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解密《乾隆王朝》:这个“乾隆”贬多褒少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我要购买>>>>>>>由此进入

再现康雍乾盛世的40集大型历史剧《乾隆王朝》在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由于该剧由焦晃领衔主演,因此被南方影视十分看好,称其有望再创当年《雍正王朝》带来的收视盛况。

  该剧阵容强大,出演乾隆的演员是曾因在《雍正王朝》中扮演康熙而一举夺下“金鹰”、“飞天”双奖的焦晃。他对记者表示,自己落力在剧中表现乾隆闭关锁国对后辈带来的负面影响,形象是贬多褒少。而且他演的乾隆,一改以前影视作品中的风流形象,而是经常身着便装,双手交叉胸前,举手投足悠闲自然又不失威严的风度,既有政治家气魄,又有艺术家气质。比起《雍正王朝》中的康熙,这次演乾隆戏分增加了很多,使的力气也大了很多。因为“这是个以表演为重的戏,不像《雍正王朝》主要讲政治集团之间的角逐。乾隆要演得细腻、多角度,好不好看对我很关键。”

主演:焦晃 陈瑞 卢燕 贾一平 左小青

新视角、新定位、康熙之后看乾隆!推演兴衰,乾隆是非新论;廓清迷案,和申功过重评。
 2003年历史题材辉煌巨制《乾隆王朝》即将创造收视新高!
跟众多的乾隆戏不同,《乾隆王朝》从不戏说,而且乾隆这个角色也一改以往的风流形象,着重刻画了他中年后作为政治家、艺术家的一面。而饰演和珅的实力派演员陈锐,也并没有把和珅脸谱化地演成一个滑稽、狡诈的奴才,而是还给他一个历史本来面目。剧中不忘交代和珅的腐化过程,却也把他做钦差大臣时解决难题的政治智慧表现出来,给看惯了“王刚版”和珅的观众一个全新的视野。

第一部:盛世明君 乾隆三十四年,大清朝前所未有的升平盛世。众朝臣正为阿桂在西北用兵之事全神贯注时,乾隆帝却令人大惑不解地突然提出来要查甘肃巡抚王檀望的贪墨案。 王案十分棘手。和坤以其过人的精明、对理财之道的充分了解,历尽周折,终于使王檀望冒赈贪污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乾隆一怒,杀贪官60余人,抄家查产,追回国库银子。此案使得和坤的名字因此蜚声朝野。
第二部:补天觅石 乾隆圣寿在即,各省报喜报瑞,以壮声色。云南却因缅战时征尽银粮而遭受大饥馑。巡抚刘善廷不敢报灾。和坤自请为粮储道,与阿桂赴任云南,眼见饥民遍地,而巡抚又坚决隐瞒灾情欲报丰收。和坤巧妙地洞察到此时皇上正需一个大施雨露的机会。于是与阿桂合力,曲折而机智地报出云南灾情。乾隆果然龙心悲悯,派十五阿哥永琰为饮差到云南广施钱粮,通力救灾,把个云南救得丰衣足令。万民感佩之下,云南救灾成了举朝上下最大的功德和盛事。 乾隆大寿庆内时,云南送来万民折、万民伞,纪晓岚上表称颂“十大武功”,缅王也来纳表称臣,真可谓盛极一时。 和坤备受圣眷,一升再升,已跻身军机了。他顺风造势,提议大修圆明园。并煞费苦心议设“议罪银”,敛财修园子。 议罪银之设,引起各官相互攀比竞争。多的竟上交二十万两。而清官们却十分尴尬。御史钱沣得悉众督抚上交“议罪银”的内情,认定这些人均属贪官,竟然石破天惊一本连参十个督抚!乾隆阅折,深知官场积弊,于是拖而不决。而钱沣又屡屡催问,清官们亦为钱沣助威,情势万分堪虑!和坤乖巧地为乾隆献策:“十督抚早已耳闻被参之事,此时派钱沣逐省去查,谅无大碍。”于是钱沣为特使,前往十省查案。竟连查八省,一无所获。
第三部:庙谟谁运 乾隆对封疆大吏们放心不下,于是留十五阿哥监国,携皇后、和坤、纪晓岚等南巡。所到之处,各省巡抚纷纷揣摩天意,然而马屁都拍在马腿上,颇具讽刺意味。乾隆兴味阑珊,颇有归意。和坤指使其亲信(地方官)巧妙地拦驾,暗合了乾隆的心意,该地方官大谈圣驾南巡,沿途接送耗资之巨可以办许多利国利民大事。乾隆因此行实在无益,于是大为嘉许。一时间各地“项目”蜂起。江宁知府钱沣一怒之下,报上一个天文数字,需银五百万两,造三百里水利堤防。乾隆闻讯大惊,命钱沣来见,钱沣坦言,项目是假,要钱是真。乾隆顿悟,于是亲自视察各官的工程,那些假大空、豆腐渣工程自然见不得阳光,有的干脆当面倒塌!气得乾隆一病不起。 乾隆一筹莫展之时,又是和坤善体圣意,从中斡旋,不但十分体面地处理了这场风波,而且还为乾隆觅得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妃,以消皇上的怒火。乾隆欣慰之下,降旨十格格下嫁和坤之子。
第四部:残阳如血 和府的大喜日子,唯有弘昼不来道贺,他病倒了。乾隆亲往探视。弘昼当着众军机、大学士的面,说自己等不到乾隆禅位,新主登基的日子了(因为乾隆曾私下立誓,在位年限不超过圣祖康熙的六十年),尽管只差几个月,自己也等不到了。此言一出,无异石破天惊,但乾隆自己不提出,谁敢提起! 翌日,乾隆突然降旨要大家议一议禅位的事。众臣一体反对。乾隆让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各对此事写折呈上。所有的折子都振振有词地说乾隆龙体尚健,不宜禅让,禅位之事陷入僵局。 冯镜如深知此时唯有利用和坤说话最有份量,于是径入和府,一语点破永琰继位势在必行,和坤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于是他匆匆上了一份主张禅位的折子。乾隆阅折,心情十分复杂,召见和坤,和坤振振有辞说出一大套乾隆最爱听的理由,并暗示禅位之事既已满朝皆知,主动禅让是保住英名的最好办法。乾隆于是诏告天下:两月之后,择吉日禅让。 禅让大典上乾隆不肯交出玉玺亦不搬出养心殿,把个大典弄得不伦不类。 乾隆要在圆明园中庆八十六岁大寿,永琰只得一面加紧圆明园工程,一面诏令各地送寿礼。 和坤的爪牙们鱼肉各地,匪患此起彼伏。 乾隆终于病倒在龙床,而此时,但凡大事,仍然都须太上皇降旨颁行。和坤日日陪伴病中乾隆,乾隆的一个手势,一声叹息,都成了只有和坤能懂的“旨意”。 永琰虽恨透和坤,却无奈他挟“太上皇”以令“诸侯”。 乾隆驾崩。嘉庆皇帝可以真的执掌国运了。但忠贞老臣俱已意气消磨,各地官员多为和坤羽翼,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大行皇帝灵柩前,和申偷觑嘉庆眼色,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惧。