声鹤唳,更没有作茧自缚。如火如荼的股市和强劲的经济已有目共睹,商贸,文化,和科技等的"清君侧"正在进行,聚焦择重,合纵连横,一个竞争,对抗,合作,各有所取的阳谋正在展开。

这两天在Netflix看电视连续剧"皇冠",肯尼迪访问白金汉宫回到美国后有一段讲话,内容竟和川普的如出一辙,原来"让美国再伟大"是美国总统的"口头禅",这从侧面说明美国当时的"风雨飘摇"和今天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较历史,前一段的乱象都不是美国最"动荡"或最"病入膏肓"的岁月。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人都对60年代美国风起云涌的反战和动乱印象深刻,比现在更令人不安,越战结束从西贡撤退要多狼狈有多狼狈。可结果呢?美国从泥潭里走出后实现了里根时代的经济繁荣和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在当前的困境中,批评与嘲笑劈头盖脸,人们可以说他们所想,没有言论被禁。任何人包括那些只敢骂美国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把美国"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臭脚,一点也不担心有人来敲门,这个社会的自信可见一斑。里根时代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美国人想告诉俄罗斯人美国是如此自由,于是举了个例子:"我可以走到我们的白宫前,高呼让里根去见鬼!"俄罗斯人听了不以为然:“这有什么,我也可以走到我们的克里姆林宫前,高喊让里根下地狱!"所以说,在专制的环境中要能像批评美国一样针砭该专制社会的时弊,那才是英雄,否则就成了笑话。
 
在自由的环境下可以畅所欲言或夸夸其谈甚至嘲笑讽刺,不要忽略了美国社会自我更新和应变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被一些人讥笑的四年一度的大选。Well, it is public opinion, stupid! (那是民意,傻瓜!)(这里傻瓜一词只是强调没有贬义)。例如,一位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可以适时终止或推翻前任的不当决定和法令,而其它国家的终身掌权者,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可能为了脸面或私利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让错误继续下去(例如,为避免下台遭报复而终身掌权)。民众的自由表达和很多客观事物一样,看上去乱哄哄的,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客观历史作用。在新闻自由这副照妖镜下,政府不会也不可能藏污纳垢,暗箱操作,熟知政府属人民,由人民,为人民(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藏富于民的根本道理,有史可鉴,这样的国家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国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引领世界,过去是如此,将来也会这般。自由奔腾的江河直趋大海,循规蹈矩的渠水任人改道,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勇往之前的人怎么会落在开倒车的后面,it is an impossibility and will never happen。

 
此时此刻我们仰望天空,也许比以往更期待明天,明天只能推断和想象。推断未来过于专业,但想象一下还是可以娱乐滴,就让我们用电影"教父"中的一幕说开来吧:

凯特来见丈夫:"麦克,我们不去内华达了,我带着孩子是来和你说再见的。"妻子不露声色地说。

正忙于事务的麦克赶忙让手下回避,不明就里地试图让妻子坐下来谈,但遭到了拒绝,麦克试图解释,但凯特却说太迟了。原来,凯特对麦克在国会听证会使用的手段和他一直一来的所为十分不堪,气愤之下竟然未经丈夫同意就把腹中的胎儿人流了。此时的麦克仍以为妻子是自然流产,而凯特则认为丈夫是眼前黑,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明白。她此时错误地把麦克对她的感情当成了无穷无尽和理所当然,却忽略了一个铁的事实,麦克是一个聪明绝顶手段独到资源雄厚的家族老大。
 
一直蒙在鼓里的麦克虽想尽力挽留,但也让妻子明白一点,他于是说到:"你以为我会让你把孩子从我身边带走,难道你还不了解我?那是不可能发生的!"(It is an impossibility and will never happen)。

"我会全力阻止,难道你不懂吗?"麦克继续强调。

麦克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时间会证明我现在对你所做的一切是对的,到时候你会说幸亏我阻止了你。我很内疚没能照顾好你,让你失去了胎儿。我知道他对你很重要,我会补偿你的,我发誓!我一定会为你改变,我有能力改变,忘了这次流产吧,我们以后会再有孩子的。"看来麦克做了天下男人都应该做的来挽救自己的婚姻。没想到,凯特却要一门心思走到黑。

"麦克,那不是流产,那是堕胎,就像我们的婚姻一样,是一件非神圣又邪恶的事。我不想要,我不会再带一个你的儿子来到这个世上!" 说到这里,凯特把调门升高了八度再一次强调:"是堕胎,麦克,是个儿子,儿子!我不得不杀,因为这一切必须得结束。我知道你不会原谅我,那怕是你那两千年的西西里传统。"此时凯特的歇斯底里多像那些激进的极端人士,她的意思已经很直白了:我不吃你那一套!

他们的婚姻到了这里已经不可调和,后果可想而知,但麦克只是将凯特逐出家门,与其离婚而已,并允许凯特定期看望孩子。如果换作他人,包括麦克的亲弟弟佛雷多,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后来儿女成年,时间使凯特摒弃了早先的极端,幡然醒悟,觉得当初麦克的初衷是为全家着想。经历了人生风雨的前夫前妻重归于好,两家人成了朋友。
 
上面的情节也许可以给人莫大的想象空间,既然如此,不再赘言。希望当今世局和电影中的这段故事一样是良性的,假以时日能使相关方良心发现,改弦更张,日子重回正道,避免战争之类的不破不立,尽管这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各方共同维护地球家园,世间繁荣昌盛,让善良的人们能够来往自由,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当权精英的最大初衷吗?(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让2021见鬼去吧!祝新年快乐!

 

新冠病毒自限性的崇儿"奥秘可容"(Omicron)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