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格格也要反传统 红楼丫头添了市井气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综观近期电视荧屏古装戏依旧是威风八面,在众多的帝王将相、侠客中想脱颖而出相当不易,因而《十三格格》、《红楼丫头》在拍摄上不得不另辟蹊径,两位导演孙树培(代表作《还珠格格》、《风流才子纪晓岚》)、黄健中(代表作《笑傲江湖》),为古装戏把脉的同时,又各自支出了新点子。

孙树培:《还珠格格》后看《十三格格》

无论是《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还是《十三格格》中的毓琳,孙树培都力求塑造其反传统色彩。他认为,《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对传统理教的叛逆、敢作敢当的气魄,迥异于以往古装戏中传统女性的知书达理,她的成功是因为独一无二,打破了古装戏中人物形象惯有的模式。而《十三格格》中的毓琳完全不同于琼瑶笔下的还珠格格,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是清朝政府最早派遣出去的留学生,她把西方科学、西方文化带进宫廷,也具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

古装戏胜在选材另辟蹊径。孙树培说:“《十三格格》的故事内容与一般的以帝王为主或武打的古装剧不同,它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张维新、推行实业救国的知识分子的经历。留洋归来的十三格格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阴郁沉闷的朝廷,她一身西洋打扮颇为慈禧喜爱,却引来朝臣的非议,一时间守旧的王公大臣对这位打扮装束有伤风化、行为举止有失体面的格格指指点点,由此引起了洋相百出的故事。”此类选材给创作者更大的发挥余地,同时也能更好地将故事延展下去打造续集,目前《十三格格》的续集已在筹备之中。

凡是一部制作优良颇受欢迎的古装剧,绝不能是一味地戏说,历史真实性的含量越多,越能打动观众。在拍摄中加入一些历史细节,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的绝招。孙树培说:“《十三格格》讲述的是中国19世纪80年代鲜为人知的故事,诸如我国最早的电灯是安在哪儿,第一间厕所修建在哪儿,早期的报纸是怎样出现的,西洋舞是怎么进入宫廷的,照相机、留声机的出现等等,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观众看时才会信服和有身临其境之感。”

黄健中:十七岁女生才符合角色要求

很多古典名著对于人物生活状态的细节描写都取材于野史记载,《红楼梦》、元曲都有参照勾栏市井之作的地方,黄健中认为,古装剧应力求减少宫廷气,要更加民间化,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名著,那么

从名著延展而来的《红楼丫头》将是一部通俗名著,黄健中说:“古装戏无论从语言、情节都要讲究历史感,忠于原著精神,像《红楼丫头》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关系绝对按照原著的精神去创作,即使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大胆拓展创作空间时,也要让故事在原著中找到可依据的影子。”

《红楼丫头》中除了谢芳、方青卓、仲星火、严顺开等老牌明星甘当“绿叶”,在作为“红花”部分的一线丫头演员的选择,黄健中深思熟虑后提出:“必须找20岁以下的女孩儿出演,不能用大龄女孩儿装‘嫩’,电影版《红楼梦》虽然拍摄比较成功,但演员的选择却不尽如人意,虽然都是大腕演员,但年龄的差距还是让观众与角色有种距离感。古装戏一定要注意演员造型与年龄的搭配,否则就让人有作假之感。”在《红楼丫头》中,黄健中起用的演员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她们年龄都在17岁左右,正好与原著中的人物年龄相近。年轻演员的表演经验少,因而效果会差强人意,对此黄健中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演员也能做到人各有貌,各有各的光彩。”

我要看《十三格格》>>>>>>>>>>进入
我要看《红楼丫头》>>>>>>>>>>>>>>>>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